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1)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三 (1)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初瑜伽處出離地第三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云何根律儀。謂如有一能善安住密護根門。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廣說。云何名為密護根門。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名為密護根門。

云何根律儀?謂如有一,能善安住,密護根門,防守正念,常委正念,乃至廣說。云何名為密護根門?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名為密護根門。

 

云何名為防守正念。謂如有一密護根門增上力故。攝受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為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於時時中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為防守正念。

云何名為防守正念?謂如有一,密護根門增上力故,攝受多聞,思惟修習。由聞、思、修增上力故,獲得正念。為欲令此所得正念無忘失故、能趣證故、不失壞故,於時時中,即於多聞、若思、若修,正作瑜伽,正勤修習,不息加行,不離加行。如是由此多聞思修所集成念,於時時中,善能防守正聞思修瑜伽作用,如是名為防守正念。

 

云何名為常委正念。謂於此念恒常所作委細所作。當知此中恒常所作名無間作。委細所作名殷重作。即於如是無間所作殷重所作。總說名為常委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於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於無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勢力。制伏色聲香味觸法。

云何名為常委正念?謂於此念,恒常所作,委細所作。當知此中,恒常所作,名無間作;委細所作,名殷重作。即於如是,無間所作、殷重所作,總說名為常委正念。如其所有防守正念,如是於念能不忘失。如其所有常委正念,如是即於無忘失念,得任持力。即由如是功能、勢力,制伏色、聲、香、味、觸、法。

 

云何名為念防護意。謂眼色為緣生眼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耳鼻舌身廣說當知亦爾。意法為緣生意識。即此意識有與非理分別俱行能起煩惱。由此意識於可愛色法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法將生憎恚。亦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名為念防護意。

云何名為念防護意?謂眼色為緣生眼識,眼識無間生分別意識。由此分別意識,於可愛色,色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色將生憎恚。即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耳、鼻、舌、身,廣說當知亦爾。意法為緣生意識,即此意識有,與非理分別俱行能起煩惱。由此意識,於可愛色法,將生染著;於不可愛色法,將生憎恚。亦由如是念增上力,能防護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令其不生所有煩惱,如是名為念防護意。

 

云何名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謂或善捨或無記捨。由彼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善防護已。正行善捨無記捨中。由是說名行平等位。如是名為行平等位。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謂於色聲香味觸法。不取其相不取隨好。終不依彼發生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若彼有時忘失念故。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離取相及取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律儀。由是二相故。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

云何名為行平等位?平等位者:謂或善捨、或無記捨,由彼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善防護已,正行善捨、無記捨中,由是說名行平等位。如是名為行平等位。云何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謂於色聲香味觸法,不取其相,不取隨好,終不依彼發生諸惡、不善尋思,令心流漏。若彼有時忘失念故,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離取相及取隨好,而復發生惡不善法,令心流漏,便修律儀。由是二相故,能於此非理分別起煩惱意,能善防護。

 

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護已。正行善捨或無記捨。謂即由是二種相故。云何二相。謂如所說防護眼根。及正修行眼根律儀。如說眼根防護律儀。防護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當知亦爾。由是二相。於其善捨無記捨中。令意正行。

云何此意由是二相善防護已,正行善捨或無記捨?謂即由是二種相故。云何二相?謂如所說防護眼根,及正修行眼根律儀。如說眼根防護律儀,防護耳、鼻、舌、身、意根,及正修行意根律儀,當知亦爾。由是二相,於其善捨、無記捨中,令意正行。

 

云何於眼所識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謂於眼識所行色中。由眼識故取所行相。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其相。若能遠離如是眼識所行境相。是名於眼所識色中不取其相。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云何於眼所識色中不取其相?言取相者:謂於眼識所行色中,由眼識故取所行相,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其相。若能遠離如是眼識所行境相,是名於眼所識色中不取其相。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云何於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取隨好者。謂即於眼所識色中。眼識無間俱生分別意識。執取所行境相。或能起貪或能起瞋或能起癡。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隨好。若能遠離此所行相。於此所緣不生意識。是名於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云何於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取隨好者:謂即於眼所識色中,眼識無間俱生分別意識,執取所行境相,或能起貪、或能起瞋、或能起癡,是名於眼所識色中執取隨好。若能遠離此所行相,於此所緣不生意識,是名於眼所識色中不取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復有餘類執取其相執取隨好。言取相者。謂色境界。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在前眼見眾色。如是名為執取其相。取隨好者。謂即色境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在前眼見色已。然彼先時從他聞有如是如是眼所識色。即隨所聞名句文身。為其增上為依為住。如是士夫補特伽羅。隨其所聞種種分別眼所識色。如是名為執取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復有餘類,執取其相、執取隨好。言取相者:謂色境界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在前,眼見眾色,如是名為執取其相。取隨好者:謂即色境在可見處,能生作意,正現在前,眼見色已;然彼先時,從他聞有如是、如是眼所識色,即隨所聞名、句、文身,為其增上,為依為住;如是士夫補特伽羅,隨其所聞,種種分別眼所識色,如是名為執取隨好。如於其眼所識色中,如是於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當知亦爾。

