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 (1)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七 (1)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應發勤精進。常堅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頌顯示由被甲方便。無退精進故。修習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五支不放逸者。謂去來今先時所作及俱所行。當隱自諸善。亦發露眾惡。得諸衣服等。麤妙皆歡喜。少隨於世務。麤弊亦隨轉。受杜多功德。為寂離煩惱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眷屬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及遠離多欲不知足障。淨學因故。學得清淨。

應發勤精進,常堅固勇猛,恒修不放逸。五支善安住者:此頌顯示,由被甲方便,無退精進故,修習五支不放逸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五支不放逸者,是謂去、來、今、先時所作、及俱所行。當隱自諸善,亦發露眾惡,得諸衣服等,麤妙皆歡喜;少隨於世務,麤弊亦隨轉,受杜多功德,為寂離煩惱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眷屬貪欲、多欲、不知足因故,及遠離多欲、不知足障淨學因故,學得清淨。

 

當具足威儀。應量而攝受。終無有所為詐現威儀相者。此頌顯示具足威儀故。不於他前詭現相故。凡所攝受善知量故。為修梵行資持壽命。有所受故。學得清淨。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以法而獲得。得已不輕毀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綺言說故。詭現相故。強威逼故。以所得利轉招利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

當具足威儀,應量而攝受,終無有所為,詐現威儀相者:此頌顯示具足威儀故,不於他前詭現相故,凡所攝受善知量故,為修梵行資持壽命有所受故,學得清淨。不自說實德,亦不令他說,雖有所方求,而非現異相;從他邊乞求,終不強威逼,以法而獲得,得已不輕毀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綺言說故、詭現相故、強威逼故,以所得利轉招利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

 

不耽著利養。及所有恭敬。亦不執諸見。增益與損減者。此頌顯示不耽著利養恭敬故。不執著五種惡見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不著順世間。無義文咒術。亦不樂畜積。無義長衣缽者。此頌顯示不執著諸惡見因。外道邪論以能障礙取蘊解脫。彼所制造名順世間。及遠離耽著利養恭敬因。長衣缽等因。清淨故學得清淨。

不耽著利養,及所有恭敬,亦不執諸見,增益與損減者:此頌顯示不耽著利養恭敬故,不執著五種惡見故,令所修學清淨殊勝。不著順世間,無義文咒術,亦不樂畜積,無義長衣缽者:此頌顯示不執著諸惡見因,外道邪論,以能障礙取蘊解脫;彼所制造,名順世間;及遠離耽著利養恭敬因,長衣缽等因清淨故,學得清淨。

 

恐增諸煩惱。不染習居家。為淨修智慧。當親近賢聖者。此頌顯示遠離所治因。親近能治因故。學得清淨。不畜朋友家恐發憂悲亂。能生苦煩惱。纔起尋遠離者。此頌顯示若親近居家。生憂悲散亂。增長諸煩惱。能為眾苦因。由親近彼。能生眾苦。煩惱纔生。尋即除遣。如是顯示對治之因。

恐增諸煩惱,不染習居家,為淨修智慧,當親近賢聖者:此頌顯示遠離所治因,親近能治因故,學得清淨。不畜朋友家,恐發憂悲亂,能生苦煩惱,纔起尋遠離者:此頌顯示若親近居家,生憂悲散亂,增長諸煩惱,能為眾苦因;由親近彼能生眾苦,煩惱纔生尋即除遣,如是顯示對治之因。

 

不受於信施。恐加害瘡皰。於如來正法。嘗無有棄捨者。此頌顯示不貪著利養恭敬。不堅執諸惡邪見。不虛受用信施。不毀謗正法。亦能遠離貪著後世諸欲。及能生起諸惡見因。如是所學清淨殊勝。於他愆犯中。無功用安樂。常省自過失。知已速發露者。此頌顯示遠離作意求覓他人所有過失。於自善品無有散亂常生歡喜。於自過失如實了知。發露悔除離增上慢。由此因緣學得清淨。

不受於信施,恐加害瘡皰,於如來正法,嘗無有棄捨者:此頌顯示不貪著利養恭敬,不堅執諸惡邪見,不虛受用信施,不毀謗正法,亦能遠離貪著後世諸欲,及能生起諸惡見因,如是所學清淨殊勝。於他愆犯中,無功用安樂,常省自過失,知已速發露者:此頌顯示遠離作意求覓他人所有過失;於自善品無有散亂,常生歡喜;於自過失如實了知,發露悔除,離增上慢;由此因緣,學得清淨。

 

若犯於所犯。當如法出離。所應營事中。能勇勵自作者。此頌顯示出離所犯。及能遠離貪受他人恭奉侍衛。由此因緣學得清淨。於佛及弟子。威德與言教。一切皆信受。觀大罪不謗者。此頌顯示信圓滿故於能誹謗見大罪故學得清淨。於極甚深法不可思度處。能捨舊師宗。不堅執自見者。此頌顯示遠離安住自見取故清淨殊勝。

