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七 (2)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七 (2)

攝決擇分中修所成慧地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末法時生諸聲聞相云何可知。謂諸聲聞於當來世法末時生。多分愛重利養恭敬。違背妙法。諸貪恚癡及不正法並皆增盛。為慳嫉等諸隨煩惱纏擾其心。處慳。家慳。利慳。敬慳。譽慳。法慳。無不具足。諂誑矯詐恒現在前。廣說乃至為活命故而求出家非為涅槃。多諸掉動。高舉輕躁。強口傲誕懈怠失念。心不靜定多諸迷亂。根性闇劣多諸煩惱。煩惱現行無有間斷。

末法時生諸聲聞相,云何可知?謂諸聲聞於當來世法末時生,多分愛重利養恭敬,違背妙法,諸貪恚癡及不正法並皆增盛。為慳嫉等諸隨煩惱纏擾其心,處慳、家慳、利慳、敬慳、譽慳、法慳,無不具足,諂誑矯詐恒現在前,廣說乃至為活命故而求出家非為涅槃。多諸掉動,高舉輕躁,強口傲誕懈怠失念。心不靜定,多諸迷亂,根性闇劣多諸煩惱,煩惱現行無有間斷。

 

憂苦雖多不生厭患。樂多眾會。棄阿練若邊際臥具。來入眾中習近村側。所有臥具便生喜樂。如是乃至喜樂談謔。喜樂諠眾。喜樂猥雜。自舉縱逸。不能善修身戒心慧。於佛世尊所說甚深與空相應隨順緣性緣起緣生所有經典。並皆棄捨。於世聰慧所造諷誦。綺飾言辭絢藻文章。隨順世典恭敬受持深生歡喜。

憂苦雖多不生厭患,樂多眾會,棄阿練若邊際臥具,來入眾中習近村側,所有臥具便生喜樂。如是乃至喜樂談謔、喜樂諠眾、喜樂猥雜,自舉縱逸,不能善修身戒心慧。於佛世尊所說甚深與空相應隨順緣性、緣起、緣生所有經典,並皆棄捨,於世聰慧所造諷誦,綺飾言辭絢藻文章,隨順世典恭敬受持深生歡喜。

 

於似正法非正法中妄生法想。於正法中起非法想。又即於彼愛樂顯現宣說開示。誹謗正法及毘奈耶。於說正法及毘奈耶補特伽羅生怨家想。多犯尸羅習諸惡法。內實腐敗外現賢善。廣說乃至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於似正法非正法中妄生法想,於正法中起非法想。又即於彼愛樂顯現宣說開示,誹謗正法及毘奈耶。於說正法及毘奈耶補特伽羅,生怨家想。多犯尸羅,習諸惡法,內實腐敗,外現賢善,廣說乃至實非梵行自稱梵行。

 

無餘有餘二篇重罪尚起故思現行毀犯。何況中輕。既毀犯已多不如法發露對治。或為他知而行發露。非實意樂。故欲結好諸親友家及施食家。於諸在家所為所作能引無義多事業中。好善營造。於諸在家白衣者所。多起親愛尊重恭敬愍念之心。非於同法修梵行所多喜安住。

無餘、有餘二篇重罪尚起故思現行毀犯,何況中輕。既毀犯已,多不如法發露對治,或為他知而行發露,非實意樂。故欲結好諸親友家及施食家,於諸在家所為所作能引無義多事業中,好善營造;於諸在家白衣者所,多起親愛尊重恭敬愍念之心,非於同法修梵行所多喜安住。

 

詐現相等起邪命法。展轉互起謀略之心好為種種鬥訟違諍。多樂蓄積家產資具。假存法式以之為勝。凡所度人出家受戒。一切皆以有染污心為充供事。然作是言。我今但為憐愍因緣。度其出家受具足戒。所畜共住近住弟子。恒常供侍隨心轉者。彼雖慢緩而深愛念悅意攝受。餘不爾者。雖不慢緩。亦不愛念悅意攝受。

詐現相等起邪命法,展轉互起謀略之心,好為種種鬥訟違諍,多樂蓄積家產資具,假存法式以之為勝。凡所度人出家受戒,一切皆以有染污心為充供事,然作是言:我今但為憐愍因緣,度其出家受具足戒。所畜共住近住弟子,恒常供侍隨心轉者,彼雖慢緩而深愛念悅意攝受,餘不爾者,雖不慢緩,亦不愛念悅意攝受。

 

