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 星期日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2)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七 (2)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菩薩相品第一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增上意樂品第三

 

云何菩薩增上意樂。嗢拖南曰。 智者於有情  有七相憐愍 十五勝意樂  作十事應知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深心發起七相憐愍。以諸菩薩具憐愍故。名善意樂極善意樂。何等名為七相憐愍。一者無畏憐愍。二者如理憐愍。三者無倦憐愍。四者無求憐愍。五者無染憐愍。六者廣大憐愍。七者平等憐愍。

云何菩薩增上意樂?嗢拖南曰:「智者於有情,有七相憐愍;十五勝意樂,作十事應知。」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深心發起七相憐愍。以諸菩薩具憐愍故,名善意樂、極善意樂。何等名為七相憐愍?一者無畏憐愍、二者如理憐愍、三者無倦憐愍、四者無求憐愍、五者無染憐愍、六者廣大憐愍、七者平等憐愍。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憐愍現行隨順身語意業。適可其心利益安樂。是名菩薩無畏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非不如理憐愍而轉。謂終不以非法非律非賢善行。及以非處勸授有情。是名菩薩如理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如是憐愍隨其所宜。發起一切饒益事業曾無厭倦。是名菩薩無倦憐愍。

謂諸菩薩於諸有情,非怖畏故,而起憐愍現行,隨順身語意業,適可其心,利益安樂,是名菩薩無畏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非不如理憐愍而轉,謂終不以非法、非律、非賢善行,及以非處,勸授有情,是名菩薩如理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如是憐愍,隨其所宜,發起一切饒益事業,曾無厭倦,是名菩薩無倦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不待求請自起憐愍為作饒益。是名菩薩無求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無愛染心而起憐愍。謂饒益他不祈恩報。亦不悕望當來可愛諸果異熟。是名菩薩無染憐愍。亦名菩薩無緣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所起憐愍。唯是廣大而非狹小。言廣大者。謂於一切諸有情所。雖遭一切不饒益事而不棄捨。菩薩自身寧受非愛。終不以惡欲加於彼。是名菩薩廣大憐愍。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不待求請,自起憐愍為作饒益,是名菩薩無求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無愛染心而起憐愍,謂饒益他,不祈恩報,亦不悕望當來可愛諸果異熟,是名菩薩無染憐愍,亦名菩薩無緣憐愍。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所起憐愍唯是廣大,而非狹小;言廣大者,謂於一切諸有情所,雖遭一切不饒益事,而不棄捨。菩薩自身寧受非愛,終不以惡欲加於彼,是名菩薩廣大憐愍。

 

又諸菩薩如是相狀如是功德相應憐愍。普於一切諸有情類平等平等。於有情界無有分限。是名菩薩平等憐愍。菩薩與此七種行相憐愍相應。名善意樂極善意樂。當知此中淨信為先擇法為先。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

又諸菩薩如是相狀、如是功德,相應憐愍,普於一切諸有情類,平等平等,於有情界無有分限,是名菩薩平等憐愍。菩薩與此七種行相憐愍相應,名善意樂、極善意樂。當知此中淨信為先、擇法為先,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印解決定,是名菩薩增上意樂。

 

如是菩薩增上意樂。當知略說有十五種。何等十五。一最上意樂。二遮止意樂。三波羅蜜多意樂。四真實義意樂。五威力意樂。六利益意樂。七安樂意樂。八解脫意樂。九堅固意樂。十無虛妄意樂。十一不清淨意樂。十二清淨意樂。十三善清淨意樂。十四應調伏意樂。十五俱生意樂。

如是菩薩增上意樂,當知略說有十五種。何等十五?一最上意樂、二遮止意樂、三波羅蜜多意樂、四真實義意樂、五威力意樂、六利益意樂、七安樂意樂、八解脫意樂、九堅固意樂、十無虛妄意樂、十一不清淨意樂、十二清淨意樂、十三善清淨意樂、十四應調伏意樂、十五俱生意樂。

 

謂諸菩薩於佛法僧最上真實。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最上意樂。又諸菩薩於所受持淨戒律儀。起勝意樂。是名菩薩遮止意樂。又諸菩薩於所修證施忍精進靜慮般若。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波羅蜜多意樂。又諸菩薩於法無我補特伽羅無我甚深勝義諸法真如。起勝意樂。是名菩薩真實義意樂。又諸菩薩於佛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勝意樂。是名菩薩威力意樂。

