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 (1)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一 (1)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如佛世尊為出愛王所說經言。彼王一時往詣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過失。現前呵諫於我。我於爾時其心不生悔惱憂慼。何以故。觀此過失。於我自身都不見故。又有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功德。現前讚勸於我。我於爾時心亦不生歡喜踊躍。何以故。觀此功德。於我自身都不見故。

復次,如佛世尊《為出愛王所說經》言:彼王一時往詣佛所,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過失,現前呵諫於我。我於爾時,其心不生悔惱憂慼。何以故?觀此過失,於我自身都不見故。又有沙門、若婆羅門來至我所,以不真實功德,現前讚勸於我。我於爾時,心亦不生歡喜踊躍。何以故?觀此功德,於我自身都不見故。

 

彼諸沙門及婆羅門既退還已。我便獨處空閑靜室。生如是心籌量尋伺。我當云何了知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若我知者當捨其失當修其德。誰有沙門或婆羅門能了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亦能為我廣開示者。既尋伺已便作是念。唯我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定當了知諸王所有真實過失真實功德。我今當往佛世尊所請問斯義。故我今者來至佛所請決是義。唯願如來為我開示。世尊云何諸王真實過失。云何諸王真實功德。作是請已。

彼諸沙門及婆羅門既退還已,我便獨處空閑靜室,生如是心籌量尋伺:我當云何了知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若我知者,當捨其失,當修其德。誰有沙門或婆羅門,能了諸王真實過失、真實功德,亦能為我廣開示者?既尋伺已,便作是念:唯我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定當了知諸王所有真實過失、真實功德。我今當往佛世尊所,請問斯義。故我今者來至佛所,請決是義,唯願如來為我開示。世尊!云何諸王真實過失?云何諸王真實功德?作是請已。

 

爾時世尊。告出愛王曰。大王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方便門。王可愛法及能引發王可愛法。云何名為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然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奢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思不順儀則。八不顧善法。九不知差別忘所作恩。十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爾時,世尊告出愛王曰:大王!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方便門、王可愛法及能引發王可愛法。云何名為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然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奢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思不順儀則、八不顧善法、九不知差別忘所作恩、十一向縱任專行放逸。

 

云何名王種姓不高。謂有國王隨一下類王家而生非宿尊貴。或雖於此王家而生。賤女之子不相似子。或是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子。如是名王種姓不高。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國王為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所制。不隨所欲作所應作錫賚群臣。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云何名王種姓不高?謂有國王,隨一下類王家而生非宿尊貴,或雖於此王家而生,賤女之子不相似子,或是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子,如是名王種姓不高。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國王,為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所制,不隨所欲作所應作錫賚群臣,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

 

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類或餘人等。隨於一處現行少小不如意事。即便對面擯黜發麤惡言。咆勃忿恚顰蹙而住。時生憤發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擯辱等事。設不對面亦不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然唯內意憤恚鬱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然不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

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類或餘人等,隨於一處現行少小不如意事,即便對面擯黜,發麤惡言,咆勃忿恚,顰蹙而住,時生憤發。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於前擯辱等事。設不對面,亦不背彼,向餘而作於前黜罵等事,然唯內意憤恚鬱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然不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

 

復有內意憤恚鬱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亦於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由如是相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懊恚暴惡。暫時暴惡。長久暴惡。如是名王立性暴惡。大王當知。長久暴惡名獲大罪。非是餘者。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或以重罰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復有內意憤恚鬱怏,懷惱害心、懷怨恨心,亦於長時持憤恚心,相續不捨。由如是相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懊恚暴惡、暫時暴惡、長久暴惡,如是名王立性暴惡。大王當知,長久暴惡,名獲大罪,非是餘者。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或以重罰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

 

