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1)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1)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云何菩薩修正四依。謂諸菩薩為求義故從他聽法。不為求世藻飾文詞。菩薩求義不為求文。而聽法時雖遇常流言音說法。但依於義恭敬聽受。又諸菩薩如實了知闇說大說。如實知已以理為依。不由耆長眾所知識補特伽羅。若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補特伽羅。如是菩薩以理為依。補特伽羅非所依故。於真實義心不動搖。於正法中他緣匪奪。

云何菩薩修正四依?謂諸菩薩為求義故,從他聽法,不為求世藻飾文詞。菩薩求義,不為求文,而聽法時,雖遇常流言音說法,但依於義,恭敬聽受。又諸菩薩如實了知闇說、大說,如實知已,以理為依,不由耆長眾所知識補特伽羅,若佛、若僧所說法故,即便信受,是故不依補特伽羅。如是菩薩以理為依,補特伽羅非所依故,於真實義心不動搖,於正法中他緣匪奪。

 

又諸菩薩於如來所。深殖正信深殖清淨。一向澄清唯依如來了義經典。非不了義。了義經典為所依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不可引奪。何以故。以佛所說不了義經依種種門辯本性義。猶未決定尚生疑惑。非了義故。若諸菩薩於了義經不決定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猶可引奪。

又諸菩薩於如來所,深殖正信,深殖清淨,一向澄清,唯依如來了義經典,非不了義。了義經典為所依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不可引奪。何以故?以佛所說不了義經,依種種門,辯本性義,猶未決定,尚生疑惑,非了義故。若諸菩薩於了義經不決定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猶可引奪。

 

又諸菩薩於真證智見為真實。非於聞思。但識法義非真證智。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修所成智所應知者。非唯聞思所成諸識所能了達。如實知已聞如來說最極甚深所有法義。終不誹毀。是名菩薩修正四依。依正四依善修習。故略顯四量。謂所說義。正理。大師修所成慧。真實證智。又諸菩薩一切四依為所依止。精勤發起正加行。故於出要道明了開示無有迷惑。

又諸菩薩於真證智,見為真實;非於聞思,但識法義,非真證智。是諸菩薩如實了知修所成智所應知者,非唯聞思所成諸識所能了達。如實知已,聞如來說最極甚深所有法義,終不誹毀。是名菩薩修正四依。依正四依善修習,故略顯四量,謂所說義、正理、大師、修所成慧真實證智。又諸菩薩一切四依為所依止,精勤發起正加行故,於出要道明了開示,無有迷惑。

 

云何菩薩所修菩薩四無礙解。謂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門。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法無礙解。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相。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義無礙解。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釋詞。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詞無礙解。

云何菩薩所修菩薩四無礙解?謂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門,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法無礙解。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異相,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義無礙解。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釋詞,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詞無礙解。

 

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品別。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辯無礙解。若諸菩薩依是菩薩四無礙解。應知獲得無量最勝五處善巧。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菩薩由此四種行相。於一切法自能妙善現正等覺。亦善為他無倒開示。此上無有自能妙善現正等覺。況善為他無倒開示。

又諸菩薩於一切法、一切品別,盡所有性、如所有性,依修所成無所滯礙,無退轉智,是名菩薩辯無礙解。若諸菩薩依是菩薩四無礙解,應知獲得無量最勝五處善巧。一蘊善巧、二界善巧、三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菩薩由此四種行相,於一切法自能妙善現正等覺,亦善為他無倒開示。此上無有自能妙善現正等覺,況善為他無倒開示。

 

云何菩薩菩提資糧。當知如是菩提資糧略有二種。一者福德資糧。二者智慧資糧。此二資糧廣分別義。如前所說自他利品。應知其相。又此福德智慧資糧。菩薩於初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下。若於第二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中。若於第三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上。

云何菩薩菩提資糧?當知如是菩提資糧,略有二種:一者福德資糧、二者智慧資糧。此二資糧廣分別義,如前所說自他利品,應知其相。又此福德、智慧資糧,菩薩於初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下;若於第二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中;若於第三無數大劫所修習者,應知名上。

 

云何菩薩於三十七菩提分法精勤修習。謂諸菩薩依止菩薩四無礙解。由善方便所攝妙智。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實了知而不作證。是諸菩薩普於一切二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皆如實知。謂於聲聞乘理趣。及於大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皆如實知。於聲聞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實了知。如聲聞地如前所說一切應知。

