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2)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五 (2)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又諸菩薩過去現在一切誤失一切違犯。以淨調柔愛樂。隨順所學戒。心。想對十方佛世尊所。至誠發露悔往修來。亦勸導他令行是事。如是數數發露所犯。少用功力一切業障皆得解脫。又諸菩薩已具神通得心自在。普於十方佛法僧所及有情處。化作眾多種種化事。攝受無量大福德聚。又諸菩薩恒常修習慈悲喜捨。亦勸導他作此修習。如是菩薩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諸勝妙果。

又諸菩薩過去、現在,一切誤失、一切違犯,以淨調柔愛樂,隨順所學戒心,想對十方佛世尊所,至誠發露,悔往修來,亦勸導他,令行是事。如是數數發露所犯,少用功力,一切業障皆得解脫。又諸菩薩已具神通得心自在,普於十方佛法僧所及有情處,化作眾多種種化事,攝受無量大福德聚。又諸菩薩恒常修習慈悲喜捨,亦勸導他,作此修習。如是菩薩以少功力,引攝廣大無量善根,諸勝妙果。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憎背有情。除其恚惱。處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謂諸菩薩為欲成辦如是四種有情義利。當知略說復有六種方便善巧。一者隨順會通方便善巧。二者共立要契方便善巧。三者異分意樂方便善巧。四者逼迫所生方便善巧。五者施恩報恩方便善巧。六者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方便善巧,於佛聖教憎背有情,除其恚惱;處中住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得解脫?謂諸菩薩,為欲成辦如是四種有情義利,當知略說,復有六種方便善巧:一者隨順會通方便善巧、二者共立要契方便善巧、三者異分意樂方便善巧、四者逼迫所生方便善巧、五者施恩報恩方便善巧、六者究竟清淨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謂諸菩薩於彼有情將為說法。先當方便隨順。現行軟美身語。亦復現行近施隨轉。除彼於己所生恚惱。彼恚惱除便生愛敬。愛敬生已於法起樂。然後為其宣說正法。所說正法如其所宜易入易解。應時漸次無有顛倒。能引義利堪任難擊。於彼有情調伏事中成就最勝欲作饒益哀愍之心。為現神通記心顯說如理正法。或勸請他。或為化作種種眾多殊特化事。令彼有情皆悉調伏。若引義利。極略諸論能為廣辯。若引義利。極廣諸論能為略說。令其受持為作憶念施其問難。彼既於法能受能持。復進為其廣開正義。

云何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謂諸菩薩於彼有情將為說法,先當方便隨順現行軟美身語,亦復現行近施隨轉,除彼於己所生恚惱。彼恚惱除,便生愛敬,愛敬生已,於法起樂,然後為其宣說正法。所說正法,如其所宜,易入易解,應時漸次,無有顛倒,能引義利,堪任難擊。於彼有情調伏事中,成就最勝欲作饒益哀愍之心,為現神通,記心顯說如理正法;或勸請他、或為化作種種眾多殊特化事,令彼有情皆悉調伏。若引義利極略諸論,能為廣辯;若引義利極廣諸論,能為略說,令其受持。為作憶念,施其問難。彼既於法能受能持,復進為其廣開正義。

 

又於趣入遍緣一切三摩地門。能為隨順教授教誡。攝益有情令修利行。若諸有情於佛所說甚深空性相應經典。不解如來密意義趣。於此經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有事無生無滅。說一切法皆等虛空皆如幻夢。彼聞是已如其義趣不能解了。心生驚怖。誹謗如是一切經典言非佛說。菩薩為彼諸有情類。方便善巧如理會通如是經中如來密意甚深義趣。如實和會攝彼有情。

又於趣入遍緣一切三摩地門,能為隨順教授教誡,攝益有情,令修利行。若諸有情於佛所說甚深空性相應經典,不解如來密意義趣:於此經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有事、無生無滅,說一切法皆等虛空、皆如幻夢。彼聞是已,如其義趣不能解了,心生驚怖,誹謗如是一切經典言非佛說。菩薩為彼諸有情類,方便善巧如理會通,如是經中如來密意甚深義趣,如實和會,攝彼有情。

 

菩薩如是正會通時。為彼說言。此經不說一切諸法都無所有。但說諸法所言自性都無所有。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雖有一切所言說事。依止彼故諸言說轉。然彼所說可說自性。據第一義非其自性。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有事。一切諸法所言自性理既如是。從本已來都無所有。當何所生當何所滅。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