 

又此取相及取隨好。或有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或有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不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若於此中執取其相。執取隨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彼於如是色類境界。遠離取相及取隨好。

又此取相及取隨好,或有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或有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不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若於此中,執取其相,執取隨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緣、由此依處、由此增上,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彼於如是色類境界,遠離取相及取隨好。

 

云何名為惡不善法。謂諸貪欲及貪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若諸瞋恚若諸愚癡及二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是名種種惡不善法。云何由彼令心流漏。謂若於彼彼所緣境界。心意識生遊行流散。即於彼彼所緣境界。與心意識種種相應。能起所有身語惡行。貪瞋癡生遊行流散。是名由彼令心流漏。

云何名為惡不善法?謂諸貪欲,及貪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若諸瞋恚、若諸愚癡,及二所起諸身惡行、諸語惡行、諸意惡行;是名種種惡不善法。云何由彼令心流漏?謂若於彼彼所緣境界,心意識生,遊行流散,即於彼彼所緣境界,與心意識種種相應,能起所有身、語惡行,貪瞋癡生,遊行流散。是名由彼令心流漏。

 

如是於眼所識色中。乃至於意所識法中。執取其相及取隨好。由是發生種種雜染。彼於取相及取隨好能遠離故。便不發生種種雜染。若由忘念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獨閑居由先所見眼所識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所識法增上力故。發生種種惡不善法。隨所發生而不執著。尋便斷滅除棄變吐。是名於彼修行律儀。

如是於眼所識色中,乃至於意所識法中,執取其相及取隨好,由是發生種種雜染。彼於取相及取隨好,能遠離故,便不發生種種雜染。若由忘念、或由煩惱極熾盛故,雖獨閑居,由先所見眼所識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所識法增上力故,發生種種惡不善法。隨所發生,而不執著,尋便斷滅,除棄變吐,是名於彼修行律儀。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遍一切種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

若於其眼所識色中,應策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應策意根;即便於彼作意策發,如是策發,令不雜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如是名為防護眼根,廣說乃至防護意根。若於其眼所識色中,不應策發所有眼根,及於其耳鼻舌身意所識法中,不應策發所有意根;即便於彼遍一切種而不策發;不策發故,令不雜染。由是因緣,於此雜染修根律儀,如是名為能正修行眼根律儀,廣說乃至能正修行意根律儀。如是應知,已廣分別根律儀相。

 

云何當知此中略義。此略義者。謂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今於此中誰能防護。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防護。何所防護。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護。從何防護。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防護。如何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何者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

云何當知此中略義?此略義者:謂若能防護、若所防護、若從防護、若如防護、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今於此中,誰能防護?謂防守正念,及所修習常委正念,是能防護。何所防護?謂防護眼根,防護耳鼻舌身意根,是所防護。從何防護?謂從可愛、不可愛色,廣說乃至從其可愛、不可愛法,而正防護。如何防護?謂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此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防護。何者正防護?謂由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是名正防護。

 

又略義者。謂若防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此中云何防護方便。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名為防護方便。云何名為所防護事。所謂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為所防護事。此中云何名正防護。謂如說言由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名正防護。

又略義者:謂若防護方便、若所防護事、若正防護,如是一切總略為一,名根律儀。此中云何防護方便?謂防守正念,常委正念,眼見色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廣說乃至意知法已,不取其相,不取隨好。若依是處,發生種種惡不善法,令心流漏;即於是處,修行律儀防守根故,名修律儀。如是名為防護方便。云何名為所防護事?所謂眼色乃至意法,如是名為所防護事。此中云何名正防護?謂如說言由其正念,防護於意,行平等位,名正防護。

 

又根律儀略有二種。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習力所攝。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亦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又根律儀略有二種: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習力所攝。思擇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不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修習力所攝根律儀者:謂於境界深見過患,亦能於此,所有過患除遣斷滅。

 

又由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令煩惱纏不復生起。不復現前。而於依附所依隨眠。不能斷除不能永拔。由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不復現前。一切時分依附所依所有隨眠亦能斷除。亦能永拔。

又由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令煩惱纏不復生起,不復現前;而於依附所依隨眠,不能斷除,不能永拔。由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故,於所緣境,煩惱隨眠不復生起,不復現前;一切時分依附所依所有隨眠,亦能斷除,亦能永拔。

 

如是思擇力所攝根律儀。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有此差別。有此意趣。有此殊異。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糧道所攝。修習力所攝根律儀。當知墮在離欲地攝。

如是思擇力所攝根律儀、修習力所攝根律儀,有此差別、有此意趣、有此殊異。當知此中,思擇力所攝根律儀,是資糧道所攝;修習力所攝根律儀,當知墮在離欲地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