云何菩薩於三十七菩提分法精勤修習?謂諸菩薩依止菩薩四無礙解,由善方便所攝妙智,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實了知,而不作證。是諸菩薩普於一切二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皆如實知;謂於聲聞乘理趣,及於大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皆如實知。於聲聞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實了知,如聲聞地,如前所說一切應知。

 

云何菩薩於大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實了知。謂諸菩薩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不於其身分別有性。亦不分別一切種類都無有性。又於其身遠離言說自性法性。如實了知。當知名依勝義理趣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若諸菩薩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當知名依世俗理趣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如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如是所餘一切念住。所餘一切菩提分法當知亦爾。

云何菩薩於大乘理趣三十七種菩提分法如實了知?謂諸菩薩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不於其身分別有性,亦不分別一切種類都無有性。又於其身遠離言說自性法性,如實了知,當知名:依勝義理趣,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若諸菩薩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當知名:依世俗理趣,能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如於其身住循身觀修習念住,如是所餘一切念住,所餘一切菩提分法,當知亦爾。

 

如是菩薩於身等法。不分別苦不分別集。不分別此所作斷滅。不分別此得滅因道。又即於此遠離言說自性法性。若苦法性若集法性。若滅法性若道法性。如實了知。當知名依勝義理趣修菩提分為所依止緣諦修習。若諸菩薩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當知名依世俗理趣緣諦修習。此中菩薩即於諸法無所分別。當知名止。若於諸法勝義理趣如實真智。及於無量安立理趣世俗妙智。當知名觀。

如是菩薩於身等法,不分別苦,不分別集,不分別此所作斷滅,不分別此得滅因道。又即於此,遠離言說自性法性,若苦法性、若集法性、若滅法性、若道法性,如實了知,當知名依勝義理趣,修菩提分為所依止,緣諦修習;若諸菩薩隨順無量安立理趣,妙智而轉,當知名依世俗理趣,緣諦修習。此中菩薩即於諸法無所分別,當知名;若於諸法勝義理趣、如實真智,及於無量安立理趣、世俗妙智,當知名

 

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止。一勝義世俗智前行。二勝義世俗智果。三普於一切戲論想中無功用轉。四即於如是離言唯事。由無有相無所分別。其心寂靜趣向一切法平等性一味實性。由此四行。是諸菩薩止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觀。謂即四行止道前行。於一切法遠離增益不正執邊。遠離損減不正執邊。及與隨順無量諸法差別。安立理趣妙觀。由此四行。是諸菩薩觀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是名略說菩薩止觀。

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止:一勝義世俗智前行。二勝義世俗智果。三普於一切戲論想中,無功用轉。四即於如是離言唯事,由無有相、無所分別,其心寂靜,趣向一切法平等性,一味實性。由此四行,是諸菩薩止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此中菩薩略有四行,當知名觀。謂即四行止道前行,於一切法,遠離增益不正執邊,遠離損減不正執邊,及與隨順無量諸法差別,安立理趣妙觀。由此四行,是諸菩薩觀道運轉,漸次乃至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智見圓滿。是名略說菩薩止觀。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當知略說有十二種。依內修證一切佛法。有其六種。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種。云何依內修證一切佛法六種方便善巧。一者菩薩於諸有情。悲心俱行顧戀不捨。二者菩薩於一切行。如實遍知。三者菩薩恒於無上正等菩提所有妙智。深心欣樂。四者菩薩顧戀有情為依止故。不捨生死。五者菩薩於一切行。如實遍知為依止故。輪轉生死而心不染。六者菩薩欣樂佛智為依止故。熾然精進。當知是名菩薩依內修證一切佛法六種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當知略說,有十二種。依內修證一切佛法,有其六種。依外成熟一切有情,亦有六種。云何依內修證一切佛法,六種方便善巧?一者菩薩於諸有情,悲心俱行,顧戀不捨。二者菩薩於一切行,如實遍知。三者菩薩恒於無上正等菩提所有妙智,深心欣樂。四者菩薩顧戀有情為依止故,不捨生死。五者菩薩於一切行如實遍知為依止故,輪轉生死,而心不染。六者菩薩欣樂佛智為依止故,熾然精進。當知是名菩薩依內修證一切佛法,六種方便善巧。

