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3)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 (3)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一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當辯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謂依遍計所執自性。當知心善巧差別。依依他起自性。當知心轉善巧差別。復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一於果時觸證安樂。二於因時自在而轉復次心混濁者有三過失。一不如理作意過失。二隨眠過失。三起纏過失。

復次,當辯心善巧差別及心轉善巧差別;謂依遍計所執自性,當知心善巧差別;依依他起自性,當知心轉善巧差別。復次,若能善巧熏修心者,得二勝利:一於果時觸證安樂、二於因時自在而轉。復次,心混濁者,有三過失:一不如理作意過失、二隨眠過失、三起纏過失。

 

問如世尊言。唯當於心深善勇猛如理觀察。念住中說。要當於身住身循觀乃至於法住法循觀。此何密意。答為顯四念住唯觀察心故。謂觀心執受觀心領納觀心了別觀心染淨。唯為觀察心所執受心所領納心了別境心染淨故。說四念住。

問:如世尊言:唯當於心深善勇猛如理觀察。念住中說:要當於身住身循觀,乃至於法住法循觀。此何密意?答:為顯四念住唯觀察心故;謂觀心執受、觀心領納、觀心了別、觀心染淨。唯為觀察心所執受、心所領納、心了別境、心染淨故,說四念住。

 

復次有諸苾芻。住三種住行六正行。於大師教多有所作。謂住解脫住。住解脫門住。及住能引解脫門法住。行無間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離諸愛味簡擇諦行。行即於此無增上慢行。行正清淨受用行。復次有二種捨施。一受者捨施。二施者捨施。施果亦有二種。一得大財富。二得此等流受用勝解。

復次,有諸苾芻住三種住、行六正行,於大師教多有所作;謂住解脫住、住解脫門住、及住能引解脫門法住;行無間行、行善受思惟行、行修所引善根生起行、行離諸愛味簡擇諦行、行即於此無增上慢行、行正清淨受用行。復次,有二種捨施:一受者捨施、二施者捨施。施果亦有二種:一得大財富、二得此等流受用勝解。

 

復次當辨證成道理。問依何道理。應知宣說唯從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答若未來法行相實有而得生者。此法為轉而說生耶。謂從未來世處轉向現在世處。為死生耶。謂未來世死生現在世。為彼為緣而得生耶。謂於未來法住不變用彼為緣於現在世有餘法生。為有業用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本無業用至現在世方有業用。為圓滿相而說生耶。

復次,當辨證成道理。問:依何道理,應知宣說唯從未來,非實、非有,諸行相生?答:若未來法,行相實有,而得生者;此法為轉而說生耶?謂從未來世處,轉向現在世處,為死生耶?謂未來世死,生現在世。為彼為緣,而得生耶?謂於未來法住不變,用彼為緣,於現在世有餘法生。為有業用,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本無業用,至現在世方有業用。為圓滿相,而說生耶?

 

謂於未來相未圓滿至現在世相乃圓滿。為由異相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有未來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來至現在有現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如是六種諸法生起皆不應理。何以故。非無方無處。法有從異方轉趣異方義。亦非未生未已生法而有死義。若彼為緣而得生者。便異法生非未來生。此於未來便為未有。

謂於未來相未圓滿,至現在世相乃圓滿。為由異相,而說生耶?謂於未來,有未來分及有因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來至現在,有現在分及有果分;由此二種,其相有異。如是六種諸法生起,皆不應理。何以故?非無方無處法,有從異方轉趣異方義。亦非未來未已生法,而有死義。若彼為緣而得生者,便異法生,非未來生,此於未來便為未有。

 

又一切法第一義中無作用故。業用離相異不可得。唯即於相而假建立。設有異者。未來現在同實有相。唯說現在獨有業用。理不可得。又此業用。便應本無而今得生。又與世尊微妙言說即成相違。如說諸行非常非恒汝顯諸行業用無常。由此義故行應是常又等於一相。

