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六 (3)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六 (3)

攝決擇分中思所成慧地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云何有法。謂一切世間法說名有法。問阿羅漢等世間善法。是世間故則有所攝。以何因緣說名無漏。答墮三有故名有所攝。諸漏隨眠永解脫故說名無漏。問如世尊言云何有漏法。謂意世間法世間意識世間。此何密意。答世尊依彼不斷應斷世間意法及與意識。說如是言。此中世尊說多種有。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彼廣建立如聞所成慧地佛教所應知處。

復次,云何有法?謂一切世間法,說名有法。問:阿羅漢等世間善法,是世間故則有所攝。以何因緣說名無漏?答:墮三有故,名有所攝;諸漏隨眠永解脫故,說名無漏。問:如世尊言:「云何有漏法?謂意世間、法世間、意識世間。」此何密意?答:世尊依彼不斷、應斷世間意、法及與意識,說如是言。此中世尊說多種有,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彼廣建立如《聞所成慧地》佛教所應知處。

 

復次云何有上法。謂除涅槃餘一切法。由五因緣當知涅槃是無上法。何等為五。一集諦寂滅故。二苦諦寂滅故。三離怖畏災橫疾疫大安隱故。四無上現法樂住所緣故。謂無相住故。五常住究竟安義樂義不虛誑故。如是五因非於餘處總集可得。唯於涅槃一切可得。是故涅槃名無上法。

復次,云何有上法?謂除涅槃餘一切法。由五因緣,當知涅槃是無上法。何等為五?一集諦寂滅故;二苦諦寂滅故;三離怖畏、災橫、疾疫大安隱故;四無上現法樂住所緣故,謂無相住故;五常住究竟安義、樂義不虛誑故。如是五因非於餘處總集可得,唯於涅槃一切可得,是故涅槃名無上法。

 

復次云何應修法。謂一切善有為法。此中應知略有四修。一得修。二習修。三除去修。四對治修。此中未生善法為欲生故作意修習。是名得修。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乃至廣說。是名習修。已生不善法為欲斷故作意修習。名除去修。未生不善法為不生故。於厭患等諸對治門作意修習。名對治修。

復次,云何應修法?謂一切善有為法。此中應知略有四修:一得修、二習修、三除去修、四對治修。此中,未生善法,為欲生故作意修習,是名得修;已生善法,令住不忘乃至廣說,是名習修;已生不善法,為欲斷故作意修習,名除去修;未生不善,為不生故,於厭患等諸對治門作意修習,名對治修。

 

當知此中從了相作意乃至勝解作意。名厭患對治修。從遠離作意乃至方便究竟作意。名斷對治修。方便究竟果作意。名持對治修。從此已上即此一切七種作意。墮於勝地上地所攝。當知一切名遠分對治修。此四種修一切總說為二種修。謂防護受持修。及作意思惟修。此中修身名防護修。修戒名受持修。若靜慮地作意修。若諦智地作意修。總名作意思惟修。此中初作意修名為修心。第二作意修名為修慧。

當知此中,從了相作意乃至勝解作意,名厭患對治修。從遠離作意乃至方便究竟作意,名斷對治修。方便究竟果作意,名持對治修。從此已上,即此一切七種作意,墮於勝地、上地所攝,當知一切,名遠分對治修。此四種修,一切總說為二種修;謂防護受持修,及作意思惟修。此中修身,名防護修;修戒,名受持修。若靜慮地作意修、若諦智地作意修,總名作意思惟修。此中初作意修,名為修心;第二作意修,名為修慧。

 

復次云何過去法。謂因已受盡。自性已滅。無間為緣為生餘法。除阿羅漢最後心心所熏習相續。雖復已滅經百千劫。猶能令彼愛非愛果異熟當熟。如所領受諸過去事。或一唯能生起憶念。或復有一不生憶念。唯滅所顯無諸作用。是名過去諸法差別。

