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 (1)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 (1)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云何等無間緣。謂此諸心心所無間。彼諸心心所生。說此為彼等無間緣。若此六識為彼六識等無間緣。即施設此名為意根。亦名意處亦名意界。云何所緣緣。謂五識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為所緣緣。若意識以一切內外十二處為所緣緣。

復次,云何等無間緣?謂此諸心心所無間,彼諸心心所生,說此為彼等無間緣。若此六識為彼六識等無間緣,即施設此名為意根,亦名意處,亦名意界。云何所緣緣?謂五識身,以色等五境,如其次第為所緣緣。若意識,以一切內外十二處為所緣緣。

 

云何增上緣。謂眼等處為眼識等俱生增上緣。若作意於所緣境。為諸識引發增上緣。若諸心心所。展轉互為俱生增上緣。若淨不淨業。與後愛非愛果及異熟果為先所作增上緣。若田糞水等。與諸苗稼為成辦增上緣。若彼彼工巧智。與彼彼世間工巧業處為工業增上緣。

云何增上緣?謂眼等處,為眼識等俱生增上緣。若作意於所緣境,為諸識引發增上緣。若諸心、心所,展轉互為俱生增上緣。若淨、不淨業,與後愛、非愛果及異熟果為先所作增上緣。若田、糞、水等,與諸苗稼為成辦增上緣。若彼彼工巧智,與彼彼世間工巧業處,為工業增上緣。

 

復次是四緣中。因緣一種望所生法能為生因。餘三種緣望所生法。當知但為方便因。是故彼彼諸行生。方便緣現在前時。彼彼諸行種子便能生起彼彼諸行。是故諸行無有同時頓生起義。當知依止如是四緣建立十因。如菩薩地等中已說。

復次,是四緣中,因緣一種望所生法,能為生因。餘三種緣望所生法,當知但為方便因。是故彼彼諸行生方便緣現在前時,彼彼諸行種子便能生起彼彼諸行,是故諸行無有同時頓生起義。當知依止如是四緣,建立十因,如《菩薩地》等中已說。

 

問如世尊言。過去諸行為緣生意。未來諸行為緣生意。過去未來諸行非有。何故世尊宣說彼行為緣生意。若意亦緣非有事境而得生者。云何不違微妙言說。如世尊言。由二種緣諸識得生。何等為二。謂眼及色。如是廣說乃至意法。答由能執持諸五識身所不行義故。佛世尊假說名法。是故說言緣意及法意識得生。

問:如世尊言:過去諸行為緣生意、未來諸行為緣生意。過去、未來諸行非有,何故世尊宣說彼行為緣生意?若意亦緣非有事境而得生者,云何不違微妙言說?如世尊言:由二種緣,諸識得生。何等為二?謂眼及色,如是廣說乃至意、法。答:由能執持諸五識身所不行義故,佛世尊假說名法,是故說言:緣意及法,意識得生。

 

問何因緣故知佛世尊有是密意。答由彼意識亦緣去來識為境界世現可得。非彼境識法處所攝。又有性者安立有義能持有義。若無性者安立無義能持無義。故皆名法。由彼意識於有性義。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即以此義起識了別。於無性義。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即以此義起識了別。若於二種不由二義起了別者。不應說意緣一切義取一切義。設作是說。便應違害自悉彈多。

問:何因緣故,知佛世尊有是密意?答:由彼意識,亦緣去來識為境界世現可得,非彼境識法處所攝。又有性者,安立有義、能持有義;若無性者,安立無義、能持無義;故皆名法。由彼意識,於有性義,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即以此義起識了別。於無性義,若由此義而得安立,即以此義起識了別。若於二種不由二義起了別者,不應說意緣一切義、取一切義。設作是說,便應違害自悉彈多。

 

又不應言如其所有非有亦爾。是如理說。是故意識如去來事非實有相。緣彼為境。由此故知意識亦緣非有為境。復有廣大言論道理。由此證知有緣無識。謂如世尊微妙言說。若內若外及二中間都無有我。此我無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共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此名第一言論道理。

又不應言:如其所有,非有亦爾,是如理說。是故意識,如去來事非實有相,緣彼為境;由此故知,意識亦緣非有為境。復有廣大言論道理,由此證知有緣無識。謂如世尊微妙言說:若內若外及二中間都無有我。此我無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共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此名第一言論道理。

 

又於色香味觸。如是如是生起變異。所安立中施設飲食車乘衣服嚴具室宅軍林等事。此飲食等離色香等都無所有。此無有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自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是名第二言論道理。

又於色香味觸,如是如是生起變異所安立中,施設飲食、車乘、衣服、嚴具、室宅、軍林等事。此飲食等,離色香等都無所有。此無有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自相觀識非不緣彼境界而轉。是名第二言論道理。