若犯於所犯,當如法出離,所應營事中,能勇勵自作者:此頌顯示出離所犯,及能遠離貪受他人恭奉侍衛,由此因緣學得清淨。於佛及弟子,威德與言教,一切皆信受,觀大罪不謗者:此頌顯示信圓滿故,於能誹謗見大罪故,學得清淨。於極甚深法,不可思度處,能捨舊師宗,不堅執自見者:此頌顯示遠離安住自見取故,清淨殊勝。

 

常樂居遠離。及邊際臥具。恒修習善法。堅精進勇猛者。此頌顯示若身若心皆遠離故。習近順定諸臥具故。遠離一切不善尋思。純修白淨諸善法故。非沈掉等諸隨煩惱所摧蔽故。能善圓滿正加行故。增上心學方便殊勝。

常樂居遠離,及邊際臥具,恒修習善法,堅精進勇猛者:此頌顯示若身、若心皆遠離故;習近順定諸臥具故;遠離一切不善尋思,純修白淨諸善法故;非沈掉等諸隨煩惱所摧蔽故;能善圓滿正加行故;增上心學方便殊勝。

 

無有欲生欲。不憎惡憎惡。離睡眠睡眠。時不居寂靜。離惡作惡作。無希慮希慮。一切種恒時。成就正方便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及疑蓋故。於諸善法生起欲故。於諸欲中極憎厭故。為修善品方便加行。有所堪任。及心安靜。於時時間習睡眠故。若心沈沒。或慮彼生於淨妙相。思惟作意。及遊行時。不居靜故。於先所犯便生憂悔。於所不犯無憂悔故。後後殊勝生希慮故。殷重無間正方便故。增上心學轉得清淨。

無有欲生欲,不憎惡憎惡,離睡眠睡眠,時不居寂靜;離惡作惡作,無希慮希慮,一切種恒時,成就正方便者:此二頌中顯示遠離貪欲、瞋恚、惛沈、睡眠、掉舉、惡作、及疑蓋故;於諸善法生起欲故;於諸欲中極憎厭故;為修善品方便加行,有所堪任及心安靜,於時時間習睡眠故;若心沈沒或慮彼生,於淨妙相思惟作意,及遊行時不居靜故;於先所犯便生憂悔,於所不犯無憂悔故;後後殊勝,生希慮故;殷重無間,正方便故;增上心學轉得清淨。

 

引發與覺悟。及和合所結。有相若親昵。亦多種喜樂。侵逼極親昵。名虛妄分別。能生於欲貪。智者當遠離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虛妄分別。能生婬欲。所有貪愛。從初方便次第生起。乃至究竟。由遠離故。諸所修學清淨殊勝。引發分別者。謂能引發於可愛事不正思惟相應之心所有分別。覺悟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覺悟貪纏相應分別。和合所結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所有分別。有相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執取種種淨妙相狀所有分別。親昵分別者。謂於已得所愛事中。勇勵相應所有分別。喜樂分別者。謂即於彼所得事中。種種受用悕慕愛樂種種門轉所有分別。侵逼分別者。謂兩根會時所有分別。極親昵分別者。謂不淨出時所有分別。

引發與覺悟,及和合所結,有相若親昵,亦多種喜樂;侵逼極親昵,名虛妄分別,能生於欲貪,智者當遠離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虛妄分別,能生婬欲所有貪愛。從初方便次第生起,乃至究竟,由遠離故,諸所修學清淨殊勝。引發分別者:謂能引發於可愛事,不正思惟相應之心,所有分別。覺悟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覺悟貪纏相應分別。和合所結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所有分別。有相分別者:謂即於彼可愛事中,執取種種淨妙相狀,所有分別。親昵分別者:謂於已得所愛事中,勇勵相應所有分別。喜樂分別者:謂即於彼所得事中,種種受用、悕慕愛樂種種門轉,所有分別。侵逼分別者:謂兩根會時所有分別。極親昵分別者:謂不淨出時所有分別。

 

諸欲令無飽眾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緣。能增長貪愛。賢聖所應離。速趣於壞滅。仗託於眾緣危逸所依地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現法後法如其所應諸欲過患。若能觀見即是斷除欲愛方便。

諸欲令無飽,眾多所共有,是非法因緣,能增長貪愛;賢聖所應離,速趣於壞滅,仗託於眾緣,危逸所依地者:此二頌中顯示八種現法、後法,如其所應諸欲過患,若能觀見,即是斷除欲愛方便。

 

