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 (1)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七 (1)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七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已說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我今當說。總嗢拖南曰。 體顯現初  門差別後  問何等為處。答於彼彼事理無相違。問何等非處。答於彼彼事理有相違。是名處非處體。問何故世尊顯示處非處善巧耶。答為欲顯示染污清淨正方便智無失壞故。問應以幾門觀察處非處耶。答四。由佛世尊但以四門宣說一切處非處故。何等為四。一成辦門。二合會門。三證得門。四現行門。

如是已說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我今當說。總嗢拖南曰:「體顯現初,門差別後。」  何等為處答:於彼彼事理無相違。問何等非處答於彼彼事理有相違。名處、非處體。問何故世尊顯示處非處善巧耶為欲顯示染污、清淨正方便智無失壞故。問應以幾門觀察處非處耶四。由佛世尊但以四門宣說一切處非處故。何等為四一成辦門二合會門三證得門四現行門。

 

問何緣以此四門說處非處。答為欲示現遍一切種差別門故。云何一切種差別。謂依初成辦門。彼所不攝餘差別相。我當顯示。當知此差別略說有三種。一諸根越所作故。二大種越所作故。三資生越所作故。

何緣以此四門說處非處為欲示現遍一切種差別門故。云何一切種差別謂依初成辦門,彼所不攝餘差別相我當顯示。當知此差別,略說有三種。一諸根越所作故、二大種越所作故、三資生越所作故。

 

諸根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眼能聞聲嗅香嘗味覺諸觸等必無是處。能見諸色斯有是處。如眼根如是。所餘色根一一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大種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地能造作水火風用必無是處。能作地用斯有是處。如是所餘大種展轉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

諸根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眼能聞聲、嗅香、嘗味、覺諸觸等,必無是處;能見諸色,斯有是處。如眼根如是,所餘色根一一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大種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地能造作水、火、風用,必無是處;能作地用,斯有是處。如是所餘大種,展轉相望越用差別,如應當知。

 

資生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從餘類種餘類芽生必無是處。唯自種類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搆牛角等而出於乳。必無是處。搆彼乳房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鑽搖水瓶而出生酥必無是處。鑽搖於酪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壓沙出油必無是處。壓苣[/]等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鑽濕木等而出於火。必無是處。鑽於乾木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初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資生越所作者謂無處無位從餘類種、餘類芽生,必無是處;唯自種類,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搆牛角等,而出於乳,必無是處;搆彼乳房,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鑽搖水瓶,而出生酥,必無是處;鑽搖於酪,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壓沙出油,必無是處;壓苣[/]等,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鑽濕木等,而出於火,必無是處;鑽於乾木,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初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二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光明黑闇一時合會無有是處。若有一處無第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麤分水火一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二麤色聚同據一處無有是處。若一極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二心心法俱時合會無有是處。一一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若善不善。若善無記不善無記。若苦若樂俱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愛非愛果俱時合會無有是處。若隨有一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二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二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光明、黑闇一時合會,無有是處;若有一處無第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麤分水、火一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二麤色聚同據一處,無有是處;若一極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二心心法俱時合會,無有是處;一一而生,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同一種類若善不善、若善無記不善無記、若苦若樂俱時合會,無有是處;隨有一種,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愛、非愛果俱時合會,無有是處;若隨有一,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二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三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石女生兒無有是處若非石女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生半擇迦能生男女無有是處。若諸丈夫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盲眼見色聾耳聞聲。鼻舌壞者嗅香嘗味無有是處。諸根不壞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未具資糧於現法中證學無學究竟解脫。無有是處。已具資糧斯有是處。

云何第三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石女生兒,無有是處;若非石女,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生半擇迦能生男女,無有是處;若諸丈夫,斯有是處。無處無位盲眼見色、聾耳聞聲、鼻舌壞者嗅香、嘗味,無有是處;諸根不壞,斯有是處。無處無位未具資糧,於現法中證學、無學、究竟解脫,無有是處;已具資糧,斯有是處。