菩薩如是正會通時,為彼說言:此經不說一切諸法都無所有,但說諸法所言自性都無所有。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自性。雖有一切所言說事,依止彼故諸言說轉,然彼所說可說自性,據第一義非其自性。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皆無有事。一切諸法所言自性理既如是,從本已來都無所有,當何所生?當何所滅?是故說言:一切諸法無生無滅。

 

譬如空中有眾多色色業可得容受一切諸色色業。謂虛空中現有種種若往若來若住起墮屈伸等事。若於爾時諸色色業皆悉除遣。即於爾時唯無色性。清淨虛空其相顯現。如是即於相似虛空離言說事。有其種種言說所作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色業轉。

譬如空中有眾多色、色業可得,容受一切諸色、色業。謂虛空中現有種種若往、若來、若住,起墮屈伸等事。若於爾時,諸色、色業,皆悉除遣;即於爾時,唯無色性清淨虛空,其相顯現。如是即於相似虛空,離言說事,有其種種言說、所作、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色業轉。

 

又即如是一切言說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眾色業。皆是似空離言說事之所容受。若時菩薩以妙聖智。遣除一切言說所起邪想分別隨戲論著。爾時菩薩最勝聖者。以妙聖智證得諸法離言說事。唯有一切言說自性。非性所顯。譬如虛空清淨相現。亦非過此有餘自性應更尋求。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等虛空。

又即如是一切言說、邪想、分別隨戲論著,似眾色業,皆是似空,離言說事之所容受。若時菩薩以妙聖智,遣除一切言說所起邪想分別隨戲論著,爾時菩薩最勝聖者,以妙聖智證得諸法離言說事,唯有一切言說自性,非性所顯。譬如虛空清淨相現,亦非過此有餘自性,應更尋求。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等虛空。

 

又如幻夢非如顯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幻夢形質都無所有。如是諸法非如愚夫言說串習勢力所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諸法勝義離言自性都無所有。由此方便悟入道理。一切諸法非有非無。猶如幻夢其性無二。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如是菩薩普於一切諸法法界。不取少分不捨少分。不作損減不作增益。無所失壞。若法實有知為實有。若法實無知為實無。如其所知如是開示。當知是名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又如幻夢非如顯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幻夢形質,都無所有。如是諸法,非如愚夫言說串習勢力所現,如實是有;亦非一切諸法勝義離言自性,都無所有。由此方便悟入道理,一切諸法非有非無,猶如幻夢,其性無二。是故宣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夢。如是菩薩普於一切諸法、法界,不取少分,不捨少分,不作損減,不作增益,無所失壞。若法實有,知為實有;若法實無,知為實無;如其所知,如是開示。當知是名菩薩隨順會通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共立要契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若見有情求飲食等十資身具。即便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廣說如前。乃至若能受持淨戒。如是我當隨汝所欲施飲食等諸資身具。如其不能我不施汝。

云何菩薩共立要契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若見有情,求飲食等十資身具,即便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廣說如前乃至若能受持淨戒。如是我當隨汝所欲,施飲食等諸資身具,如其不能,我不施汝。

 

如是菩薩若見有情來求種種田事宅事。諸闤闠事。王事域事。財事穀事。或有來求諸工業處及諸明處。或有來求共為朋友。或有來求共結婚媾。或有來求共作邑會。或有來求助營事業。菩薩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施汝田宅廣說乃至助營事業。

如是菩薩若見有情,來求種種田事、宅事、諸闤闠事、王事、域事、財事、穀事,或有來求諸工業處及諸明處,或有來求共為朋友,或有來求共結婚媾,或有來求共作邑會,或有來求助營事業,菩薩共彼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施汝田宅,廣說乃至助營事業。

 

又諸菩薩若見有情有諸愆犯或被舉訟。或作種種不饒益事為他所拘。將欲刑縛斷截。撾打毀辱。迫脅驅擯流移。或他所執欲捶縛賣。菩薩爾時隨能隨力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方便救汝令脫斯難。又諸菩薩若見有情遭遇種種王賊水火人。及非人不活惡名諸怖畏等。爾時菩薩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方便救汝令免斯畏。

又諸菩薩若見有情,有諸愆犯,或被舉訟,或作種種不饒益事為他所拘,將欲刑縛、斷截、撾打、毀辱、迫脅、驅擯、流移,或他所執欲捶縛賣。菩薩爾時,隨能隨力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方便救汝,令脫斯難。又諸菩薩若見有情,遭遇種種王賊、水火、人、及非人,不活惡名,諸怖畏等,爾時菩薩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方便救汝,令免斯畏。

 