謂諸菩薩於佛法僧最上真實,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最上意樂。又諸菩薩於所受持淨戒律儀,起勝意樂,是名菩薩遮止意樂。又諸菩薩於所修證施、忍、精進、靜慮、般若,起勝意樂,是名菩薩波羅蜜多意樂。又諸菩薩於法無我、補特伽羅無我,甚深勝義、諸法真如,起勝意樂,是名菩薩真實義意樂。又諸菩薩於佛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或俱生威力,起勝意樂,是名菩薩威力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善法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利益意樂。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饒益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安樂意樂。又諸菩薩即於如是諸有情所無愛染心。又於當來可愛異熟其心無繫。是名菩薩解脫意樂。又諸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其心專注曾無變易。是名菩薩堅固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善法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利益意樂。又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饒益而授與之,是名菩薩安樂意樂。又諸菩薩,即於如是諸有情所,無愛染心,又於當來可愛異熟,其心無繫,是名菩薩解脫意樂。又諸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其心專注,曾無變易,是名菩薩堅固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饒益方便。於大菩提趣證方便無顛倒智俱行勝解。是名菩薩無虛妄意樂。又諸菩薩勝解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不清淨意樂。又諸菩薩從淨勝意樂地乃至決定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清淨意樂。又諸菩薩到究竟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善清淨意樂。

又諸菩薩於諸有情饒益方便、於大菩提趣證方便,無顛倒智,俱行勝解,是名菩薩無虛妄意樂。又諸菩薩勝解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不清淨意樂。又諸菩薩從淨勝意樂地,乃至決定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清淨意樂。又諸菩薩到究竟地,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善清淨意樂。

 

又諸菩薩不清淨意樂。是則名為應調伏意樂。由此意樂應思擇故。又諸菩薩清淨意樂善清淨意樂。是則名為俱生意樂。由此意樂性成就故。於所依中善安立故。如是菩薩十五妙善增上意樂。隨一切地。以要言之。能作十事。何等為十。謂諸菩薩最上意樂。能於三寶修一切種最勝供養。普於一切菩提資糧為最第一。

又諸菩薩不清淨意樂,是則名為應調伏意樂,由此意樂應思擇故。又諸菩薩清淨意樂、善清淨意樂,是則名為俱生意樂,由此意樂性成就故,於所依中善安立故。如是菩薩十五妙善增上意樂,隨一切地,以要言之,能作十事。何等為十?謂諸菩薩最上意樂,能於三寶,修一切種最勝供養,普於一切菩提資糧為最第一。

 

又諸菩薩遮止意樂。能於所受淨戒律儀。命難因緣亦不故思犯於所犯。設有所犯疾疾悔除。又諸菩薩波羅蜜多意樂。能於善法常勤修習無放逸住。常住最勝無放逸住。又諸菩薩真實義意樂。能為有情以無染心流轉生死。不捨涅槃增上意樂。又諸菩薩威力意樂。能於聖教覺受淳淨上妙法味。復能於修起堅固想欣樂多住。不唯聞思便生喜足。

又諸菩薩遮止意樂,能於所受淨戒律儀,命難因緣,亦不故思犯於所犯;設有所犯,疾疾悔除。又諸菩薩波羅蜜多意樂,能於善法常勤修習,無放逸住,常住最勝無放逸住。又諸菩薩真實義意樂,能為有情以無染心,流轉生死,不入涅槃增上意樂。又諸菩薩威力意樂,能於聖教覺受淳淨上妙法味,復能於修起堅固想,欣樂多住,不唯聞思便生喜足。

 

又諸菩薩利益意樂。安樂意樂。解脫意樂。能於一切饒益有情所作事業精勤修習。雖常修習而無厭倦。又諸菩薩堅固意樂。能於種種熾然精進廣大精進。發起安住無緩加行無斷加行。又諸菩薩無虛妄意樂。能於所引彼彼善法速證通慧。不於少分下劣薄弱差別證中而生喜足。

又諸菩薩利益意樂、安樂意樂、解脫意樂,能於一切饒益有情所作事業,精勤修習,雖常修習,而無厭倦。又諸菩薩堅固意樂,能於種種熾然精進、廣大精進,發起安住,無緩加行、無斷加行。又諸菩薩無虛妄意樂,能於所引彼彼善法,速證通慧;不於少分、下劣、薄弱差別證中,而生喜足。

 

又諸菩薩應調伏意樂。能引俱生意樂。又諸菩薩俱生意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趣證。能與天人作諸義利。利益安樂。應調伏意樂。即不清淨意樂。俱生意樂。即清淨意樂。善清淨意樂故不別說。世尊所有為諸菩薩。於彼彼處種種宣說。施設開示增上意樂。當知一切即此十五意樂所攝。

又諸菩薩應調伏意樂,能引俱生意樂。又諸菩薩俱生意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趣證,能與天人作諸義利,利益安樂。應調伏意樂,即不清淨意樂。俱生意樂,即清淨意樂、善清淨意樂,故不別說。世尊所有為諸菩薩,於彼彼處種種宣說、施設、開示增上意樂,當知一切即此十五意樂所攝。