諸欲如枯骨。亦如軟肉段。如草炬相似。猶如大火坑。譬如蟒毒蛇。亦如夢所見。如借莊嚴具。如樹端熟果。如是知諸欲都不應耽樂者。此中廣引如前所說令無飽等。於諸欲中。八種過患。一切世間共成譬喻。顯示諸欲過患深重。又為顯示於諸欲中具有如是眾多過患。分明可了。何有智者於彼耽樂。又彼諸欲如枯骨故。令無飽滿。如段肉故。眾多共有。猶如草炬。正起現前極燒惱故。非法因緣。如大火坑生渴愛故。增長貪愛。如蟒毒故。賢聖遠離。如夢見故。速趣壞滅。猶如假借莊嚴具故。仗託眾緣。猶如樹端爛熟果故。危亡放逸所依之地。

諸欲如枯骨,亦如軟肉段,如草炬相似,猶如大火坑;譬如蟒毒蛇,亦如夢所見,如借莊嚴具,如樹端熟果;如是知諸欲,都不應耽樂者:此中廣引,如前所說令無飽等,於諸欲中八種過患,一切世間共成譬喻,顯示諸欲過患深重。又為顯示於諸欲中,具有如是眾多過患,分明可了,何有智者於彼耽樂。又彼諸欲如枯骨故,令無飽滿;如段肉故,眾多共有;猶如草炬,正起現前極燒惱故,非法因緣。如大火坑,生渴愛故,增長貪愛;如蟒毒故,賢聖遠離;如夢見故,速趣壞滅;猶如假借莊嚴具故,仗託眾緣;猶如樹端爛熟果故,危亡放逸所依之地。

 

當聽聞正法。常思惟修習。先觀見麤靜。次於修一向捨煩惱麤重。於斷生欣樂。於諸相觀察。得加行究竟。能離欲界欲。及離色界欲。入真諦現觀。能離一切欲。證現法涅槃。及餘依永盡者。此中顯示由了相等七種作意世出世道皆清淨故。證得有餘及無餘依二涅槃果。增上慧學究竟清淨。聽聞正法常思惟言。顯示了相作意。常修習言。顯示勝解作意。由起勝解而修習故。先觀見麤靜言。顯示遠離作意。於修習一向等言。顯示攝樂作意。於諸相觀察言。顯示觀察作意。加行究竟言。顯示加行究竟作意。能離欲界欲及離色界欲入真諦現觀能離一切欲等言。顯示世間出世間加行究竟果作意。

當聽聞正法,常思惟修習,先觀見麤靜,次於修一向,捨煩惱麤重,於斷生欣樂,於諸相觀察,得加行究竟;能離欲界欲,及離色界欲,入真諦現觀,能離一切欲,證現法涅槃,及餘依永盡者:此中顯示由了相等七種作意,世出世道皆清淨故;證得有餘及無餘依二涅槃果,增上慧學究竟清淨。聽聞正法,常思惟言,顯示了相作意。常修習言,顯示勝解作意,由起勝解而修習故。先觀見麤靜言,顯示遠離作意。於修習一向等言,顯示攝樂作意。於諸相觀察言,顯示觀察作意。加行究竟言,顯示加行究竟作意。能離欲界欲,及離色界欲,入真諦現觀,能離一切欲等言,顯示世間、出世間加行究竟果作意。

 

已釋意趣義聖教伽他。今當建立體義伽他。如頌言。 於身語意諸所有  一切世間惡莫作 由念正知離諸欲  勿親能引無義苦  今此頌中所言惡者。謂諸惡行。於一切種。一切因緣。一切處。所所有惡行皆不應作。

已釋意趣義聖教伽他。今當建立體義伽他。如頌言:「於身語意諸所有,一切世間惡莫作,由念正知離諸欲,勿親能引無義苦。」今此頌中所言惡者:謂諸惡行,於一切種、一切因緣、一切處所,所有惡行皆不應作。

 

云何於一切種不作惡耶。謂由身語意不造眾惡故。云何於一切因緣不作惡耶。謂由貪瞋癡所生諸惡。終不造作故。云何於一切處所不作惡耶。謂依有情事處及非有情事處不造眾惡故。云何由念正知遠離諸欲。謂斷事欲及斷煩惱欲故。云何斷事欲。謂如有一於如來所證正法毘柰耶中。得清淨信。了知居家迫迮猶如牢獄思求出離。廣說乃至。由正信心捨離家法。趣入非家。然於欲貪猶未永離。如是名為斷除事欲。

云何於一切種不作惡耶?謂由身語意,不造眾惡故。云何於一切因緣不作惡耶?謂由貪瞋癡所生諸惡,終不造作故。云何於一切處所不作惡耶?謂依有情事處、及非有情事處,不造眾惡故。云何由念正知遠離諸欲?謂斷事欲及斷煩惱欲故。云何斷事欲?謂如有一,於如來所證正法毘柰耶中,得清淨信。了知居家迫迮,猶如牢獄,思求出離。廣說乃至由正信心,捨離家法,趣入非家,然於欲貪猶未永離,如是名為斷除事欲。