復次,云何過去法?謂因已受盡,自性已滅,無間為緣為生餘法,除阿羅漢最後心心所熏習相續,雖復已滅經百千劫,猶能令彼愛、非愛果,異熟當熟。如所領受諸過去事;或一唯能生起憶念;或復有一不生憶念,唯滅所顯,無諸作用;是名過去諸法差別。

 

此過去法略由五相當知建立其事差別。何等為五。謂或有法剎那過去。謂於剎那一切行中。剎那已後所有諸行。又或有法死沒過去。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同分沒。廣說乃至死及作時。

此過去法,略由五相,當知建立其事差別。何等為五?謂或有法剎那過去:謂於剎那一切行中,剎那已後所有諸行。又或有法死沒過去:謂彼彼有情從彼彼有情眾同分沒,廣說乃至死及作時。

 

又或有法壞劫過去。謂器世間所攝。由火等災之所敗壞。又或有法退失過去。謂如有一於先所得諸善功德安樂住中。隨類退失。又或有法盡滅過去。謂有餘依及無餘依涅槃界中所有盡滅。

又或有法壞劫過去:謂器世間所攝,由火等災之所敗壞。又或有法退失過去:謂如有一,於先所得諸善功德安樂住中,隨類退失。又或有法盡滅過去:謂有餘依及無餘依涅槃界中所有盡滅。

 

復次云何未來法。謂因未受自性未受。待緣當生將起現前。或近當生或遠當生。亦由五相建立差別。謂剎那未來。一生未來。成劫未來。現行未來。應得未來。復次云何現在法。謂因已受用自性受用未盡。剎那已後決定壞滅一切雜染所顯。一分清淨所顯。亦由五相建立差別。謂剎那現在。一生現在。成劫現在。現行現在。最後現在。謂阿羅漢最後心心所等。

復次,云何未來法?謂因未受、自性未受,待緣當生將起現前,或近當生、或遠當生。亦由五相,建立差別;謂剎那未來、一生未來、成劫未來、現行未來、應得未來。復次,云何現在法?謂因已受用、自性受用未盡,剎那已後決定壞滅,一切雜染所顯,一分清淨所顯。亦由五相,建立差別:謂剎那現在、一生現在、成劫現在、現行現在、最後現在,謂阿羅漢最後心、心所等。

 

復次云何欲界繫法。謂於欲界若生。若長未離欲界欲。心不在定。於此位中所有諸法。或生得故或作意故。已行正行當行。是名欲界繫法。復次云何色界繫法。謂生欲界能現證入。隨一靜慮已離欲界欲。未離色界欲。未發上加行。或從彼定起。所有世間意地諸法。由作意故已行正行當行。是名色界繫法。或生色界未離彼欲。未發上加行。或生得故或作意故。諸世間法已行正行當行。如是亦名色界繫法。如色界繫法如是。無色界繫法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復次,云何欲界繫法?謂於欲界若生、若長,未離欲界欲,心不在定,於此位中所有諸法,或生得故、或作意故,已行、正行、當行,是名欲界繫法。復次,云何色界繫法?謂生欲界能現證入,隨一靜慮已離欲界欲,未離色界欲,未發上加行;或從彼定起,所有世間意地諸法,由作意故已行、正行、當行。是名色界繫法。或生色界,未離彼欲,未發上加行,或生得故、或作意故,諸世間法已行、正行、當行,如是亦名色界繫法。如色界繫法如是,無色界繫法,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復次云何善法。謂若略說。二因緣故一切善法說名為善。謂自性無倒。亦能對治顛倒法故。及安隱故。所以者何。一切善法自性無倒於所緣轉。又能對治於所緣轉顛倒染法。能往善趣證涅槃。故名為安隱。與此相違二因緣故當知不善。謂自性顛倒故及不安隱。無記諸法性非顛倒。亦不能治顛倒諸法。性非安隱非不安隱。

