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 (2)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十 (2)

攝決擇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若於他財食饕餮而取。是不與取貪欲所生。或受他雇而行劫盜。或恩所攝或祈後恩。或為衣食奉主教命。或為稱譽或為安樂而行劫盜。如是一切不與取業皆貪所生。

復次,若於他財食饕餮而取,是不與取,貪欲所生。或受他雇而行劫盜、或恩所攝、或祈後恩、或為衣食奉主教命、或為稱譽、或為安樂而行劫盜,如是一切不與取業,皆貪所生。

 

復次若作是思。彼於我所樂行無義。廣說乃至九惱害事增上力故而行劫盜不必貪著彼所有財。不必希求諸餘財物。是不與取瞋恚所生。或憎他故焚燒聚落舍宅財物珍玩資具。當知彼觸瞋恚所生。盜相似罪。或更增強或憎彼故。令他劫奪破散彼財。他受教命依行事時。彼能教者不與取罪從瞋恚生。

復次,若作是思:彼於我所樂行無義,廣說乃至九惱害事增上力故而行劫盜。不必貪著彼所有財,不必希求諸餘財物,是不與取瞋恚所生。或憎他故焚燒聚落舍宅財物珍玩資具,當知彼觸瞋恚所生,盜相似罪,或更增強。或憎彼故,令他劫奪破散彼財,他受教命依行事時,彼能教者不與取罪從瞋恚生。

 

復次若作是心。為尊長故而行劫盜是為正法。名癡所生不與取罪。或作是心。若有誹毀天梵世主罵婆羅門。法應奪彼所有財物。此不與取亦從癡生。或作是心。若為祠祀為祠祀支為祠祀具。法應劫盜。是不與取亦從癡生。

復次,若作是心:為尊長故而行劫盜是為正法。名癡所生不與取罪。或作是心:若有誹毀天、梵世主、罵婆羅門,法應奪彼所有財物。此不與取亦從癡生。或作是心:若為祠祀、為祠祀支、為祠祀具,法應劫盜。是不與取亦從癡生。

 

復次若有見聞不應行事。便不如理分別取相。遂貪欲纏之所纏縛而行非法。名貪所生欲邪行罪。或受他雇竊行媒嫁。由此方便行所不行。彼便獲得貪欲所生欲邪行罪。或欲攝受朋友知識。或為衣食承主教命。或為存活希求財穀金銀珍寶而行邪行。如是一切名貪所生欲邪行罪。

復次,若有見聞不應行事,便不如理分別取相,遂貪欲纏之所纏縛而行非法,名貪所生欲邪行罪。或受他雇竊行媒嫁,由此方便行所不行,彼便獲得貪欲所生欲邪行罪。或欲攝受朋友知識,或為衣食承主教命,或為存活希求財穀金銀珍寶而行邪行,如是一切名貪所生欲邪行罪。

 

復次若作是思。彼於我所樂行無義。廣說乃至九惱害事以為依止而行邪行。非彼先有欲纏所纏。然於相違非所行事。為報怨故勉勵而行。名瞋所生欲邪行罪。或憎彼故以彼妻妾令他毀辱。彼若受教行欲邪行。便觸瞋恚所生相似欲邪行罪。或更尤重。如是一切欲邪行罪。名瞋所生。

復次,若作是思:彼於我所樂行無義,廣說乃至九惱害事以為依止而行邪行。非彼先有欲纏所纏,然於相違非所行事,為報怨故勉勵而行,名瞋所生欲邪行罪。或憎彼故以彼妻妾令他毀辱,彼若受教行欲邪行,便觸瞋恚所生相似欲邪行罪,或更尤重。如是一切欲邪行罪,名瞋所生。

 

復次若作是心。母及父親或他婦女命為邪事。若不行者便獲大罪。若行此者便獲大福。非法謂法而行邪行。名癡所生欲邪行罪。復次若為利養而說妄語。或怖畏他損己財物。或為稱譽或為安樂而說妄語。如是一切名貪所生妄語業道。若有依止九惱害事而說妄語。名瞋所生妄語業道

復次,若作是心:母及父親或他婦女命為邪事,若不行者便獲大罪,若行此者便獲大福,非法謂法而行邪行。名癡所生欲邪行罪。復次,若為利養而說妄語,或怖畏他損己財物,或為稱譽、或為安樂而說妄語,如是一切名貪所生妄語業道。若有依止九惱害事而說妄語,名瞋所生妄語業道