 

無處無位。未得聖道能證涅槃。及證聲聞獨覺菩提。若證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已得聖道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人趣有情以傍生趣草等飲食以充節會。若諸天眾食人飲食。色無色界食諸段食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不捨那落迦所有身形而得人身。如是不捨所餘身形而得餘身無有是處。捨已方得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三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無處無位未得聖道能證涅槃、及證聲聞獨覺菩提、若證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已得聖道,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人趣有情以傍生趣草等飲食以充節會、若諸天眾食人飲食、色無色界食諸段食,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不捨那落迦所有身形而得人身、如是不捨所餘身形而得餘身,無有是處;捨已方得,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三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云何第四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地捨自相成餘界相無有是處。不捨自相斯有是處。如地如是餘大種如應當知。無處無位。生長欲界不得天眼見諸天色無有是處。見人中色斯有是處。如是餘根如應當知。無處無位。有貪愛者貪愛覆蔽。貪愛未斷而於財利心離染著無有是處。如是瞋癡隨應當知。無處無位。不斷貪等一切煩惱隨煩惱纏修四念住。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云何第四處非處門差別謂無處無位地捨自相成餘界相,無有是處;不捨自相,斯有是處。如地如是,餘大種如應當知。無處無位生長欲界不得天眼見諸天色,無有是處;見人中色,斯有是處。如是餘根,如應當知。無處無位。有貪愛者貪愛覆蔽,貪愛未斷而於財利心離染著,無有是處。如是瞋、癡,隨應當知。無處無位不斷貪等一切煩惱、隨煩惱纏,修四念住,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

 

如修念住如是。所餘菩提分法當知亦爾。無處無位。於如來所不捨諍見諍欲諍心。若不開許而能正面睹於如來無有是處。若捨若許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有所知境而不了知。或復失念作非一切智者所作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已入大地諸菩薩等於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當有退轉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四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如修念住如是,所餘菩提分法當知亦爾。無處無位於如來所,不捨諍見、諍欲、諍心,若不開許而能正面睹於如來,無有是處;若捨、若許,斯有是處。無處無位一切智者、一切見者,有所知境而不了知,或復失念作非一切智者所作,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無處無位已入大地諸菩薩等,於諸有情起故害心,或菩提心當有退轉,無有是處;與此相違,斯有是處。如是等類,應當觀察第四處非處門差別之相。

 

復次略有四處四非處。依前所說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應正觀察。若於如是所說道理不相違背。示現宣說。是名為處。若此相違示現宣說。是名非處。如是四處并前所說。合成八種處非處善巧。

復次,略有四處、四非處,依前所說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證成道理、法爾道理,應正觀察。若於如是所說道理不相違背示現宣說,是名為處;若此相違示現宣說,是名非處。如是四處非處,并前所說,合成八種處非處善巧。

 

問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何差別。答唯於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若於一切無顛倒理正智顯了。名處非處善巧。所餘處非處善巧決擇文不復現。如是已說處非處善巧。

緣起善巧、處非處善巧何差別?答唯於因果生起道理正智顯了,名緣起善巧。若於一切無顛倒理正智顯了,名處非處善巧。所餘處非處善巧決擇,文不復現。如是已說處非處善巧。

 

根善巧我今當說。總嗢拖南曰。 初義意建立  廣分別為後  問何等是根義。答增上義是根義。問為顯何義。答為顯於彼彼事彼彼法最勝義。云何建立二十二根。謂能取境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安立家族相續不斷增上義故建立二根。為活性命事業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業果增上義故建立五根。世間清淨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出世清淨增上義故建立三根。

根善巧,我今當說。總嗢拖南曰:「初義意建立,廣分別為後。」  何等是根義增上義是根義。問為顯何義為顯於彼彼事,彼彼法最勝義。云何建立二十二根謂能取境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安立家族相續不斷增上義故,建立二根。為活性命事業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業果增上義故,建立五根。世間清淨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出世清淨增上義故,建立三根。

 