若見苾芻多諸親屬廣招利養衣服等物。則便尊重恭敬供養。若見苾芻闕乏親屬。雖少欲等功德具足。仍生輕蔑而不採錄。食用僧祇及別人物。都無悔愧。好攝犯戒。樂結朋黨。悔情微劣或復太過。凡所聽受皆為聲譽讚誦因緣。或復多為利養恭敬。都不自為調伏身心。如是等類諸雜染法皆悉成就。

若見苾芻多諸親屬廣招利養衣服等物,則便尊重恭敬供養。若見苾芻闕乏親屬,雖少欲等功德具足,仍生輕蔑而不採錄。食用僧祇及別人物,都無悔愧。好攝犯戒,樂結朋黨,悔情微劣或復太過。凡所聽受皆為聲譽讚誦因緣,或復多為利養恭敬,都不自為調伏身心。如是等類諸雜染法皆悉成就。

 

法末時者。所謂大師般涅槃後聖教沒時。爾時如是聲聞弟子。身壞命終多墮惡趣生那落迦。若有成就與此相違不染污法。當知是名賢善時生聲聞。彼於如來初出世時瘜肉未生時大師現前時。或有一類般涅槃後。如是多分身壞命終還得善趣。往生天上樂世界中。若諸異生聲聞名未得眼。預流一來及不還等名已得眼。慧解脫阿羅漢名清淨眼。若具三明俱分解脫名極清淨眼。

法末時者:所謂大師般涅槃後,聖教沒時。爾時如是聲聞弟子,身壞命終,多墮惡趣生那落迦。若有成就與此相違不染污法,當知是名賢善時生聲聞。彼於如來初出世時、瘜肉未生時、大師現前時,或有一類般涅槃後。如是多分身壞命終還得善趣,往生天上樂世界中。若諸異生聲聞,名未得眼;預流、一來及不還等,名已得眼;慧解脫阿羅漢,名清淨眼。若具三明、俱分解脫,名極清淨眼。

 

復次或有聲聞。雖如所應勇猛精進。於現法中而不能證勝過人法。或有聲聞。於現法中有力能得勝過人法。沙門果證由放逸故而不能證。復次當釋月喻經中具戒具德柔和善法諸句差別。謂聲聞中略有四種淨妙之法。令諸有情若得見者由身語意生無量福。何等為四。謂住具足尸羅。守別解脫律儀。廣說如經。是名初法。

復次,或有聲聞,雖如所應勇猛精進,於現法中而不能證勝過人法。或有聲聞,於現法中有力能得勝過人法,沙門果證由放逸故而不能證。復次,當釋《月喻經》中具戒具德柔和善法諸句差別。謂聲聞中,略有四種淨妙之法,令諸有情若得見者,由身語意生無量福。何等為四?謂住具足尸羅,守別解脫律儀,廣說如經,是名初法。

 

復有少欲喜足廣說乃至諸漏永盡作證讚美。是第二法。復有柔和易可共住。不惱有智同梵行者。令諸苾芻喜樂同處。又具成就四種證淨。是第三法。又有不耽利養。不著恭敬。憐愍於他。覆藏己善。發露己惡。雖復實有種種功德而不欲求令他知有。謂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第四法。

復有少欲喜足,廣說乃至諸漏永盡,作證讚美,是第二法。復有柔和易可共住,不惱有智同梵行者,令諸苾芻喜樂同處,又具成就四種證淨,是第三法。又有不耽利養,不著恭敬,憐愍於他,覆藏己善,發露己惡,雖復實有種種功德而不欲求令他知有,謂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第四法。

 

復次若有聲聞欲往他家。應先斷除三隨煩惱然後當往。何等為三。一結親友家隨煩惱。二家慳隨煩惱。三以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此中聲聞由六種相。應斷結親友家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時時往不應數往。於可愛事若不如理。執取其相暫生貪愛即便羞恥。不以兇暴強口傲誕邪行追求衣服等物。

復次,若有聲聞欲往他家,應先斷除三隨煩惱,然後當往。何等為三?一結親友家隨煩惱、二家慳隨煩惱、三以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此中聲聞由六種相,應斷結親友家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時時往不應數往,於可愛事若不如理,執取其相暫生貪愛即便羞恥。不以兇暴強口傲誕邪行,追求衣服等物。

 

善自守護善覆其身。不以身觸所不應觸。亦不坐於所不應坐。終不食於所不應食。亦終不飲所不應飲。又不應受所不應受。又以隨順遠離心。趣向遠離心鄰亞遠離心。尋思諸善猶如山岳難往趣處。非淨信家能令淨信。如舊所履清淨泉池。諸淨信家倍令增長。