 

是故過去未來現在妙善意樂。諸菩薩眾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曾當現證。一切皆由如是所說十五意樂。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是菩薩十五意樂。能得最大菩提果利。是故菩薩依此意樂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是故過去、未來、現在妙善意樂諸菩薩眾,於其無上正等菩提曾、當、現證,一切皆由如是所說十五意樂。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是菩薩十五意樂,能得最大菩提果利,是故菩薩依此意樂,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二持隨法瑜伽處住品第四之一

 

如是始從種性具足。廣說乃至於如所說菩薩所學。正勤修學。於如所說菩薩諸相。正等顯現。於諸菩薩分加行中。正勤修學。於如所說菩薩意樂。能淨修治。諸菩薩眾略有菩薩十二種住。由此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復有如來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現前等覺廣大菩提。名無上住。

如是始從種性具足,廣說乃至於如所說菩薩所學正勤修學,於如所說菩薩諸相正等顯現,於諸菩薩分加行中正勤修學,於如所說菩薩意樂能淨修治。諸菩薩眾,略有菩薩十二種住。由此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復有如來第十三住,由此住故,現前等覺廣大菩提,名無上住。

 

云何菩薩十二住等。嗢拖南曰。 種性勝解行  極喜增上戒 增上心三慧  無相有功用 無相無功用  及以無礙解 最上菩薩住  最極如來住  謂菩薩種性住。勝解行住。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復有三種。一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二諸諦相應增上慧住。三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如實了知能觀真實所觀真實。及於真實諸有情類。由無智故眾苦流轉。
由有智故眾苦止息。

云何菩薩十二住等?嗢拖南曰:「種性勝解行,極喜增上戒;增上心三慧,無相有功用。無相無功用,及以無礙解;最上菩薩住,最極如來住。」  謂菩薩種性住、勝解行住、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復有三種:一覺分相應增上慧住、二諸諦相應增上慧住、三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如實了知能觀真實、所觀真實,及於真實諸有情類,由無智故,眾苦流轉;
由有智故,眾苦止息。

 

如是菩薩由於三門以慧觀察故。有三種增上慧住。及有加行有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加行無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住。是名菩薩十二種住。如是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如來住者。謂過一切諸菩薩住。現前等覺大菩提住。此中最後如來住者。於後究竟瑜伽處最後建立品。當具演說。

如是菩薩,由於三門以慧觀察,故有三種增上慧住,及有加行、有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加行、無功用、無間缺道運轉無相住,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住,是名菩薩十二種住。如是菩薩十二種住,普攝一切諸菩薩住,普攝一切諸菩薩行。如來住者:謂過一切諸菩薩住,現前等覺大菩提住。此中最後如來住者,於後究竟瑜伽處最後《建立品》,當具演說。

 

菩薩所有十二種住如所安立。我今當說。云何菩薩種性住。云何菩薩住種性住。謂諸菩薩住種性住。性自仁賢。性自成就菩薩功德菩薩所應眾多善法。於彼現行亦有顯現。由性仁賢逼遣方便令於善轉。非由思擇有所制約有所防護。若諸菩薩住種性住。任持一切佛法種子。於自體中於所依中。已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種子。

菩薩所有十二種住,如所安立,我今當說。云何菩薩種性住?云何菩薩住種性住?謂諸菩薩住種性住,性自仁賢,性自成就菩薩功德。菩薩所應眾多善法,於彼現行亦有顯現。由性仁賢,逼遣方便令於善轉;非由思擇,有所制約,有所防護。若諸菩薩住種性住,任持一切佛法種子;於自體中、於所依中,已具足有一切佛法、一切種子。

 

又諸菩薩住種性住。性離麤垢。不能現起上煩惱纏。由此纏故。造無間業或斷善根。如種性品所說種種住種性相。於此菩薩種性住中。亦應廣說應如實知。是名菩薩種性住。云何菩薩勝解行住。謂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清淨意樂。所有一切諸菩薩行。當知皆名勝解行住。

又諸菩薩住種性住,性離麤垢,不能現起上煩惱纏,由此纏故,造無間業或斷善根。如《種性品》所說種種住種性相,於此菩薩種性住中,亦應廣說,應如實知,是名菩薩種性住。云何菩薩勝解行住?謂諸菩薩從初發心,乃至未得清淨意樂,所有一切諸菩薩行,當知皆名勝解行住。

 