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供奉侍衛。雖極清淨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軟言慰喻。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或推注已或怨恨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王恩惠奢薄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國王。諸群臣等實非聰叡有聰叡慢。貪濁偏黨不閑憲式。情懷謀叛不修善政。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諫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云何名王恩惠奢薄?謂有國王,諸群臣等供奉侍衛,雖極清淨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軟言慰喻,頒賜爵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耗已、或稽留已、或推注已、或怨恨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王恩惠奢薄。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國王,諸群臣等實非聰叡,有聰叡慢,貪濁偏黨不閑憲式,情懷謀叛不修善政,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諫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名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言。

 

云何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諸群臣輩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而不委任。堪驅役者而不驅役。不堪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之。又於群臣不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如旨教而善奉行。不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云何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諸群臣輩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委任之,堪委任者而不委任,堪驅役者而不驅役,不堪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賚之;又於群臣不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如旨教而善奉行,不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不思不順儀則。

 

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他世亦不曉悟。由於他世不信不悟。便於當來善不善業愛非愛果。不能信解。不信解故無有羞恥。隨情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時時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他世,亦不曉悟。由於他世不信、不悟,便於當來善、不善業,愛、非愛果,不能信解。不信解故,無有羞恥,隨情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時時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云何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其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非忠信所生忠信想。於忠信所非忠信想。無伎藝所生伎藝想。有伎藝所無伎藝想。於惡慧所生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彼由如是心顛倒故。於非忠信無有伎藝惡慧臣所。敬重愛養。忠信伎藝善慧臣所。反生輕賤。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知其無勢無力無勇。遂不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設被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云何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其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非忠信所生忠信想,於忠信所非忠信想,無伎藝所生伎藝想,有伎藝所無伎藝想,於惡慧所生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彼由如是心顛倒故,於非忠信、無有伎藝、惡慧臣所,敬重愛養;忠信、伎藝、善慧臣所,反生輕賤。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知其無勢、無力、無勇,遂不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設被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知差別忘所作恩。

 

云何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不能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若有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而不可歸仰。大王當知。此十過失。初一是王種姓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云何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不能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一向縱任專行放逸。若有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而不可歸仰。大王當知,此十過失;初一,是王種姓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云何名為王之功德。大王當知。王功德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尊高。二得大自在。三性不暴惡。四憤發輕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言。七所作諦思善順儀則。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知所作恩。十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云何名為王之功德?大王當知,王功德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何等為十?一種姓尊高、二得大自在、三性不暴惡、四憤發輕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言、七所作諦思善順儀則、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知所作恩、十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云何名王種姓尊高。謂有國王。處在相似王家而生。宿世尊貴。是相似子。如是名王種姓尊高。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國王。自隨所欲作所應作勞賚群臣。於妙五欲歡娛遊戲。於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所。凡出教命宣布無礙。如是名王得大自在。

云何名王種姓尊高?謂有國王,處在相似王家而生,宿世尊貴,是相似子,如是名王種姓尊高。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國王,自隨所欲,作所應作,勞賚群臣,於妙五欲歡娛遊戲,於諸大臣輔相國師群官等所,凡出教命宣布無礙,如是名王得大自在。

 

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隨於何處。雖行增上不如意事。性能容忍不現擯黜。不發麤言亦不咆勃。廣說乃至不生憤發。亦不背面而作前事。亦不內意祕匿忿纏。亦不長夜蓄怨憤心相續不捨。不現暴惡不背暴惡。不匿暴惡不久暴惡。如是名王性不暴惡。

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隨於何處,雖行增上不如意事,性能容忍不現擯黜,不發麤言亦不咆勃,廣說乃至不生憤發,亦不背面而作前事,亦不內意祕匿忿纏,亦不長夜蓄怨憤心相續不捨,不現暴惡,不背暴惡,不匿暴惡,不久暴惡,如是名王性不暴惡。

 

