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 (3)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九 (3)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第三持究竟瑜伽處地品第三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云何一切種智清淨。謂如前說一切無明品麤重永滅離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智無障礙智自在轉。是名一切種智清淨。云何如來十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自業智力。三者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勝劣智力。五者種種勝解智力。六者種種界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盡智力。如是十種如來智力。當知廣如十力經說。

云何一切種智清淨?謂如前說,一切無明品麤重永滅離故。又遍一切所知境中,智無障礙,智自在轉,是名一切種智清淨。云何如來十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自業智力、三者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勝劣智力、五者種種勝解智力、六者種種界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盡智力。如是十種如來智力,當知廣如《十力經》說。

 

當知此中諸有所言所說所宣。一切如實皆無虛妄故名如來。淨不淨果非不平等。如實轉因。是名為處。亦名建立。亦名為依亦名為起。淨不淨果不平等因。與上相違是名非處。遠離一切增上慢智說名如實。若一切智若無滯智若清淨智。當知說名遠離一切增上慢智。如是一切智等諸句。當知如前最極無上菩提品說。數之次第最居其首故名第一。以無上故。

當知此中諸有所言、所說、所宣,一切如實皆無虛妄,故名如來。淨、不淨果,非不平等,如實轉因,是名為處,亦名建立。亦名為依,亦名為起。淨、不淨果,不平等因,與上相違,是名非處,遠離一切增上慢智,說名如實。若一切智、若無滯智、若清淨智,當知說名遠離一切增上慢智。如是一切智等諸句,當知如前最極無上《菩提品》說。數之次第最居其首,故名第一,以無上故。

 

與一切種饒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應。故畢竟勝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說名為力。攝受如實圓證因故。如其所欲皆能現行自在轉。故說名成就最上涅槃。以無上故說名為大。八支聖道所證得故。遠離一切災患畏故。名仙尊位。能自了知自所證故。說名自知。既自證已由哀愍心廣為有情等開示。故名轉梵輪。何以故。謂諸如來有是增語。說名為梵名為寂靜。亦名清涼。最初能轉。從此已後餘復為餘。如是展轉梵所推運。周旋一切有情眾中故名梵輪。

與一切種饒益一切有情功能具相應故,畢竟勝伏一切魔怨大威力故,說名為力。攝受如實圓證因故,如其所欲皆能現行自在轉故,說名成就最上涅槃。以無上故,說名為大。八支聖道所證得故,遠離一切災患畏故,名仙尊位。能自了知自所證故,說名自知。既自證已,由哀愍心廣為有情等開示,故名轉梵輪。何以故?謂諸如來有是增語,說名為梵,名為寂靜,亦名清涼。最初能轉,從此已後餘復為餘,如是展轉梵所推運,周旋一切有情眾中,故名梵輪。

 

自顯墮在最上施設無上大師圓滿攝故。能說彼道對治一切餘邪道故。於道怨敵異論現前無怯弱故。為欲勝伏一切他論。宣揚廣大無上論故。名大眾中正師子吼。以要言之。當知此中顯發辯了施設開示自利行滿利他行滿自利利他圓滿不共。

自顯墮在最上施設,無上大師圓滿攝故;能說彼道,對治一切餘邪道故;於道怨敵異論現前,無怯弱故;為欲勝伏一切他論,宣揚廣大無上論故;名大眾中,正師子吼。以要言之,當知此中顯發、辯了、施設、開示,自利行滿,利他行滿,自利利他圓滿不共。

 

復有異門此中略義。謂所應得得勝方便。此勝方便一切眾會隨所樂欲。或天或人一切皆從我所。獲得此勝方便。如病除愈。當知此顯自知已得大安隱處。如彼疾病除愈方便。當知此顯轉於梵輪。如遮一切邪醫。自稱顯已。決定能愈眾疾。當知此顯於大眾中正師子吼。

復有異門,此中略義,謂所應得得勝方便。此勝方便,一切眾會隨所樂欲,或天、或人一切皆從我所,獲得此勝方便。如病除愈,當知此顯自知已得大安隱處。如彼疾病除愈方便,當知此顯轉於梵輪。如遮一切邪醫,自稱顯已決定能愈眾疾,當知此顯於大眾中正師子吼。

 

若有諸業已作已增已滅名為過去。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增已滅。亦非正作而是當作名為未來。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增已滅而是正作正造正為名為現在。如是諸業品類差別復有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法受分別復有四種。如前廣說。謂有法受得現世樂後苦異熟。乃至廣說。