 

若作是心。為諸尊長或復為牛或為祠具。法應妄語。如是妄語從癡所生。若作是心。諸有沙門若婆羅門。違背諸天違梵世主違婆羅門。於彼妄語稱順正法。如是妄語名癡所生妄語業道。若作是計。於法法想。於毘奈耶毘奈耶想。以覆藏想妄語破僧無有非法。如是妄語亦從癡生。如妄語業道。離間麤惡二語業道。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若作是心:為諸尊長、或復為牛、或為祠具,法應妄語。如是妄語從癡所生。若作是心:諸有沙門、若婆羅門,違背諸天、違梵世主、違婆羅門,於彼妄語稱順正法。如是妄語,名癡所生妄語業道。若作是計:於法法想,於毘奈耶毘奈耶想,以覆藏想妄語破僧無有非法,如是妄語亦從癡生。如妄語業道,離間、麤惡二語業道,隨其所應,當知亦爾。

 

復次若為戲樂而行綺語。或為顯己是聰叡者而行綺語。或為財利稱譽安樂而行綺語。名貪所生綺語業道。若有依止九惱害事而說綺語。名瞋所生綺語業道若有於中為求真實為求堅固。為求出離為求於法。而行綺語。名癡所生綺語業道。

復次若為戲樂而行綺語。或為顯己是聰叡者而行綺語。或為財利稱譽安樂而行綺語。名貪所生綺語業道。若有依止九惱害事而說綺語。名瞋所生綺語業道若有於中為求真實為求堅固。為求出離為求於法。而行綺語。名癡所生綺語業道。

 

復次若有於他非怨有情財物資具。先取其相希望追求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願當屬我。又從貪愛而生貪愛。名貪所生貪欲業道。若於他財不計為好。但九惱事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皆當屬我。又從瞋恚而生貪愛。名瞋所生貪欲業道。

復次,若有於他非怨有情財物資具,先取其相希望追求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願當屬我。又從貪愛而生貪愛,名貪所生貪欲業道。若於他財不計為好,但九惱事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皆當屬我。又從瞋恚而生貪愛,名瞋所生貪欲業道。

 

若作是計。諸有欲求魯達羅天。毘瑟笯天。釋梵世主。眾妙世界。注心多住獲大福祐。作如是意注心多住。名癡所生貪欲業道若為財利稱譽安樂。於他有情起損害心。非於彼所生怨憎想。謂彼長夜是我等怨。又從貪愛而生瞋恚。名貪所生瞋恚業道。

若作是計:諸有欲求魯達羅天、毘瑟笯天、釋梵世主、眾妙世界,注心多住獲大福祐。作如是意注心多住,名癡所生貪欲業道。若為財利稱譽安樂,於他有情起損害心,非於彼所生怨憎想,謂彼長夜是我等怨。又從貪愛而生瞋恚,名貪所生瞋恚業道。

 

復次若九惱事增上力故。從怨對想起損害心。名瞋所生瞋恚業道若住此法及外道法。所有沙門若婆羅門。憎惡他見。於他見所及懷彼見沙門婆羅門所。起損害心。名癡所生瞋恚業道。復次若作是心。諸有此見撥無施與。乃至廣說。彼於王等獲大供養及衣服等。即以此義增上力故起如是見。名貪所生邪見業道。

復次,若九惱事增上力故,從怨對想起損害心,名瞋所生瞋恚業道。若住此法及外道法,所有沙門、若婆羅門憎惡他見,於他見所及懷彼見沙門婆羅門所,起損害心,名癡所生瞋恚業道。復次,若作是心:諸有此見撥無施與,乃至廣說。彼於王等獲大供養及衣服等,即以此義增上力故起如是見,名貪所生邪見業道。

 

若作是心。有施有愛乃至廣說。如是見者。違害於我。我今不應與怨同見。彼由憎恚起如是見。無施無愛乃至廣說。名瞋所生邪見業道。若不如理於法思惟籌量觀察。由此方便所引尋伺發起邪見。名癡所生邪見業道。

若作是心:有施、有愛乃至廣說,如是見者違害於我,我今不應與怨同見。彼由憎恚起如是見,無施無愛乃至廣說,名瞋所生邪見業道。若不如理於法思惟籌量觀察,由此方便所引尋伺發起邪見,名癡所生邪見業道。