又諸菩薩種性住中。於餘十一諸菩薩住及如來住。唯有因轉。攝受彼因。於餘所有諸菩薩住。尚未發趣未得未淨。況如來住。若諸菩薩勝解行住。普於一切餘菩薩住及如來住。皆名發趣。未得未淨。即於如是勝解行住。亦名發趣。亦名為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

又諸菩薩種性住中,於餘十一諸菩薩住及如來住,唯有因轉,攝受彼因。於餘所有諸菩薩住,尚未發趣、未得、未淨,況如來住!若諸菩薩勝解行住,普於一切餘菩薩住及如來住,皆名發趣,未得、未淨。即於如是勝解行住,亦名發趣,亦名為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

 

勝解行住既清淨已。極歡喜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極歡喜住既清淨已。增上戒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如是廣說展轉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即此最上成滿菩薩住既清淨已。從此無間其如來住先已發趣。當知於今頓得頓淨。是如來住。於菩薩住當知此中如是差別。

勝解行住既清淨已,極歡喜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極歡喜住既清淨已,增上戒住先已發趣,今復名得,為令清淨而修正行。如是廣說,展轉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即此最上成滿菩薩住既清淨已,從此無間,其如來住先已發趣,當知於今頓得、頓淨。是如來住於菩薩住,當知此中如是差別。

 

云何菩薩極歡喜住。謂諸菩薩淨勝意樂住。云何菩薩增上戒住。謂諸菩薩淨勝意樂為緣。所得性戒相應住。云何菩薩增上心住。謂諸菩薩增上戒住清淨為緣。所得世間靜慮等持等至住。云何菩薩覺分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以世間淨智所依等持為所依止。為覺諸諦於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簡擇住。

云何菩薩極歡喜住?謂諸菩薩淨勝意樂住。云何菩薩增上戒住?謂諸菩薩淨勝意樂為緣,所得性戒相應住。云何菩薩增上心住?謂諸菩薩增上戒住,清淨為緣,所得世間靜慮等持、等至住。云何菩薩覺分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以世間淨智所依等持,為所依止,為覺諸諦,於正念住等三十七菩提分法,妙簡擇住。

 

云何菩薩諸諦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覺分簡擇為所依止。於諸諦中如實覺住。云何菩薩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於諦能覺增上力故。簡擇顯示由無智故苦及因起。簡擇顯示由有智故苦及因滅住。云何菩薩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即由三種增上慧住增上力故。有加行有功用無缺無間。於一切法真如無分別慧。修俱行住。

云何菩薩諸諦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覺分簡擇為所依止,於諸諦中,如實覺住。云何菩薩緣起流轉、止息相應增上慧住?謂諸菩薩於諦能覺增上力故,簡擇顯示由無智故,苦及因起;簡擇顯示由有智故,苦及因滅住。云何菩薩有加行、有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即由三種增上慧住增上力故,有加行、有功用,無缺無間,於一切法真如無分別慧,修俱行住。

 

云何菩薩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即於前無相住多修習已。任運自然無缺無間運轉道隨行住。云何菩薩無礙解住。謂諸菩薩即以善清淨無動慧等持。為所依止。得廣大慧為他說法。無上為依能於諸法異門義趣釋詞差別。妙簡擇住。云何菩薩最上成滿菩薩住。謂諸菩薩安住於此。於菩薩道已到究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大法灌頂。或一生所繫。或居最後有。從此住無間即於爾時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佛所作事

云何菩薩無加行、無功用無相住?謂諸菩薩即於前無相住,多修習已,任運自然,無缺無間運轉,道隨行住。云何菩薩無礙解住?謂諸菩薩即以善清淨、無動慧等持,為所依止。得廣大慧,為他說法。無上為依,能於諸法異門義趣、釋詞差別,妙簡擇住。云何菩薩最上成滿菩薩住?謂諸菩薩安住於此,於菩薩道已到究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得大法灌頂,或一生所繫,或居最後有。從此住無間,即於爾時證覺無上正等菩提,能作一切佛所作事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修。所作狹小。所作有缺所作不定。所得有退。極歡喜住。於菩薩修所作廣大。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無復退轉。如極歡喜住。乃至三種增上慧住應知亦爾。從初無相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修。所作無量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終無退轉。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修所作狹小、所作有缺、所作不定,所得有退。極歡喜住,於菩薩修所作廣大、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無復退轉。如極歡喜住,乃至三種增上慧住,應知亦爾。從初無相住,乃至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修所作無量、所作無缺、所作決定,隨所獲得,終無退轉。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發趣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獲得初無相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圓證第二無相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清淨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無相修果。當知領受。

又諸菩薩勝解行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發趣。極歡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獲得。初無相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圓證。第二無相住,於菩薩無相修,當知清淨。無礙解住、最上成滿菩薩住,於菩薩無相修果,當知領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