復次,云何善法?謂若略說,二因緣故,一切善法說名為善;謂自性無倒,亦能對治顛倒法故,及安隱故。所以者何?一切善法,自性無倒於所緣轉,又能對治於所緣轉顛倒染法,能往善趣證涅槃,故名為安隱。與此相違,二因緣故,當知不善;謂自性顛倒故,及不安隱。無記諸法,性非顛倒,亦不能治顛倒諸法,性非安隱、非不安隱。

 

又由五相當知建立善法差別。一感當來可愛果故。二對治雜染故。謂不淨等能治貪等。乃至八聖支道對治一切雜染諸法。三雜染寂滅所顯故。所謂涅槃。四清淨住所顯故。謂已離欲者住聖等善現法樂住。五饒益有情所顯故。謂已離欲。為哀愍他聲聞菩薩及與如來所有種種利他善行。

又由五相,當知建立善法差別:一感當來可愛果故;二對治雜染故,謂不淨等能治貪等,乃至八聖支道對治一切雜染諸法;三雜染寂滅所顯故,所謂涅槃;四清淨住所顯故,謂已離欲者住聖等善現法樂住;五饒益有情所顯故,謂已離欲,為哀愍他,聲聞、菩薩及與如來所有種種利他善行。

 

又由五相建立不善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謂感當來非愛果故。雜染對治之所治故。染不寂滅之所顯故。諸染惱住之所顯故。能損害他之所顯故。由五因緣善法強盛。何等為五。一加行故。二宿習故。三攝受勝功德故。四田事處故。五自性故。謂諸善法無間加行殷重加行之所造作。若無量品差別所作。謂或自作。或於是處勸他令作。以無量門慶慰讚美。見同法者深心歡喜。當知是名由加行故善法強盛。

又由五相,建立不善諸法差別,與上相違,應知其相;謂感當來非愛果故、雜染對治之所治故、染不寂滅之所顯故、諸染惱住之所顯故、能損害他之所顯故。由五因緣,善法強盛。何等為五?一加行故、二宿習故、三攝受勝功德故、四田事處故、五自性故。謂諸善法無間加行、殷重加行之所造作,若無量品差別所作。謂或自作,或於是處勸他令作,以無量門慶慰讚美,見同法者深心歡喜,當知是名由加行故,善法強盛。

 

又諸善法曾餘生中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由是因緣彼今生中。性於善法心能趣入。於諸不善違背而住。當知是名由宿習故善法強盛。又諸善法下地所攝。由世間離欲者及見聖跡者。若於解脫或於無上正等菩提。深心迴向離諸見趣。當知是名攝受勝功德故善法強盛。

又諸善法曾餘生中,若修若習若多修習,由是因緣彼今生中,性於善法心能趣入,於諸不善違背而住,當知是名由宿習故,善法強盛。又諸善法下地所攝,由世間離欲者及見聖跡者,若於解脫、或於無上正等菩提深心迴向,離諸見趣。,當知是名攝受勝功德故,善法強盛。

 

又諸善法於大福田。以勝妙事施尊重處之所生起。當知是名田事處故善法強盛。又諸善法若施所成。於戒於修自性是劣。若戒所成。於施所成自性是勝。於修所成自性是劣。若修所成所有善法。於施於戒自性皆勝。當知是名由自性故善法強盛。與此相違五因緣故。當知是名不善強盛。

又諸善法於大福田,以勝妙事,施尊重處之所生起,當知是名田事處故,善法強盛。又諸善法,若施所成,於戒、於修自性是劣;若戒所成,於施所成自性是勝,於修所成自性是劣;若修所成所有善法,於施、於戒自性皆勝。當知是名由自性故,善法強盛。與此相違,五因緣故,當知是名不善強盛。

 

又由五相建立無記諸法差別。何等為五。一異熟生無記。二威儀路無記。三工巧處無記。四變化無記。五自性無記。此中自性無記謂諸色根。是長養者及外諸有色處等非異熟等所攝者。除善染污色處聲處。

又由五相,建立無記諸法差別。何等為五?一異熟生無記、二威儀路無記、三工巧處無記、四變化無記、五自性無記。此中自性無記,謂諸色根是長養者,及外諸有色處等、非異熟等所攝者,除善、染污色處、聲處。