 

復次殺生業道。三為方便由瞋究竟。如殺業道。麤語瞋恚業道亦爾。不與取業道。三為方便由貪究竟。如不與取。邪行貪欲業道亦爾。除其邪見所餘業道。三為方便由三究竟。邪見業道三為方便由癡究竟。

復次,殺生業道,三為方便由瞋究竟。如殺業道,麤語、瞋恚業道亦爾。不與取業道,三為方便由貪究竟。如不與取,邪行、貪欲業道亦爾。除其邪見,所餘業道,三為方便,由三究竟。邪見業道,三為方便,由癡究竟。

 

復次殺生邪行。妄語離間。麤語瞋恚。此六業道有情處起。不與而取貪欲業道資財處起。綺語業道名身處起。邪見業道諸行處起。復次由三因緣。不善業道成極圓滿惡不善性。何等為三。一自性過故。二因緣過故。三塗染過故。此中殺生所引思。乃至邪見所引彼相應思。如是一切染污性故不善性故。由自性過說名為惡。

復次,殺生、邪行、妄語、離間、麤語、瞋恚,此六業道有情處起。不與而取、貪欲業道,資財處起。綺語業道,名身處起。邪見業道,諸行處起。復次,由三因緣,不善業道成極圓滿、惡不善性。何等為三?一自性過故、二因緣過故、三塗染過故。此中殺生所引思,乃至邪見所引彼相應思,如是一切染污性故、不善性故,由自性過,說名為惡。

 

若以猛利貪欲瞋恚愚癡纏所發起。即此亦名由因緣過。成重惡性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愛果。若到究竟即此亦名由塗染過。成極重惡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愛果。何以故。若有用染污心。能引發他不可愛樂欣悅之苦。彼隨苦心威勢力故。能引發苦補特伽羅思。便觸得廣大之罪。是故名為塗染過失。

若以猛利貪欲、瞋恚、愚癡纏所發起,即此亦名由因緣過,成重惡性、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愛果。若到究竟,即此亦名由塗染過,成極重惡、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愛果。何以故?若有用染污心,能引發他不可愛樂欣悅之苦,彼隨苦心威勢力故,能引發苦補特伽羅思,便觸得廣大之罪,是故名為塗染過失。

 

彼雖不發如是相心。諸能引發我之苦者。當觸大罪。然彼法爾觸於大罪。譬如磁石雖不作意。諸所有鐵來附。於我然彼法爾。所有近鐵不由功用來附磁石。此中道理當知亦爾。日珠等喻亦如是。知又於思上無別有法。彼威力生來相依附。說名塗染。當知唯是此思轉變。由彼威力之所發起。

彼雖不發如是相心,諸能引發我之苦者,當觸大罪,然彼法爾觸於大罪。譬如磁石雖不作意,諸所有鐵來附,於我然彼法爾,所有近鐵不由功用來附磁石,此中道理當知亦爾。日珠等喻,亦如是知。又於思上無別有法,彼威力生來相依附,說名塗染。當知唯是此思轉變,由彼威力之所發起。

 

如四大種業威勢力所生。種種堅性濕性煖性動性。非大種外別有如是種種諸性。然即大種業威勢緣如是轉變。如業威勢緣力轉變。神足加行緣力轉變當知亦爾。又如魔王惑媚無量娑梨藥迦諸婆羅門長者等心令於世尊變異暴惡。非於彼心更增別法。說名惑媚。唯除魔王加行威勢生彼諸心令其轉變成極暴惡。此中道理當知亦爾。

如四大種業威勢力所生,種種堅性、濕性、煖性、動性,非大種外別有如是種種諸性,然即大種業威勢緣如是轉變。如業威勢緣力轉變,神足、加行緣力轉變當知亦爾。又如魔王惑媚無量娑梨藥迦、諸婆羅門、長者等心,令於世尊變異暴惡,非於彼心更增別法,說名惑媚。唯除魔王加行威勢生彼諸心,令其轉變成極暴惡,此中道理當知亦爾。

 

復次如先所說作及增長業。若先所說由五因緣。成極重業。名定受業。與此相違名不定受業。復有四業。一異熟定。二時分定。三二俱定。四二俱不定。諸阿羅漢所有不善。決定受業。或於前生所作。或於此生先異生位所作。由少輕苦之所逼惱。便名果報已熟。若已轉依。果報種子皆永斷故一切不受。所以者何。由佛世尊依未解脫相續。建立定受業故。