若有諸業已作、已增、已滅,名為過去。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增、已滅,亦非正作,而是當作,名為未來。若有諸業非是已作、已增、已滅,而是正作、正造、正為,名為現在。如是諸業品類差別,復有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法受分別,復有四種,如前廣說,謂有法受,得現世樂,後苦異熟,乃至廣說。

 

又此諸業現法當來有益無益加行差別。如應當知。若所造業依此方所是名為處。若所造業以有情數非有情數為所依事。是名為事。若所造業以不善根或以善根為因緣起。是名為因。若所造業感愛非愛過失功德相應諸果。是名異熟。如是略說一切時分。一切品類。一切分位加行差別。一切方所。一切依處。一切因緣。一切過患。及與功德。於此一切種類差別。皆如實知。是名如來自業智力。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又此諸業現法,當來有益、無益,加行差別,如應當知。若所造業,依此方所,是名為處。若所造業,以有情數、非有情數為所依事,是名為事。若所造業,以不善根或以善根為因緣起,是名為因。若所造業,感愛、非愛過失功德相應諸果,是名異熟。如是略說一切時分、一切品類、一切分位加行差別、一切方所、一切依處、一切因緣、一切過患及與功德,於此一切種類差別,皆如實知,是名如來自業智力。除此,無有若過若增。

 

有四靜慮有八解脫。即由如是靜慮解脫。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隨所樂事皆能成辦。若隨彼彼色類差別三摩地相而入定時。當知說名等持等至。如說世尊隨此色類三摩地相而入定時。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說法。但聞其聲都無所見。乃至廣說。如是如來隨欲顯示彼彼事義。或共世間不共世間。隨此色類三摩地相而入定時。速疾能辦。

有四靜慮、有八解脫,即由如是靜慮、解脫,心有堪能,心得自在,隨所樂事皆能成辦。若隨彼彼色類差別三摩地相而入定時,當知說名等持、等至。如說世尊隨此色類三摩地相而入定時,如其定心,大光普照一切梵世,妙音說法。但聞其聲,都無所見,乃至廣說。如是如來隨欲顯示彼彼事義,或共世間、不共世間,隨此色類三摩地相而入定時,速疾能辦。

 

當知此中即由靜慮解脫勢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於心。隨所樂事一切成辦。齊此名為修靜慮者一切所作。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來於此靜慮所作一切種類。皆如實知。是故唯說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又若略說此靜慮等有二雜染。一者為得所未得中障礙雜染。謂無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諸蓋隨一現行。二者已得所應得中自地雜染。謂煩惱纏及以隨眠。如是清淨復有四種。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當知此中即由靜慮解脫勢力,心得自在。心自在故,依止於心,隨所樂事一切成辦。齊此名為,修靜慮者一切所作。除此,無有若過若增。如來於此靜慮所作一切種類,皆如實知,是故唯說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又若略說此靜慮等,有二雜染。一者為得所未得中,障礙雜染。謂無方便善巧加行,及以諸蓋隨一現行。二者已得所應得中,自地雜染,謂煩惱纏及以隨眠。如是清淨,復有四種,與上相違,應知其相。

 

又即如是諸靜慮等種種引發假立名字。隨其色類如應安立。是名建立。又即如是諸靜慮等具證得已。後更勝進修習圓滿。得隨所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澀。是名清淨。如來於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於所得中若劣若勝。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進邊際。如是一切皆如實知。故說如來普於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得無上智。如所成熟修證圓滿。信等五根成軟中上。當知是名諸根勝劣。

又即如是諸靜慮等,種種引發假立名字,隨其色類如應安立,是名建立。又即如是諸靜慮等具證得已,後更勝進修習圓滿,得隨所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澀,是名清淨。如來於此如其未得、如其已得,於所得中若劣、若勝,若彼假名、若彼所有增進邊際,如是一切皆如實知,故說如來普於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得無上智。如所成熟修證圓滿信等五根,成軟、中、上。當知是名,諸根勝劣。

 

若從他信以為其先。或觀諸法以為其先。成軟中上愛樂印解。當知是名種種勝解。若廣建立種種種性。或諸聲聞所有種性。或諸獨覺所有種性。或諸如來所有種姓。或有種種不定種性。或貪等行差別道理。乃至有情八十千行。當知此中名種種界。若即如是諸趣入門隨順正行。如貪行者修不淨觀。如聲聞地已廣宣說。當知此等名遍趣行。