善自守護善覆其身,不以身觸所不應觸,亦不坐於所不應坐,終不食於所不應食,亦終不飲所不應飲。又不應受所不應受。又以隨順遠離心、趣向遠離心、鄰亞遠離心,尋思諸善。猶如山岳難往趣處,非淨信家能令淨信。如舊所履清淨泉池,諸淨信家倍令增長。

 

又由六相應斷家慳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往他家於有情事不染不著。如有情事。於利養事。於恭敬事。當知亦爾。又於無利不生憂苦。如於無利。於不恭敬當知亦爾。又於自他諸利養中其心平等。於己所得利養恭敬不自讚美。於他所得利養恭敬終不毀呰。

又由六相,應斷家慳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往他家於有情事,不染不著。如有情事,於利養事、於恭敬事,當知亦爾。又於無利不生憂苦,如於無利,於不恭敬當知亦爾。又於自他諸利養中其心平等,於己所得利養恭敬不自讚美,於他所得利養恭敬終不毀呰。

 

又由六相應斷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不悕望他於己淨信。又於出離法如實了知。又於他所應起三種純善意樂。何等為三。謂引發樂故除遣苦故。恭敬聽受法隨法行得勝利故。為生等苦所苦惱者令脫苦故。

又由六相,應斷有染心而行法施隨煩惱已,乃往他家。謂不悕望他,於己淨信。又於出離法,如實了知。又於他所,應起三種純善意樂。何等為三?謂引發樂故除遣苦故、恭敬聽受法隨法行得勝利故、為生等苦所苦惱者令脫苦故。

 

若已解脫者。即於諸法妙善法性為緣素呾纜毘奈耶摩呾理迦所攝俗正法中。為令受持讀誦正法久住。是故宣說。當知初隨煩惱斷故。無猥雜住以為究竟。第二隨煩惱斷故。正受用財以為究竟。第三隨煩惱斷故。正受用法以為究竟。

若已解脫者,即於諸法妙善法性為緣素呾纜毘奈耶摩呾理迦所攝俗正法中,為令受持讀誦正法久住,是故宣說。當知初隨煩惱斷故,無猥雜住以為究竟。第二隨煩惱斷故,正受用財以為究竟。第三隨煩惱斷故,正受用法以為究竟。

 

復次當釋伐他迦經。若有聲聞欲於染淨方便善巧。略於三處應遍了知。謂於雜染清淨所依中由雜染清淨所依故。於雜染中由雜染故。於清淨中由清淨故。云何雜染清淨所依。謂即此身有色麤重。廣說如經。此是愚夫無有智慧趣無明者雜染所依。亦是聰明有大智慧趣於明者清淨所依。

復次,當釋《伐他迦經》。若有聲聞欲於染淨方便善巧,略於三處應遍了知:謂於雜染清淨所依中由雜染清淨所依故、於雜染中由雜染故、於清淨中由清淨故。云何雜染清淨所依?謂即此身有色麤重,廣說如經。此是愚夫、無有智慧、趣無明者雜染所依,亦是聰明、有大智慧、趣於明者清淨所依。

 

云何雜染。謂諸愚夫為欲造作淨不淨業。先尋思已後以身語造作所有淨不淨業。由此因緣於五趣生死中。感愛非愛有惱無惱自體令生。云何清淨。謂二種學清淨品中最為殊勝第一學者。謂真如智以為依止能有所作。第二學者。謂為煩惱皆得離繫。

云何雜染?謂諸愚夫為欲造作淨不淨業,先尋思已,後以身語造作所有淨不淨業,由此因緣,於五趣生死中,感愛非愛有惱無惱自體令生。云何清淨?謂二種學清淨品中,最為殊勝。第一學者,謂真如智以為依止能有所作。第二學者,謂為煩惱皆得離繫。

 

復次即此清淨略由五因之所顯示。何等為五。一正說者。二正行者。三正行。四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斷。五增上慧學所治隨煩惱斷。此中如來是正說者。根熟聲聞是正行者。亦名聰慧者。諦智所攝名為正行。據能斷煩惱義。是無上對治故。

復次,即此清淨略由五因之所顯示。何等為五?一正說者、二正行者、三正行、四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斷、五增上慧學所治隨煩惱斷。此中如來,是正說者。根熟聲聞,是正行者,亦名聰慧者。諦智所攝,名為正行,據能斷煩惱義,是無上對治故。

 

略有五法名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一居遠離者所有諸蓋。二於教授教誡不堪忍者所有忿惱。三於利養恭敬深貪著者所有慳嫉。四於先所用所受境界發起邪念。五順捨所學分別貪愛。