復次,如先所說作及增長業,若先所說由五因緣,成極重業,名定受業。與此相違,名不定受業。復有四業:一異熟定、二時分定、三二俱定、四二俱不定。諸阿羅漢所有不善,決定受業,或於前生所作,或於此生先異生位所作,由少輕苦之所逼惱,便名果報已熟。若已轉依,果報種子皆永斷故,一切不受。所以者何?由佛世尊依未解脫相續,建立定受業故。

 

問若於一時亦牽亦搦盜取眾生即斷其命。當言一業為二業耶。答當言二業。以速轉故。於此二業由增上慢。謂之為一。若謂我當牽彼。是第一思。即於盜時復謂我當搦殺。是第二思。若時牽彼爾時不搦。若時搦彼爾時不牽。速疾轉故生增上慢謂是一時。是故此中當言二業。

問:若於一時,亦牽亦搦,盜取眾生,即斷其命,當言一業?為二業耶?答:當言二業。以速轉故,於此二業由增上慢,謂之為一。若謂我當牽彼,是第一思。即於盜時,復謂我當搦殺,是第二思。若時牽彼爾時不搦,若時搦彼爾時不牽,速疾轉故生增上慢,謂是一時。是故此中,當言二業。

 

復次略由三因緣故成現法受業。何等為三。一田廣大故。二思廣大故。三相續清淨故。由五種相田成廣大。一從於一切有情。第一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住起。謂慈等至。二從於一切有情第一將護他心住起。謂無諍等持。三從第一寂靜涅槃樂相似聖住起謂滅盡等至。四已得一切不善不作律儀。謂預流果。

復次,略由三因緣故,成現法受業。何等為三?一田廣大故。二思廣大故。三相續清淨故。由五種相,田成廣大。一從於一切有情第一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住起,謂慈等至。二從於一切有情第一將護他心住起,謂無諍等持。三從第一寂靜涅槃樂相似聖住起,謂滅盡等至。四已得一切不善不作律儀,謂預流果。

 

五極清淨相續究竟。謂阿羅漢及佛為首大苾芻僧。如是名為田廣大性。若於是處以深厚殷重清淨信心。捨清淨財。是名思廣大性。若前生中於他所施衣服等物。由身語意不為障礙。亦不思量與染污心。以無有障障彼相續。當知是名相續清淨。若有於此三種因緣一切具足。當知彼業定現法受。亦於生受亦於後受。

五極清淨相續究竟,謂阿羅漢及佛為首大苾芻僧。如是名為田廣大性。若於是處以深厚殷重清淨信心,捨清淨財,是名思廣大性。若前生中於他所施衣服等物,由身語意不為障礙,亦不思量與染污心,以無有障障彼相續,當知是名相續清淨。若有於此三種因緣一切具足,當知彼業定現法受,亦於生受,亦於後受。

 

若有與此相違三種因緣起不善業。當知亦成定現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唯現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亦現法受亦於生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三時皆受。譬如一縷其量微小能持一華。一繫華已勢力便盡不復能繫。復有一縷能持二華。再繫華已勢力便盡。復有一縷能持多華。多繫華已其力方盡。

若有與此相違三種因緣起不善業,當知亦成定現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唯現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亦現法受,亦於生受。或有所生一剎那業,三時皆受。譬如一縷,其量微小能持一華;一繫華已,勢力便盡,不復能繫。復有一縷,能持二華;再繫華已,勢力便盡。復有一縷,能持多華;多繫華已其力方盡。

 

又如流水其性微小流經一步勢力便盡。有第二水其性稍大流經兩步勢力方盡。有第三水其性廣大流經多步勢力乃盡。又如酢滴其性淡薄唯能酢彼一滴之水不能酢多。有第二滴其性稍嚴酢二滴水。不能酢多。有餘酢滴其性更嚴乃至能酢眾多滴水。此中諸業差別道理當知亦爾。

又如流水,其性微小,流經一步勢力便盡。有第二水其性稍大,流經兩步勢力方盡。有第三水其性廣大,流經多步勢力乃盡。又如酢滴,其性淡薄,唯能酢彼一滴之水不能酢多。有第二滴其性稍嚴,酢二滴水,不能酢多。有餘酢滴其性更嚴,乃至能酢眾多滴水。此中諸業差別道理,當知亦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