 

復次云何學法。謂或預流或一來或不還有學補特伽羅。若出世有為法。若世間善法。是名學法。何以故。依止此法於時時中。精進修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故。云何無學法。謂阿羅漢諸漏已盡。若出世有為法。若世間善法。是名無學法。云何非學非無學法謂除先所說學無學法。所餘預流乃至阿羅漢法。若墮一切異生相續。若彼增上所有諸法。當知是名非學非無學法。

復次,云何學法?謂或預流、或一來、或不還有學補特伽羅,若出世有為法、若世間善法,是名學法。何以故?依止此法,於時時中,精進修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故。云何無學法?謂阿羅漢諸漏已盡,若出世有為法、若世間善法,是名無學法。云何非學非無學法?謂除先所說學、無學法,所餘預流乃至阿羅漢法,若墮一切異生相續、若彼增上所有諸法,當知是名非學非無學法。

 

復次云何見道所斷法。謂薩迦耶等五見。及依諸見起貪瞋慢。若相應無明。若於諸諦不共無明。於諦疑等。及往一切惡趣業等。是名見道所斷法。云何修道所斷法。謂一切善有漏法。一切無覆無記法。除先所說諸染污法。餘染污法。是名修道所斷法。云何非所斷法。謂一切有學出世間法。一切無學相續中所有諸法。此中若出世法於一切時自性淨故名非所斷。餘世間法由已斷故名非所斷。

復次,云何見道所斷法?謂薩迦耶等五見,及依諸見起貪瞋慢,若相應無明、若於諸諦不共無明,於諦疑等,及往一切惡趣業等,是名見道所斷法。云何修道所斷法?謂一切善有漏法,一切無覆無記法,除先所說諸染污法,餘染污法,是名修道所斷法。云何非所斷法?謂一切有學出世間法,一切無學相續中所有諸法。此中,若出世法於一切時自性淨,名非所斷。餘世間法由已斷故,名非所斷。

 

復次云何甚深難見法。謂一切法。當知皆是甚深難見。何以故。第一甚深難見法者。所謂自性絕諸戲論過語言道。諸法自性皆絕戲論過語言道。然由言說為依止故。方乃可取可觀可覺。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甚深難見。

復次,云何甚深難見法?謂一切法,當知皆是甚深難見。何以故?第一甚深難見法者,所謂自性絕諸戲論,過語言道。諸法自性皆絕戲論過語言道,然由言說為依止故,方乃可取、可觀、可覺,是故當知一切諸法甚深難見。

 

如是所說差別建立有色無色法。有見無見法。有對無對法。有漏無漏法。有諍無諍法。有染無染法。依耽嗜依出離法。世間出世間法墮非墮法。有為無為法。所知所識所緣法。住持法。有異熟無異熟法。有因無因法。有果無果法。緣生法內法。名色所攝法。執受非執受法。大種所造非大種所造法。有非有法。應修法。有上無上法。去來今法。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法。善不善無記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見道所斷修道所斷非所斷法。甚深難見法。若有善思所應思者。應當如理精勤方便思惟簡擇如是諸法。 於此地中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如是所說差別建立有色無色法、有見無見法、有對無對法、有漏無漏法、有諍無諍法、有染無染法、依耽嗜依出離法、世間出世間法、墮非墮法、有為無為法、所知所識所緣法、住持法、有異熟無異熟法、有因無因法、有果無果法、緣生法內法、名色所攝法、執受非執受法、大種所造非大種所造法、有非有法、應修法、有上無上法、去來今法、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法、善不善無記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見道所斷修道所斷非所斷法、甚深難見法。若有善思所應思者,應當如理精勤方便,思惟簡擇如是諸法。 於此地中餘決擇文,更不復現。

 

參考資料:

(1) CBETA 電子佛典 Big5 App (http://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2) 《聞所成慧等地決擇並科判》http://www.ss.ncu.edu.tw/~calin/textbook2008/E4.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