又諸菩薩若見有情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爾時菩薩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遂汝所願。令所愛會及非愛離。又諸菩薩若見有情為疾所苦。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救汝病苦令得安樂。彼諸有情既為菩薩如是立要。於諸善品速疾受學。於諸惡品速疾除斷。菩薩皆能遂其所願。當知是名菩薩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又諸菩薩若見有情,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爾時菩薩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遂汝所願,令所愛會及非愛離。又諸菩薩若見有情為疾所苦,立要契言:汝等若能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如前廣說,如是我當救汝病苦,令得安樂。彼諸有情既為菩薩如是立要,於諸善品速疾受學,於諸惡品速疾除斷,菩薩皆能遂其所願,當知是名菩薩共立要契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與諸有情立要契已。彼諸有情於上所說彼彼事中。不如所欲速疾修行。菩薩爾時於如上說彼所求事。皆不施與。唯為利益彼有情故。非餘意樂而不施彼。如是於其諸厄難處。諸怖畏處。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病苦所惱諸有情類。權時棄捨。唯為利益彼有情故。非異意樂而棄捨之。非異意樂而不救拔。

云何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謂諸菩薩與諸有情立要契已,彼諸有情於上所說彼彼事中,不如所欲速疾修行。菩薩爾時,於如上說彼所求事,皆不施與,唯為利益彼有情故,非餘意樂,而不施彼。如是於其諸厄難處、諸怖畏處、欲所愛會求非愛離、病苦所惱,諸有情類,權時棄捨,唯為利益彼有情故,非異意樂而棄捨之,非異意樂而不救拔。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方便現行剛捍業時。唯為利益非餘意樂。漸令餘時如其所欲斷除諸惡。修學諸善。是故方便權時棄捨。若諸有情於菩薩所。雖無所求亦無眾難。廣說乃至無諸病苦。而與菩薩先為親厚。菩薩於彼隨宜勸導。斷諸惡法修諸善法。所謂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於淨尸羅隨順受學。

如是菩薩於諸有情方便現行剛捍業時,唯為利益,非餘意樂;漸令餘時,如其所欲,斷除諸惡,修學諸善,是故方便權時棄捨。若諸有情於菩薩所,雖無所求,亦無眾難,廣說乃至無諸病苦,而與菩薩先為親厚;菩薩於彼隨宜勸導,斷諸惡法,修諸善法,所謂令彼知父母恩恭敬供養,廣說乃至於淨尸羅隨順受學。

 

若彼有情雖蒙菩薩如是勸導。故肆輕躁而不奉行。菩薩爾時自現憤責。唯欲利益非憤意樂。於諸所作悉現乖背。唯為利益非背意樂。或於一類現與世間不饒益事。唯為利益非損意樂。如是菩薩於諸有情現外所作。與內意樂相不同分。由是因緣方便安處。令彼有情漸斷諸惡漸修諸善。是故菩薩如是調伏有情方便。名為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若彼有情雖蒙菩薩如是勸導,故肆輕躁,而不奉行。菩薩爾時,自現憤責,唯欲利益,非憤意樂;於諸所作悉現乖背,唯為利益,非背意樂。或於一類,現與世間不饒益事,唯為利益,非損意樂。如是菩薩於諸有情現外所作,與內意樂相不同分,由是因緣方便安處,令彼有情漸斷諸惡,漸修諸善。是故菩薩如是調伏有情方便,名為菩薩異分意樂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逼迫所生方便善巧。謂諸菩薩或為家主或作國王得增上力。於自親屬於自臣民能正教誡。如應告言。諸我親屬諸我臣民。若於父母不知恩報。廣說乃至毀犯戒者。我當斷其常所給賜衣服飲食。或當捶罰。或我親屬當與乖離。或我臣民當永驅擯。立一善巧機捷士夫。於彼事業常令伺察。由是因。故彼諸有情怖畏治罰。勤斷諸惡勤修諸善。彼於修善雖無樂欲。由是方便強逼令修。是故名為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云何菩薩逼迫所生方便善巧?謂諸菩薩或為家主、或作國王,得增上力,於自親屬、於自臣民,能正教誡,如應告言:諸我親屬、諸我臣民,若於父母不知恩報,廣說乃至毀犯戒者,我當斷其常所給賜衣服、飲食,或當捶罰,或我親屬當與乖離,或我臣民當永驅擯。立一善巧機捷士夫,於彼事業常令伺察。由是因故,彼諸有情怖畏治罰,勤斷諸惡,勤修諸善。彼於修善雖無樂欲,由是方便強逼令修,是故名為逼迫所生方便善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