 

又撥一切都無所有邪見。謂無施無愛亦無祠祀。廣說如前。若施愛祠等無性是有。即如是見應非邪見。何以故。彼如實見如實說故。此若是無諸邪見者。緣此境界識應不轉。是名第三言論道理。

又撥一切都無所有邪見,謂無施、無愛,亦無祠祀,廣說如前。若施、愛、祠等無性是有,即如是見,應非邪見。何以故?彼如實見,如實說故。此若是無,諸邪見者緣此境界,識應不轉。是名第三言論道理。

 

又諸行中無常無恒無不變易。此諸行中常恒不變無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共相觀識非不緣此境界而轉。若緣此境識不轉者。便於諸行常恒不變無性之中。不能如實智慧觀察。若不觀察應不生厭。若不生厭應不離欲。若不離欲應無解脫。若無解脫應無永盡究竟涅槃。若有此理。一切有情應皆究竟隨逐雜染無出離期。是名第四言論道理。又未來行尚無有生。何況有滅。然聖弟子於未來行非不隨觀生滅而住。是名第五言論道理。由此證有緣無意識。

又諸行中,無常、無恒、無不變易。此諸行中,常、恒、不變無性,非有為攝,非無為攝,共相觀識非不緣此境界而轉。若緣此境識不轉者,便於諸行常、恒、不變無性之中,不能如實智慧觀察。若不觀察,應不生厭;若不生厭,應不離欲;若不離欲,應無解脫;若無解脫,應無永盡究竟涅槃。若有此理,一切有情應皆究竟隨逐雜染,無出離期。是名第四言論道理。又未來行尚無有生,何況有滅!然聖弟子於未來行,非不隨觀生滅而住。是名第五言論道理。由此證有緣無意識。

 

復有所餘如是種類言論道理。證成定有緣無之識。如應當知。問如世尊言。有過去業。若過去業體是無者。不應今時有一領納有損害受。或復不應有一領納無損害受。此何密意。答過去生中淨不淨業已起已滅。能感當來愛不愛果。此業種子攝受熏習。於行相續展轉不斷。世尊為顯如是相續。是故說言有過去業。

復有所餘如是種類言論道理,證成定有緣無之識,如應當知。問:如世尊言:有過去業。若過去業體是無者,不應今時有一領納有損害受,或復不應有一領納無損害受。此何密意?答:過去生中淨不淨業已起、已滅,能感當來愛、不愛果。此業種子攝受熏習,於行相續,展轉不斷。世尊為顯如是相續,是故說言有過去業。

 

又佛世尊觀二義故作如是說。一為遮止不平等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從大自在帝釋梵王自性丈夫及所餘等。一切有情淨不淨轉。二為遮止一切無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都無有因一切有情淨不淨轉。

又佛世尊觀二義故,作如是說。一為遮止不平等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從大自在、帝釋、梵王、自性、丈夫及所餘等,一切有情淨、不淨轉。二為遮止一切無因論者意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見都無有因,一切有情淨不淨轉。

 

問如世尊言。有過去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眾無顧戀住。有未來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眾無希望住。此何密意。答過去諸行與果故有。未來諸行攝因故有。所以者何。現在諸行三相所顯。一是過去果性故。二是未來因性故。三自相相續不斷故。為顯此理故佛世尊說如是言。

問:如世尊言:有過去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眾無顧戀住;有未來行,於彼行中,我具多聞聖弟子眾無希望住。此何密意?答:過去諸行與果故有,未來諸行攝因故有。所以者何?現在諸行,三相所顯:一是過去果性故、二是未來因性故、三自相相續不斷故。為顯此理,故佛世尊說如是言。

 

又觀二義故作是說。一為遮斷於去來法實有執故。顯此道理。謂若去來諸行性相是實有者。不應由彼去來之性說言是有。二為遮斷撥無執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計如去來世現在亦爾都無所有。

又觀二義,故作是說。一為遮斷於去來法實有執故,顯此道理。謂若去來諸行性相是實有者,不應由彼去來之性說言是有。二為遮斷撥無執故,顯此道理。謂彼妄計:如去來世,現在亦爾,都無所有。

 

問如世尊言。有過去界有未來界有現在界。此何密意。答若已與果種子相續。名過去界。若未與果當來種子相續。名未來界。若未與果現在種子相續。名現在界。當知此中如是密意。若苾芻等於如是種子相續中而得善巧。名於彼彼一切法中證得無量種種自性諸界善巧。

問:如世尊言:有過去界、有未來界、有現在界。此何密意?答:若已與果種子相續,名過去界。若未與果當來種子相續,名未來界。若未與果現在種子相續,名現在界。當知此中如是密意。若苾芻等,於如是種子相續中,而得善巧,名於彼彼一切法中,證得無量種種自性諸界善巧。