復次受用顯境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受用隱境增上義故建立二根。受用境界時分邊際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境界發生雜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安立清淨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受用顯境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受用隱境增上義故,建立二根。受用境界時分邊際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境界發生雜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安立清淨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顯於內門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六根。顯於外門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二根。受用內身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外境及與內身發生雜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對治雜染安立清淨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顯於內門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六根。顯於外門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二根。受用內身增上義故,建立一根。受用外境及與內身發生雜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對治雜染、安立清淨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依止端嚴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能令依止隨自在轉增上義故建立一根。依止安住增上義故建立一根。依止出生增上義故建立二根。依止損益增上義故建立五根。依止解脫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依止端嚴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能令依止隨自在轉增上義故,建立一根。依止安住增上義故,建立一根。依止出生增上義故,建立二根。依止損益增上義故,建立五根。依止解脫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顯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六根。生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二根。令有情事若住若沒增上義故建立一根。顯諸有情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諸有情勝生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諸有情定勝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三根。

復次,顯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六根。生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二根。令有情事若住、若沒增上義故,建立一根。顯諸有情受用境界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諸有情勝生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諸有情定勝方便增上義故,建立三根。

 

復次顯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六根。顯了有情增長增上義故建立二根。顯了有情壽漸損減增上義故建立一根顯了有情興盛衰損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了有情功德過失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顯有情事增上義故,建立六根。顯了有情增長增上義故,建立二根。顯了有情壽漸損減增上義故,建立一根。顯了有情興盛衰損增上義故,建立五根。顯了有情功德過失增上義故,建立八根。

 

復次依如是名建立六根。依如是種如是姓建立二根。依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建立五根。依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建立一根。當知此諸根依在家品施設建立。依如是信如是精進。乃至如是慧如是向如是果。建立八根。當知此諸根依出家品施設建立。

復次,依如是名,建立六根。依如是種、如是姓,建立二根。依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建立五根。依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量邊際,建立一根。當知此諸根,依在家品施設建立。依如是信、如是精進、乃至如是慧、如是向、如是果,建立八根。當知此諸根,依出家品施設建立。

 

復次依修行者防護根門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堪得出家證沙門果增上義故建立二根。積集善品增上義故建立一根。正知而行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證沙門果諸方便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證沙門果增上義故建立三根。中嗢拖南曰。 隨境界轉等  由顯及內門 莊嚴二有情  假設防護等

復次,依修行者防護根門增上義故,建立六根。堪得出家證沙門果增上義故,建立二根。積集善品增上義故,建立一根。正知而行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證沙門果諸方便道增上義故,建立五根。證沙門果增上義故,建立三根。中嗢拖南曰:「隨境界轉等,由顯及內門;莊嚴二有情,假設防護等。」

 

問眼根作何等業。答於諸色境已見今見當見為業。如是耳根乃至意根所有作業如應當知。問男根女根作何等業。答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互相攝受顯現為業。問命根作何等業。答令諸有情墮在存活住持數中為業。問受所攝根作何等業。答令諸有情領納一切興盛衰損為業。

眼根作何等業於諸色境已見、今見、當見為業。如是耳根乃至意根所有作業,如應當知。問男根、女根作何等業父母、妻子、親戚、眷屬互相攝受顯現為業。問命根作何等業令諸有情墮在存活住持數中為業。問受所攝根作何等業令諸有情領納一切興盛、衰損為業。

 

問信等諸根作何等業。答能生善趣及能圓滿涅槃資糧為業。問最後三根作何等業。答能於現法趣證涅槃為業。問如是諸根幾是實有幾非實有。答十六實有。餘非實有。問幾色所攝。答七。問幾心所攝答一三少分。問幾心法所攝。答十三少分。問幾心不相應行所攝。答一。問幾有為所攝。答一切是有為。無有根是無為。