略有五法,名增上心學所治隨煩惱:一居遠離者所有諸蓋、二於教授教誡不堪忍者所有忿惱、三於利養恭敬深貪著者所有慳嫉、四於先所用所受境界發起邪念、五順捨所學分別貪愛。

 

略有三法名增上慧所治隨煩惱。初於世俗理門不了法義者所有無明。次已了法義諸異生者於諸諦中所有猶豫疑惑未斷。後已見諦跡諸有學者修道所攝慧所對治所有我慢。由於如是諸隨煩惱永斷滅故。當知證得最善清淨增上心學增上慧學阿羅漢果。此阿羅漢當知是名最極清淨。

略有三法,名增上慧所治隨煩惱。初於世俗理門,不了法義者所有無明。次已了法義諸異生者,於諸諦中所有猶豫疑惑未斷。後已見諦跡諸有學者,修道所攝慧所對治所有我慢。由於如是諸隨煩惱永斷滅故,當知證得最善清淨增上心學、增上慧學阿羅漢果。此阿羅漢,當知是名最極清淨。

 

復次於此雜染清淨所依諸聲聞眾。略由三相應遍了知。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緣故。三由過患故。由自性者。謂此人身所有自性由三種相之所顯示。由有色故顯餘一切身之共相。由麤重故顯其各別身之自相。由不清淨故顯與天身不同分相。

復次,於此雜染清淨所依諸聲聞眾,略由三相應遍了知: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緣故、三由過患故。由自性者:謂此人身所有自性,由三種相之所顯示;由有色故,顯餘一切身之共相;由麤重故,顯其各別身之自相;由不清淨故,顯與天身不同分相。

 

由因緣者略有三種。謂一切身共相因緣即四大種。各別自相人身。因緣復有二種。一者未生令生因緣。所謂父母不淨和合。二者已生令住因緣。謂糜飯等之所長養。由過患者復有二種。謂無常性及與苦性。若於寒時為治寒苦。追求覆障以為對治。若於熱時為治熱苦。追求沐浴以為對治。涉路作業有劬勞者。為治勞苦求按摩等以為對治。當知此類名為苦性。

由因緣者,略有三種:謂一切身共相因緣即四大種,各別自相。人身因緣,復有二種:一者未生令生因緣,所謂父母不淨和合;二者已生令住因緣,謂糜飯等之所長養。由過患者,復有二種:謂無常性及與苦性。若於寒時為治寒苦,追求覆障以為對治。若於熱時為治熱苦,追求沐浴以為對治。涉路作業有劬勞者,為治勞苦求按摩等以為對治。當知此類名為苦性。

 

手塊杖等之所觸對破壞法故。刀所觸對斷壞法故。若終沒已埋於地故。或火燒故。或為種種傍生諸蟲所食噉故。或即於彼為諸風日所暴燥故。皆是散壞磨滅法性。當知此類是無常性。昔會今乖名為離散。散已變壞最後都盡名為磨滅。

手塊杖等之所觸對破壞法故,刀所觸對斷壞法故,若終沒已埋於地故,或火燒故,或為種種傍生諸蟲所食噉故,或即於彼為諸風日所暴燥故,皆是散壞磨滅法性。當知此類是無常性。昔會今乖名為離散,散已變壞最後都盡,名為磨滅。

 

復次因思所緣。如說名映於一切無有過名者由此名一法皆隨自在行。此言有何義。謂若略說。觀清淨因故。觀自相故。觀雜染因故。及為顯示補特伽羅無我及法無我故。若遍了知補特伽羅無我四無色蘊。能斷一切自境界相。名映一切。若遍了知法無我遍計所執自性世俗言名。能除一切彼所依相。名映一切。

復次,因思所緣,如說:名映於一切,無有過名者;由此名一法,皆隨自在行。此言有何義?謂若略說,觀清淨因故、觀自相故、觀雜染因故、及為顯示補特伽羅無我及法無我故。若遍了知補特伽羅無我四無色蘊,能斷一切自境界相,名映一切。若遍了知法無我遍計所執自性世俗言名,能除一切彼所依相,名映一切。

 

若過四無色蘊諸我相事定不可得。若過世俗言名遍計所執自性相事亦不可得。若於二種俱不了知。則便發起一切境相雜染隨轉一切境相所有雜染。無不因此增上力故。依此密意薄伽梵說。 執法自性故  執我性而轉 覺此故覺彼  由覺故還滅

若過四無色蘊諸我相事定不可得,若過世俗言名遍計所執自性相事亦不可得。若於二種俱不了知,則便發起一切境相雜染隨轉,一切境相所有雜染,無不因此增上力故。依此密意,薄伽梵說:「執法自性故,執我性而轉;覺此故覺彼,由覺故還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