又一切法第一義中,無作用故,業用離相異不可得,唯即於相,而假建立。設有異者,未來、現在同實有相,唯說現在獨有業用,理不可得。又此業用,便應本無而今得生。又與世尊微妙言說即成相違。如說:諸行非常、非恒。汝顯諸行業用無常,由此義故行應是常,又等於一相。

 

若相異分得是有者。相之異分何故不有。又相異分本無今有。相之異分何故不成本無今有。又離色等一切行相。餘未來分必不可得。又應未來無有果相現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證成道理。依此道理應知。宣說未來諸法一切行相非實非有本無今有。如於未來如是。過去隨其所應。由此道理當知。宣說非實非有。

若相異分得是有者,相之異分何故不有。又相異分本無今有,相之異分何故不成本無今有。又離色等一切行相,餘未來分必不可得。又應未來無有果相,現在方有果相生起。如是已辨證成道理。依此道理應知,宣說未來諸法一切行相,非實、非有、本無今有。如於未來,如是過去,隨其所應,由此道理,當知宣說非實、非有。

 

復次過去行云何。謂相已滅沒自性已捨。現在行云何。謂相未滅沒自性未捨生時暫住。未來行云何。謂因現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問若彼諸行未來本無而得生者。空華兔角石女兒等何故不生。答由空華等無生因故。一切諸行各各差別定有生因。問若一切行各各差別有生因者。何因緣故諸行俱時不頓生耶。答諸行雖有各別生因。然必待緣方得生起。若彼彼行生緣現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諸行雖現有因。然無俱時頓生起過。

復次,過去行云何?謂相已滅沒,自性已捨。現在行云何?謂相未滅沒,自性未捨,生時暫住。未來行云何?謂因現有,自相未生,未得自性。問:若彼諸行未來本無而得生者,空華、兔角、石女兒等何故不生?答:由空華等無生因故,一切諸行各各差別,定有生因。問:若一切行各各差別有生因者,何因緣故,諸行俱時不頓生耶?答:諸行雖有各別生因,然必待緣方得生起。若彼彼行生緣現前,彼彼行因生彼彼行。是故諸行雖現有因,然無俱時頓生起過。

 

復次此中云何名諸行因。何等名緣。謂薄伽梵說。諸行生緣略有四種。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因緣一種亦因亦緣。餘之三種唯緣非因。云何因緣。謂諸色根根依及識。此二略說。能持一切諸法種子。隨逐色根有諸色根種子及餘色法種子一切心心所等種子。若隨逐識有一切識種子及餘無色法種子諸色根種子。所餘色法種子。當知所餘色法自性。唯自種子之所隨逐。除大種色。由大種色二種種子所隨逐故。謂大種種子及造色種子。即此所立隨逐差別種子相續。隨其所應望所生法。是名因緣。

復次,此中云何名諸行因?何等名緣?謂薄伽梵說,諸行生緣,略有四種: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因緣一種,亦因亦緣;餘之三種,唯緣非因。云何因緣?謂諸色根、根依及識,此二略說能持一切諸法種子。隨逐色根,有諸色根種子、及餘色法種子、一切心、心所等種子。若隨逐識,有一切識種子、及餘無色法種子、諸色根種子、所餘色法種子。當知所餘色法自性,唯自種子之所隨逐,除大種色。由大種色二種種子所隨逐故,謂大種種子,及造色種子。即此所立隨逐差別種子相續,隨其所應望所生法,是名因緣。

 

復次若諸色根及自大種。非心心所種子所隨逐者。入滅盡定入無想定生無想天。後時不應識等更生。然必更生。是故當知心心所種子隨逐色根。以此為緣彼得更生。復次若諸識非色種子所隨逐者。生無色界異生。從彼壽盡業盡沒已還生下時。色無種子應不更生。然必更生。是故當知諸色種子隨逐於識。以此為緣色法更生復次若諸異生由世間道入初靜慮。若得生彼爾時欲界諸染污法。及餘欲界諸法種子。但被損伏不能永害。何以故。由此異生從彼定退欲界染法復現前故。從初靜慮沒已。復還生欲界故。