 

云何依外成熟一切有情六種方便善巧。一者菩薩方便善巧。能令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二者菩薩方便善巧。能令有情少用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三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憎背有情除其恚惱。四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處中有情令其趣入。五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六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已成熟者令得解脫。

云何依外成熟一切有情,六種方便善巧?一者菩薩方便善巧,能令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二者菩薩方便善巧,能令有情少用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三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憎背有情,除其恚惱。四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處中有情,令其趣入。五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六者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已成熟者,令得解脫。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謂諸菩薩方便善巧。勸諸有情。捨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團。施鄙穢田乃至蠢動傍生之類。作是施已迴求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雖下。由迴向力感無量果。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善根,感無量果?謂諸菩薩方便善巧,勸諸有情捨微劣物,乃至最下唯一麥少團,施鄙穢田乃至蠢動傍生之類;作是施已,迴求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根、物田雖下,由迴向力,感無量果。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謂諸菩薩方便善巧。若有信解受邪齋戒乃至一月都不食等諸有情類。為說八支聖齋戒法。令其棄捨最極艱辛感非愛果受邪齋戒。勸令修學無極艱辛感大愛果受正齋戒。若諸有情修自苦行精勤無懈。起邪方便欲求解脫。為說中道令離二邊使其趣入。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令諸有情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謂諸菩薩方便善巧,若有信解受邪齋戒,乃至一月都不食等諸有情類,為說八支聖齋戒法,令其棄捨最極艱辛感非愛果受邪齋戒,勸令修學無極艱辛感大愛果受正齋戒。若諸有情修自苦行精勤無懈,起邪方便欲求解脫,為說中道,令離二邊,使其趣入。

 

若諸有情求欲生天起邪方便。投巖赴火斷飲食等。為其宣說無倒靜慮。令彼獲於現法樂住。逮得當來無諸艱苦與喜樂俱生天勝果。若諸有情信婆羅門吠地迦咒妄計。精勤受持讀誦得究竟。淨方便勸令於佛聖教受持讀誦思惟其義。又正為他如是如是宣揚開示如來所說甚深空性相應妙法。令彼發生勇決厭離猛利淨信。但由如是一剎那頃厭離淨信俱行善心。尚能攝受不可稱數廣大善根。況其相續。

若諸有情求欲生天,起邪方便,投巖、赴火、斷飲食等,為其宣說無倒靜慮,令彼獲於現法樂住,逮得當來無諸艱苦,與喜樂俱,生天勝果。若諸有情信婆羅門吠地迦咒,妄計精勤受持讀誦,得究竟淨;方便勸令於佛聖教,受持讀誦,思惟其義。又正為他如是如是宣揚開示如來所說甚深空性相應妙法,令彼發生勇決厭離猛利淨信。但由如是一剎那頃厭離淨信俱行善心,尚能攝受不可稱數廣大善根,況其相續!

 

又諸菩薩世間所有種種上妙珍寶香鬘諸供養具。起淨信俱增上意樂。於佛法僧勝解供養。亦勸導他令行如是勝解供養。又於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供養佛法僧所。即以如是淨信俱行增上意樂。周匝普緣深生隨喜。亦勸導他作是隨喜。又諸菩薩恒常修習念佛念法乃至念天。亦勸導他令修六念。

又諸菩薩世間所有種種上妙珍寶香鬘諸供養具,起淨信俱增上意樂,於佛法僧勝解供養,亦勸導他,令行如是勝解供養。又於十方一切世界,一切供養佛法僧所,即以如是淨信俱行增上意樂,周匝普緣,深生隨喜,亦勸導他,作是隨喜。又諸菩薩恒常修習念佛、念法、乃至念天,亦勸導他,令修六念。

 

又諸菩薩意言分別禮佛法僧。乃至命終時無虛度。亦勸導他行此禮業。又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一切福業悉皆隨喜。亦勸導他作是隨喜。又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入廣大悲增上意樂。願以自身皆代彼受一切憂苦。亦勸導他興此悲願。

又諸菩薩意言分別禮佛法僧,乃至命終時無虛度,亦勸導他,行此禮業。又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一切福業,悉皆隨喜,亦勸導他,作是隨喜。又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入廣大悲增上意樂,願以自身皆代彼受一切憂苦,亦勸導他,興此悲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