信等諸根作何等業能生善趣及能圓滿涅槃資糧為業。問最後三根作何等業能於現法趣證涅槃為業。問如是諸根幾是實有幾非實有十六實有,餘非實有。問幾色所攝七。問幾心所攝一,三少分。問幾心法所攝十,三少分。問幾心不相應行所攝一。問幾有為所攝一切是有為,無有根是無為。

 

問男女二根何等根分。答是身根分。問最後三根何等根分。答是九根分。所謂意根信等五根樂喜捨根。問命根何等根分。答此無所屬。依先業所引時量決定而建立故唯說假有。問幾善。答或八或五及六少分。問幾不善。答六少分。問幾無記。答八五少分。問幾有異熟。答一十少分。問幾無異熟。答十一十少分。

男、女二根何等根分是身根分。問最後三根何等根分是九根分;所謂意根、信等五根、樂、喜、捨根。問命根何等根分此無所屬。依先業所引,時、量決定而建立故,唯說假有。問幾善或八;或五,及六少分。問幾不善六少分。問幾無記八,五少分。問幾有異熟一,十少分。問幾無異熟十一,十少分。

 

問幾有異熟助伴。答最後三能助有可愛異熟法令轉明盛。能感決定人天異熟。問幾是異熟。答一九少分。問幾有種子異熟。答一切皆有。問幾非異熟。答十二九少分。問幾是異熟生。答亦一切種子所攝異熟所生故。問幾欲界繫。答四十五少分。問幾色界繫。答十五少分。問幾無色界繫。答八少分。

幾有異熟助伴最後三,能助有可愛異熟法,令轉明盛,能感決定人天異熟。問幾是異熟一,九少分。問幾有種子異熟一切皆有。問幾非異熟十二,九少分。問幾是異熟生亦一切種子所攝異熟所生故。問幾欲界繫四,十五少分。問幾色界繫十五少分。問幾無色界繫八少分。

 

問幾不繫。答三九少分。問未至地幾可得。答十一。問若未至地有喜根者。何故不如初靜慮地建立喜耶。答由於彼地喜可動故。問喜於彼有何教為證。答如世尊言。如是苾芻離生喜樂滋潤其身。周遍滋潤遍流遍悅。無有少分不充不滿。如是名為離生喜樂。此中初門說未至位。後門說根本位。

幾不繫三,九少分。問未至地幾可得十一。問若未至地有喜根者,何故不如初靜慮地建立喜耶由於彼地喜可動故。問喜於彼有何教為證如世尊言如是苾芻!離生喜樂,滋潤其身,周遍、滋潤、遍流、遍悅,無有少分不充不滿,如是名為離生喜樂。此中初門說未至位,後門說根本位。

 

問初靜慮地幾根可得。答十八。第二靜慮地亦爾。問第三靜慮地幾根可得。答十七。問第四靜慮地幾根可得。答十六。問空無邊處地幾根可得。答十一。如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應知亦爾。問非想非非想處地幾根可得。答八。

初靜慮地幾根可得十八。第二靜慮地亦爾。問第三靜慮地幾根可得十七。問第四靜慮地幾根可得十六。問空無邊處地幾根可得十一。如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應知亦爾。問非想非非想處地幾根可得八。

 

問初靜慮地所攝諸根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當言二種。如初靜慮所攝諸根。乃至無所有處地所攝諸根當知亦爾。非想非非想處地所攝諸根。當言有漏。此約種類。若約相續當言二種。又由煩惱解脫故。令彼諸根成無漏性。如有漏無漏如是。應斷不應斷世間出世間。當知亦爾。

初靜慮地所攝諸根,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當言二種。如初靜慮所攝諸根,乃至無所有處地所攝諸根,當知亦爾。非想非非想處地所攝諸根,當言有漏。此約種類。若約相續,當言二種。又由煩惱解脫故,令彼諸根成無漏性。如有漏、無漏如是,應斷、不應斷,世間、出世間,當知亦爾。

 