復次,若諸色根及自大種,非心、心所種子所隨逐者,入滅盡定、入無想定、生無想天,後時不應識等更生,然必更生。是故當知,心心所種子隨逐色根;以此為緣,彼得更生。復次,若諸識非色種子所隨逐者,生無色界異生,從彼壽盡業盡沒已還生下時,色無種子應不更生,然必更生。是故當知,諸色種子隨逐於識:以此為緣,色法更生。復次,若諸異生由世間道入初靜慮,若得生彼,爾時欲界諸染污法,及餘欲界諸法種子,但被損伏,不能永害。何以故?由此異生從彼定退,欲界染法復現前故;從初靜慮沒已,復還生欲界故。

 

復次損伏略有三種。一遠離損伏。二厭患損伏。三奢摩他損伏。云何遠離損伏。謂如有一棄捨家法趣於非家。遠離種種受用欲具。受持禁戒。於所受持遠離禁戒。親近修習若多修習。由親近修習多修習相續不斷故。於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愛樂。亦不發起彼增上力緣彼境界所起煩惱。如是名為遠離損伏。

復次,損伏略有三種:一遠離損伏、二厭患損伏、三奢摩他損伏。云何遠離損伏?謂如有一,棄捨家法,趣於非家,遠離種種受用欲具,受持禁戒。於所受持遠離禁戒,親近修習若多修習。由親近修習多修習相續不斷故,於諸欲具心不趣入,心不流散,心不安住,心不愛樂,亦不發起彼增上力緣彼境界所起煩惱。如是名為遠離損伏。

 

云何厭患損伏。謂如有一或由過患想。或由不淨想。或由青瘀等想。或由隨一如理作意。如是如是厭患諸欲。雖未離欲然於諸欲修厭逆故。心不趣入乃至廣說。如是名為厭患損伏。云何奢摩他損伏。謂如有一由世間道。得離欲界欲或離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續故。於欲色中心不趣入。乃至廣說。如是名為奢摩他損伏。

云何厭患損伏?謂如有一,或由過患想、或由不淨想、或由青瘀等想、或由隨一如理作意,如是如是厭患諸欲。雖未離欲,然於諸欲修厭逆故,心不趣入乃至廣說。如是名為厭患損伏。云何奢摩他損伏?謂如有一,由世間道得離欲界欲,或離色界欲。彼由奢摩他任持心相續故,於欲色中,心不趣入,乃至廣說。如是名為奢摩他損伏。

 

若聖弟子由出世道離欲界欲。乃至具得離三界欲。爾時一切三界染污諸法種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聖弟子於現法中不復堪任從離欲退更起下地煩惱現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從彼沒已還生下地。如穀麥等諸外種子安置空迥或於乾器。雖不生芽非不種子。若火所損爾時畢竟不成種子。內法種子損伏永害道理亦爾。若聖弟子將入無餘涅槃界時。所有一切善及無記諸法種子皆被損害。由染污法種子滅故。不復能感當來異熟果。亦不復能生自類果。當知是名第四損伏。所謂永害助伴損伏。

若聖弟子由出世道離欲界欲,乃至具得離三界欲,爾時一切三界染污諸法種子,皆悉永害。何以故?由聖弟子於現法中,不復堪任從離欲退,更起下地煩惱現前;或生上地,亦不堪任從彼沒已,還生下地。如穀麥等諸外種子,安置空迥、或於乾器,雖不生芽,非不種子。若火所損,爾時畢竟不成種子;內法種子損伏、永害,道理亦爾。若聖弟子將入無餘涅槃界時,所有一切善及無記諸法種子,皆被損害。由染污法種子滅故,不復能感當來異熟果,亦不復能生自類果。當知是名第四損伏,所謂永害助伴損伏。