云何名王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祿奪其妻妾。不以重罰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黜罰。如是名王憤發輕微  云何名王恩惠猛利。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正直現前供奉侍衛。其心清淨其心調順。於時時中以正圓滿軟言慰諭。具足頒錫爵祿勳庸。而不令彼損耗稽留劬勞怨恨。易可供奉不難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云何名王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祿奪其妻妾,不以重罰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黜罰,如是名王憤發輕微  云何名王恩惠猛利?謂有國王,諸群臣等正直現前供奉侍衛,其心清淨其心調順,於時時中以正圓滿軟言慰諭,具足頒錫爵祿勳庸,而不令彼損耗稽留劬勞怨恨,易可供奉,不難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

 

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聰叡無聰叡慢。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樂修善法。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國務財寶名稱善法皆悉增盛。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聰叡,無聰叡慢,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樂修善法,聽受信用如是輩人所進言議。由此因緣,國務財寶名稱善法皆悉增盛,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謂有國王。性能究察能審究察。性能思擇能審思擇。諸群臣等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不委任。堪委任者而委任之。不堪役者而不驅役。堪驅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正賞賚。應刑罰者而正刑罰。凡有所為審思審擇。然後方作而不卒暴。又於群臣能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雖處宴會。終不發言間絕餘論。要待言終恭敬畏憚而興諫諍。如其旨教而善奉行。能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

云何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謂有國王,性能究察能審究察,性能思擇能審思擇,諸群臣等於彼彼務機密事中,不堪委任而不委任,堪委任者而委任之,不堪役者而不驅役,堪驅役者乃驅役之,應賞賚者而正賞賚,應刑罰者而正刑罰,凡有所為審思審擇,然後方作而不卒暴。又於群臣能善安處先王儀則,由此群臣雖處宴會,終不發言間絕餘論,要待言終恭敬畏憚而興諫諍,如其旨教而善奉行,能正安住王之教命。如是名王所作諦思善順儀則。

 

云何名王顧戀善法。謂有國王。信知他世。由信知故便於當來淨不淨業愛非愛果能善信解。由信解故具足慚恥。而不縱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時時思擇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顧戀善法。

云何名王顧戀善法?謂有國王,信知他世,由信知故,便於當來淨不淨業、愛非愛果,能善信解。由信解故,具足慚恥,而不縱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時時思擇布施修福受齋學戒,如是名王顧戀善法。

 

云何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心無顛倒能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若諸群臣忠信伎藝及與智慧。若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其有者敬而愛之。而正攝受。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雖知無勢無力無勇。然念昔恩轉懷敬愛而不輕賤。爵祿勳庸分賞無替。如是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云何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國師、及群官等,心無顛倒,能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若諸群臣忠信、伎藝、及與智慧,若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其有者敬而愛之,而正攝受。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長夜供奉侍衛,雖知無勢、無力、無勇,然念昔恩轉懷敬愛而不輕賤,爵祿勳庸分賞無替。如是名王善知差別知所作恩。

 

云何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能於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種王之功德。初一名為種姓功德。餘九名為自性功德。

云何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沈沒、耽著、嬉戲、愛樂受行,能於時時勗勵方便,作所應作,勞賚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大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種王之功德;初一,名為種姓功德;餘九,名為自性功德。

 

云何名為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三專行放逸不思機務。四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法行。如是五種皆悉名為王衰損門。

云何名為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妙行縱有非時;三專行放逸,不思機務;四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法行。如是五種皆悉名為王衰損門。

 

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攝為親侍加以寵愛。厚賜爵祿重賞勳庸。最機密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現為慰諭。然此群臣所付財寶多有損費。若遇怨敵惡友軍陣彼先退敗。恐懼破散為他所勝。遲留人後奔北無戀。矯行惡策動[*]王政。如是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

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審究察,不能思擇、不審思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攝為親侍加以寵愛,厚賜爵祿重賞勳庸,最機密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現為慰諭,然此群臣所付財寶多有損費。若遇怨敵、惡友、軍陣彼先退敗,恐懼破散為他所勝,遲留人後奔北無戀,矯行惡策動[*]王政。如是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