問若生欲界當言成就幾根。答容有一切。問生那落迦成就幾根。答八。現行種子皆得成就。除三所餘或成就或不成就。三約現行不成就。約種子或成就。謂般涅槃法。或不成就。謂不般涅槃法。餘三現行故不成就。種子故成就。如生那落迦趣於一向。苦傍生餓鬼當知亦爾。若苦樂雜受處。後三種亦現行成就。

若生欲界,當言成就幾根容有一切。問生那落迦成就幾根八,現行、種子皆得成就。除三,所餘或成就、或不成就。三,約現行不成就,約種子或成就,謂般涅槃法;或不成就,謂不般涅槃法。餘三,現行故不成就,種子故成就。如生那落迦趣,於一向苦傍生、餓鬼,當知亦爾。若苦、樂雜受處,後三種亦現行成就。

 

問若生人趣成就幾根。答容有一切。如生人中生天亦爾。問諸缺根者成就幾根。答除五容有餘。問諸具根者成就幾根。答容有一切。問諸半擇迦。成就幾根。答除五容有餘。問女成就幾根。答容有二十一。問男成就幾根。答亦容有二十一。問諸二形者成就幾根。答容有十九。

若生人趣成就幾根容有一切。如生人中,生天亦爾。問諸缺根者成就幾根除五,容有餘。問諸具根者成就幾根容有一切。問諸半擇迦成就幾根除五,容有餘。問女成就幾根容有二十一。問男成就幾根亦容有二十一。問諸二形者成就幾根容有十九。

 

問斷善根者成就幾根。答除八容有餘。問不斷善根者成就幾根。答容有一切。問諸異生成就幾根。答十九除後三。問諸見諦者成就幾根。答容有一切。問有學成就幾根。答容有二十一。問無學成就幾根。答容有十九。問預流果向成就幾根。答容有二十。

斷善根者成就幾根除八,容有餘。問不斷善根者成就幾根容有一切。問諸異生成就幾根十九,除後三。問諸見諦者成就幾根容有一切。問有學成就幾根容有二十一。問無學成就幾根容有十九。問預流果向成就幾根答:容有二十。

 

問預流果成就幾根。答亦容有二十。如預流果一來果向。一來果不還果向當知亦爾。問不還果成就幾根。答容有十九。如不還果阿羅漢向亦爾。問阿羅漢果成就幾根。答容有十九。問若生色界成就幾根。答容有十八。問生無色界成就幾根。答容有十一。

預流果成就幾根亦容有二十。如預流果,一來果向、一來果、不還果向,當知亦爾。問不還果成就幾根容有十九。如不還果,阿羅漢向亦爾。問阿羅漢果成就幾根容有十九。問若生色界成就幾根容有十八。問生無色界成就幾根容有十一。

 

問若欲界沒欲界生時。當言捨幾根得幾根。答且約色根容有而說。或捨缺諸根得缺諸根。或捨缺諸根得具諸根。或捨具諸根得具諸根。或捨具諸根得缺諸根。或捨劣諸根得劣諸根。或捨劣諸根得勝諸根。或捨勝諸根得劣諸根。或捨勝諸根得勝諸根。意根命根勝劣得捨當知亦爾。若諸受根勝劣得捨。隨其所應亦爾。此約異熟果故有差別。若諸善根約等流果。捨前前劣得後後勝。非由生故捨勝得劣。後邪方便乃有斯義。最後三根於一切位與生相違。是故不說。

若欲界沒欲界生時,當言捨幾根得幾根且約色根容有而說。或捨缺諸根,得缺諸根;或捨缺諸根,得具諸根;或捨具諸根,得具諸根;或捨具諸根,得缺諸根;或捨劣諸根,得劣諸根;或捨劣諸根,得勝諸根;或捨勝諸根,得劣諸根;或捨勝諸根,得勝諸根;意根、命根,勝、劣、得、捨,當知亦爾。若諸受根勝劣得捨,隨其所應亦爾。此約異熟果故有差別。若諸善根約等流果,捨前前劣,得後後勝,非由生故。捨勝得劣,後邪方便乃有斯義。最後三根,於一切位與生相違,是故不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