若從他信以為其先,或觀諸法以為其先,成軟中上愛樂印解,當知是名種種勝解。若廣建立種種種性,或諸聲聞所有種性,或諸獨覺所有種性,或諸如來所有種姓,或有種種不定種性,或貪等行差別道理,乃至有情八十千行,當知此中名種種界。若即如是諸趣入門隨順正行,如貪行者修不淨觀,如聲聞地已廣宣說,當知此等名遍趣行。

 

復有異門。謂趣一切五趣之行。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復有異門。謂依種種黨類差別。更互相違各各異見。異欲諍論互相違背。諸外道類即諸沙門或婆羅門所有諸行。或餘一切品類差別。此世他世無罪趣行。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如迦羅摩經等廣說。

復有異門,謂趣一切五趣之行,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復有異門,謂依種種黨類差別,更互相違,各各異見、異欲諍論,互相違背,諸外道類,即諸沙門或婆羅門所有諸行;或餘一切品類差別,此世、他世無罪趣行;當知此等名遍趣行,如《迦羅摩經》等廣說。

 

若於種種有情眾中。謂於東方南西北方。種種名字假設安立品類差別。隨先過去所有自體。八言說句差別類中。隨念六種略所行行。有無量種宿住隨念。何等名為八言說句。謂如是名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苦樂差別。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壽量邊際。何等名為隨言說句。六種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剎帝利等色類差別。三者父母差別。四者飲食方軌。五者興盛衰損。六者壽量差別。

若於種種有情眾中,謂於東方南西北方,種種名字假設安立品類差別。隨先過去所有自體,八言說句差別類中,隨念六種略所行行,有無量種宿住隨念。何等名為八言說句?謂如是名、如是生類、如是種性、如是飲食、如是領受苦樂差別、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所有壽量邊際。何等名為隨言說句?六種略行:一者呼召假名、二者剎帝利等色類差別、三者父母差別、四者飲食方軌、五者興盛衰損、六者壽量差別。

 

由諸世間依憑如是八言說句六種略行。於自於他起言起說。此是我名此是彼名。我是剎帝利彼是剎帝利。我是婆羅門吠舍戍達羅。彼是婆羅門吠舍戍達羅。此是我母此是彼母。如說其母父亦如是。我食如是色類飲食。所謂酪漿羹飯糜等。彼食如是色類飲食。乃至廣說。我有如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彼有如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我住如是色類年齒。所謂或少或中或老。彼住如是色類年齒。乃至廣說。唯有爾所隨先過去所有自體。

由諸世間依憑如是八言說句、六種略行,於自於他,起言起說:此是我名,此是彼名;我是剎帝利,彼是剎帝利;我是婆羅門、吠舍、戍達羅,彼是婆羅門、吠舍、戍達羅;此是我母,此是彼母;如說其母,父亦如是;我食如是色類飲食,所謂酪漿羹飯糜等,彼食如是色類飲食,乃至廣說;我有如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彼有如是色類興衰差別而轉;我住如是色類年齒,所謂或少或中或老,彼住如是色類年齒,乃至廣說;唯有爾所隨先過去所有自體。

 

八言說句差別類中六種略行。過此無有餘言說句及以略行。是故唯於如是品類。發起隨念更無有增。即於此中若言說行所有行相。若言說句所有標說。及即於此隨起憶念。是故說言并相并說皆能隨念。此中靜慮說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攝受故。名為天眼。是極圓滿是善清淨靜慮果故。名極清淨。於其人中所有名字皆不相似。是故說言超過於人。欲界天中亦有生得名相似轉。清淨天眼人中亦無。

八言說句差別類中六種略行。過此,無有餘言說句及以略行。是故唯於如是品類,發起隨念,更無有增。即於此中,若言說行所有行相、若言說句所有標說,及即於此,隨起憶念。是故說言,并相并說,皆能隨念。此中靜慮,說名天住;眼依彼故,是彼果故,彼攝受故,名為天眼;是極圓滿,是善清淨靜慮果故,名極清淨。於其人中,所有名字皆不相似,是故說言超過於人。欲界天中亦有生得,名相似轉清淨天眼,人中亦無。

 