 

復次云何應知生老住無常離色等蘊無別實有。謂已遮未來諸行實有性。當知亦遮生實有性。所以者何。未來世生自無所有。云何能生所餘諸行。亦非現在生能生現在諸行。由此生相有差別名。所謂諸行若生若起。若現在性。離此差別生之異相定不可得。諸聰慧者不應說言。即由現在令彼諸行成現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說。生生諸行。當知義顯即現在性能成現在。

復次,云何應知生、老、住、無常離色等蘊,無別實有?謂已遮未來諸行實有性,當知亦遮生實有性。所以者何?未來世生,自無所有,云何能生所餘諸行?亦非現在生,能生現在諸行。由此生相有差別名,所謂諸行若生、若起、若現在性,離此差別,生之異相定不可得。諸聰慧者,不應說言:即由現在令彼諸行成現在性。所以者何?若作是說:生生諸行。當知義顯,即現在性能成現在。

 

又一切法各各別有自種子因。何須計有異生能生。又此生相為即諸行生耶。為是諸行生因耶。若即諸行生者。計此生相能生諸行由有生故諸行得生。不應道理。若是諸行生因者。諸行生時於一一行便有二生。謂生能生。不應道理。如生如是。老住無常由此道理如應當知。故知生等於諸行中假施設。有由有因故諸行非本自相始起說名為生。後起諸行與前差別說名為老。即彼諸行生位暫停說名為住。生剎那後諸行相盡說名為滅。亦名無常。

又一切法各各別有自種子因,何須計有異生能生。又此生相,為即諸行生耶?為是諸行生因耶?若即諸行生者:計此生相能生諸行,由有生故,諸行得生,不應道理。若是諸行生因者:諸行生時,於一一行便有二生,謂生、能生,不應道理。如生,如是老、住、無常,由此道理如應當知。故知生等,於諸行中假施設。有由有因故,諸行非本。自相始起,說名為生。後起諸行與前差別,說名為老。即彼諸行生位暫停,說名為住。生剎那後諸行相盡,說名為滅,亦名無常。

 

問若有為法。生老住滅四有為相具足可得。何故世尊但說三種。一生。二滅。三住異性。答由一切行三世所顯故。從未來世本無而生。是故世尊由未來世於有為法。說生有為相。彼既生已落謝過去。是故世尊由過去世於有為法。說滅有為相。現在世法二相所顯。謂住及異。所以者何。唯現在時有住可得。前後變異亦唯現在。是故世尊由現在世於有為法。總說住異為一有為相。

問:若有為法,生、老、住、滅四有為相具足可得,何故世尊但說三種。一生、二滅、三住異性?答:由一切行,三世所顯故。從未來世本無而生,是故世尊由未來世於有為法,說生有為相。彼既生已,落謝過去,是故世尊由過去世於有為法,說滅有為相。現在世法,二相所顯,謂住及異。所以者何?唯現在時有住可得,前後變異亦唯現在。是故世尊由現在世於有為法,總說住、異為一有為相。

 

問佛聖弟子應觀有為具足三相。何故但說聖弟子眾於諸蘊中隨觀生滅而住。不說隨觀住異性耶。答生及住異俱生所顯。是故二相合為一分建立生品。即說隨觀一生相住。於第二分建立滅品。即說隨觀一滅相住。又若由此相起厭思惟。今於此中但說此相。謂於諸行中觀無常相。能起厭患離欲解脫。故但思惟無常性相。無常性相本無今有。有已還無所顯。本無今有。是名為生。有已還無是名為滅。

問:佛聖弟子應觀有為具足三相,何故但說聖弟子眾於諸蘊中隨觀生滅而住,不說隨觀住異性耶?答:生及住異,俱生所顯,是故二相合為一分,建立生品,即說隨觀一生相住;於第二分建立滅品,即說隨觀一滅相住。又若由此相起厭思惟,今於此中但說此相;謂於諸行中觀無常相,能起厭患、離欲、解脫;故但思惟無常性相。無常性相,本無今有、有已還無所顯。本無今有,是名為生;有已還無,是名為滅。

 

復次生差別有多種。謂剎那生。相續生。增長生。心差別生。不可愛生。可愛生。下劣生。處中生。勝妙生。有上生。無上生。此中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起。名剎那生。若具諸結或不具結。從彼彼有情聚沒往彼彼有情聚。諸蘊續生名相續生若從嬰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名增長生。

復次,生差別有多種;謂剎那生、相續生、增長生、心差別生、不可愛生、可愛生、下劣生、處中生、勝妙生、有上生、無上生。此中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起,名剎那生。若具諸結、或不具結,從彼彼有情聚沒,往彼彼有情聚諸蘊續生,名相續生。若從嬰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名增長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