 

復次具縛者所有心起。若樂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樂俱行。此一切心。皆樂種子。苦種子。不苦不樂種子之所隨逐。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無記心。此一切心。皆善種子染污種子無記種子之所隨逐。又諸有學不具縛者所有心生。若世間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無記心。此一切心。皆為一切修道所斷煩惱種子之所隨逐。由未斷故有時得生。亦為所餘諸法種子之所隨逐。

復次,具縛者所有心起,若樂俱行、或苦俱行、或不苦不樂俱行,此一切心皆樂種子、苦種子、不苦不樂種子之所隨逐。若起善心、或染污心、或無記心,此一切心皆善種子、染污種子、無記種子之所隨逐。又諸有學,不具縛者所有心生,若世間善心、或出世心、或染污心、或無記心,此一切心,皆為一切修道所斷煩惱種子之所隨逐。由未斷故,有時得生,亦為所餘諸法種子之所隨逐。

 

又諸無學一切煩惱已永斷者所有心生。若世間善心。若出世心。若無記心。此一切心。皆已永離染法種子。但為一切善無記法種子隨逐相續而生。復次此所建立種子道理。當知且依未建立阿賴耶識聖教而說。若已建立阿賴耶識。當知略說諸法種子。一切皆依阿賴耶識。又彼諸法若未永斷。若非所斷。隨其所應所有種子隨逐應知。

又諸無學,一切煩惱已永斷者所有心生,若世間善心、若出世心、若無記心,此一切心皆已永離染法種子,但為一切善、無記法種子隨逐相續而生。復次,此所建立種子道理,當知且依未建立阿賴耶識聖教而說。若已建立阿賴耶識,當知略說諸法種子,一切皆依阿賴耶識。又彼諸法若未永斷、若非所斷,隨其所應,所有種子隨逐應知。

 

問如世尊言。我說阿羅漢苾芻於四種增上心法現法安樂住中隨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種子皆已永害。云何復起下地煩惱。若不復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種。一者斷退。二者住退。言斷退者唯是異生。言住退者。是諸聖者亦是異生。若世間道斷諸煩惱復起現前。當知爾時斷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斷煩惱已心營世務。不專修習如理作意。由此不能於其中間。現法樂住數起現前如先所得後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斷煩惱不復現前。如是名為住退故退。非是斷退。

問:如世尊言:我說阿羅漢苾芻,於四種增上心法現法安樂住中,隨一而退。若彼一切染污種子皆已永害,云何復起下地煩惱?若不復起,彼云何退?答:退有二種:一者斷退、二者住退。言斷退者:唯是異生。言住退者:是諸聖者,亦是異生。若世間道斷諸煩惱復起現前,當知爾時斷退故退,亦是住退。若出世道斷煩惱已,心營世務,不專修習如理作意,由此不能於其中間現法樂住,數起現前。如先所得,後亦如是。然其下地已斷煩惱,不復現前,如是名為住退故退,非是斷退。

 

又若已斷一切煩惱成阿羅漢。而彼一切染法種子未永害者。云何名為心善解脫阿羅漢果諸漏永盡。若已永害。於相續中永無一切染法種子。尚不應起不正思惟。況諸煩惱。是故當知由出世道斷煩惱者。定無有退。

又若已斷一切煩惱成阿羅漢,而彼一切染法種子未永害者,云何名為心善解脫阿羅漢果諸漏永盡!若已永害,於相續中永無一切染法種子。尚不應起不正思惟,況諸煩惱!是故當知,由出世道斷煩惱者,定無有退。

 

參考資料:

(1) CBETA 電子佛典 Big5 App (http://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2) 佛陀教育基金會 - 瑜伽師地論 (http://www2.budaedu.org/newGhosa/C007/T027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