 

云何斷煩惱欲。謂彼既出家已。為令欲貪無餘斷故。往趣曠野山林。安居邊際臥具。或住阿練若處。乃至或在空閑靜室。於諸事欲所起一切煩惱欲攝妄分別貪為對治故。修四念住。或復還出依近聚落村邑而住。善護其身。善守諸根。善住正念而入聚落。或復村邑遊行。旋反。去來。進止。恒住正知。為解睡眠及諸勞倦。彼即於是四念住中善安正念為依止故。為欲永斷欲貪隨眠。修習對治。又即以彼正知而住。為依止故。遠離諸蓋。身心調暢有所堪能。熾然方便修斷寂靜。彼由如是念及正知為依止故。便能證得煩惱欲斷。遠離諸欲。乃至於初靜慮具足而住。如是能於受用欲樂行邊。劣鄙穢性諸異生法。若斷若知。

云何斷煩惱欲?謂彼既出家已,為令欲貪無餘斷故,往趣曠野山林,安居邊際臥具,或住阿練若處,乃至或在空閑靜室;於諸事欲,所起一切煩惱欲攝妄分別貪,為對治故修四念住;或復還出,依近聚落村邑而住,善護其身,善守諸根,善住正念,而入聚落;或復村邑遊行旋反,去來進止,恒住正知;為解睡眠及諸勞倦,彼即於是四念住中,善安正念為依止故;為欲永斷欲貪隨眠,修習對治;又即以彼正知而住,為依止故,遠離諸蓋,身心調暢,有所堪能,熾然方便,修斷寂靜。彼由如是念及正知為依止故,便能證得煩惱欲斷,遠離諸欲,乃至於初靜慮具足而住。如是能於受用欲樂行邊,劣、鄙、穢性諸異生法,若斷、若知。

 

何等名為引無義苦。謂如有一若諸沙門或婆羅門。行自苦行。於現法中以種種苦自逼自切。周遍燒惱。自謂。我今由現法苦所逼惱故。解脫當苦。雖求是事而自煎逼。彼於此事終不能得。然更招集大損惱事。如是名為引無義苦。

何等名為引無義苦?謂如有一,若諸沙門或婆羅門,行自苦行;於現法中,以種種苦自逼自切,周遍燒惱;自謂:我今由現法苦所逼惱故,解脫當苦。雖求是事,而自煎逼,彼於此事終不能得,然更招集大損惱事,如是名為引無義苦。

 

諸聖弟子能於如是受用自苦行邊。能引非聖無義苦法善了知已。遠而避之不親不近。亦不承事。復次今當略辯上所說義。云何略辯。謂諸有情有二種滿。一增上生滿。二決定勝滿。增上生滿者。謂往善趣。決定勝滿者。謂愛盡離欲寂滅涅槃。於此二滿及與障礙能斷能證。是名略義。

諸聖弟子,能於如是受用自苦行邊,能引非聖無義苦法,善了知已,遠而避之,不親、不近,亦不承事。復次今當略辯上所說義。云何略辯?謂諸有情有二種滿:一增上生滿、二決定勝滿。增上生滿者:謂往善趣。決定勝滿者:謂愛盡、離欲、寂滅、涅槃。於此二滿及與障礙,能斷、能證,是名略義。

 

若於一切種。一切因緣。一切處所。不作惡行。彼便能斷增上生滿所有障礙。亦能證得增上生滿。若於受用欲樂行邊。及於受用自苦行邊。決定遠離彼便能斷決定勝滿所有障礙。亦能證得決定勝滿。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若於一切種、一切因緣、一切處所,不作惡行,彼便能斷增上生滿所有障礙,亦能證得增上生滿。若於受用欲樂行邊,及於受用自苦行邊,決定遠離,彼便能斷決定勝滿所有障礙,亦能證得決定勝滿。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應說想眾生  依應說安住 不了知應說  而招集生死 若了知應說  於說者無慮 由無有此故  他不應譏論 若計等勝劣  彼遂興諍論 於三種無動  等勝劣皆無 斷名色愛慢  無著煙寂靜 無惱悕不見  此彼天人世 此四頌中。初言應說者。謂一切有為法。所以者何。諸有為法皆三種言事之所攝故。今此義中說妙五欲以為應說。

「應說想眾生,依應說安住,不了知應說,而招集生死。若了知應說,於說者無慮,由無有此故,他不應譏論。若計等勝劣,彼遂興諍論,於三種無動,等勝劣皆無。斷名色愛慢,無著煙寂靜,無惱悕不見,此彼天人世。」 此四頌中,初言應說者:謂一切有為法。所以者何?諸有為法,皆三種言事之所攝故。今此義中,說妙五欲以為應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