諸有情類臨欲終沒名為死時。住在中有名為生時。趣黑闇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陰闇夜故。名惡色。趣明白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及婆羅[-+]斯極鮮白衣。故名好色。諸惡色者。說名為劣。諸好色者。說名為妙。諸下劣者。名往惡趣。諸勝妙者名往善趣。

諸有情類臨欲終沒,名為死時;住在中有,名為生時。趣黑闇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生中有,如黑羺光及陰闇夜,故名惡色。趣明白者,由二種相起如是類意生中有,如晴明夜及婆羅[-+]斯極鮮白衣,故名好色。諸惡色者,說名為劣;諸好色者,說名為妙。諸下劣者,名往惡趣;諸勝妙者,名往善趣。

 

所有壞戒及彼等起。說名成就諸身語意三種惡行。有二邪見。謂壞見者所成邪見。誹謗一切及住彼意。異品類者所成邪見。誹謗賢聖。如是皆名謗賢聖者。由邪見故計著邪因及以邪果。由此為緣造作邪業。造邪業故所有法受或現受樂。於當來世受苦異熟。或現受苦於當來世受苦異熟。是故復說起諸邪見業法受因。彼雖成就其餘所有種種善法。而但由此往於惡趣。是故說言由此因緣。

所有壞戒及彼等起,說名成就諸身語意三種惡行。有二邪見,謂壞見者所成邪見誹謗一切;及住彼意,異品類者,所成邪見誹謗賢聖。如是皆名,謗賢聖者。由邪見故,計著邪因及以邪果,由此為緣,造作邪業。造邪業故,所有法受,或現受樂,於當來世受苦異熟;或現受苦,於當來世受苦異熟;是故復說起諸邪見業法受因。彼雖成就其餘所有種種善法,而但由此往於惡趣,是故說言由此因緣。

 

名色二種更互乖離。故名身壞。一切死中如是死者。最極下劣故。名極死。為欲開示那落迦想。是故說言墮險惡趣。為欲開示自性體事。是故復須說那落迦由非法行不平等行往趣於彼。故名為險。於此趣中觸諸苦觸。長時種種猛利無間受諸苦惱。平等出現故名惡趣。墮下分故。大深坑故。難救拔故。甚可悲故。極下賤故。以大綺言常悲怨故。說名為墮。由能發起上品厭離。是故唯說墮那落迦。當知此中若由此生。若得生已受諸苦惱。若受苦已復起所餘自業所作種種眾苦。如是一切由此諸想之所顯示。

名色二種,更互乖離,故名身壞。一切死中,如是死者,最極下劣,故名極死。為欲開示那落迦想,是故說言墮險惡趣。為欲開示自性體事,是故復須說那落迦。由非法行、不平等行,往趣於彼,故名為險。於此趣中,觸諸苦觸,長時種種猛利無間,受諸苦惱,平等出現,故名惡趣。墮下分故、大深坑故、難救拔故、甚可悲故、極下賤故、以大綺言常悲怨故,說名為墮。由能發起上品厭離,是故唯說墮那落迦。當知此中若由此生,若得生已受諸苦惱,若受苦已復起所餘自業所作種種眾苦,如是一切由此諸想之所顯示。

 

與上相違隨其所應一切白品。皆當了知。此差別者。善行為先所有諸趣名為善趣。受極樂故名樂。世界。一切諸漏所有隨眠無餘永斷。逮得能治勝無漏心勝無漏慧。是其最勝增上心攝增上慧攝。由漏盡故說名無漏心慧解脫。即此心慧二種解脫。於最後有說名內證。第六神通由依見道及依修道內所證故。既自證已如實了知。隨其所欲能為他說。是故說言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開覺我生盡等諸句差別。廣說如後攝異門分。應知其相。

與上相違,隨其所應一切白品,皆當了知。此差別者,善行為先所有諸趣,名為善趣,受極樂故,名樂世界。一切諸漏、所有隨眠,無餘永斷。逮得能治勝無漏心、勝無漏慧,是其最勝增上心攝、增上慧攝。由漏盡故,說名無漏,心、慧解脫。即此心、慧二種解脫,於最後有,說名內證第六神通;由依見道及依修道,內所證故。既自證已,如實了知,隨其所欲,能為他說,是故說言於現法中自證通慧,具足開覺我生盡等諸句差別。廣說如後《攝異門分》,應知其相。

 

參考資料:

(1) CBETA 電子佛典 Big5 App (http://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2) 法雲資訊網 - 瑜伽師地論 (http://fayun.org/index.php/yog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