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 (2)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 (2)

攝異門分之下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所有無常皆是苦者。義何謂耶。若有無常眾同分者。有生老等眾苦生起。若依諸觸有諸受者。彼皆變壞。生已尋滅故。說諸受皆悉是苦。若有生等苦法。及有壞等苦法。彼皆無我。自非我故。於是處所。亦無有我。由此攝受空無我行。

復次,所有無常皆是苦者,義何謂耶?若有無常眾同分者,有生老等眾苦生起。若依諸觸有諸受者,彼皆變壞,生已尋滅故,說諸受皆悉是苦。若有生等苦法,及有壞等苦法,彼皆無我。自非我故,於是處所,亦無有我。由此攝受空、無我行。

 

又解了者。聞所成慧。諸智論者如是說故。等解了者。思所成慧。審解了者。修所成慧。即於如是三慧行中所有諸忍。名為[/]樂。若等[/]樂。若遍[/]樂。又有無常隨觀斷隨觀離欲隨觀滅隨觀者。如聲聞地已廣分別。

又解了者:聞所成慧,諸智論者如是說故。等解了者:思所成慧。審解了者:修所成慧。即於如是三慧行中,所有諸忍名為喜樂、若等喜樂、若遍喜樂。又有無常隨觀、斷隨觀、離欲隨觀、滅隨觀者,如《聲聞地》已廣分別。

 

又無常力之所損害。乃至廣說。當知此中增一略文顯無常等差別。障礙差別為後如其所應。為欲獲得所未得者。最初得故。或先下劣有所證故。於上差別而作證者。謂於其斷而作證故。言觀察者。此說於慧。言審慮者。說三摩地。如理觀察者。此說二法無顛倒轉。雖實無有而顯現者。謂於此中實無樂故。虛者。空無我故。偽者。不淨故。不堅者。無常故。此則顯示無四顛倒。

又無常力之所損害,乃至廣說。當知此中增一略文,顯無常等差別,障礙差別為後,如其所應。為欲獲得所未得者:最初得故,或先下劣有所證故。於上差別而作證者:謂於其斷而作證故。言觀察者:此說於慧。言審慮者:說三摩地。如理觀察者:此說二法無顛倒轉。雖實無有而顯現者:謂於此中實無樂故。虛者:空無我故。偽者:不淨故。不堅者:無常故。此則顯示,無四顛倒。

 

復次色如聚沫者。速增減故。水界生故。思飲食味水所生故。不可揉捼故。非如泥團可令轉變造作餘物。是故說言不可揉捼。又實非聚似聚顯現。能發起一有情解故。受喻浮泡者。三和合生不久堅住相似法故。言如地者。所謂諸根彼生依故。言如雲者。謂諸境界。言如雨者。所謂諸識。如雨擊者。所謂諸觸。如浮泡者。所謂諸受速疾起謝不堅住故。

復次,色如聚沫者:速增減故,水界生故,思、飲、食味水所生故,不可揉捼故。非如泥團可令轉變造作餘物,是故說言不可揉捼。又實非聚,似聚顯現,能發起一有情解故。受喻浮泡者:三和合生,不久堅住相似法故。言如地者:所謂諸根彼生依故。言如雲者:謂諸境界。言如雨者:所謂諸識。如雨擊者:所謂諸觸。如浮泡者:所謂諸受速疾起謝,不堅住故。

 

想同陽焰者。飆動性故。無量種相變易生故。令於所緣發顛倒故。令其境界極顯了故。由此分別男女等相成差別故。云何行類芭蕉。如明眼人者。謂聖弟子。言利刃者。謂妙慧刀。言入林者。謂於五趣舉意攀緣種種自性眾苦差別同樹法故。為取端直芭蕉柱者。謂為作者受者我見。截其根者。謂斷我見。[*]折葉者。委細簡擇唯有種種思等諸行差別法故。

想同陽焰者:焰動性故,無量種相變易生故,令於所緣發顛倒故,令其境界極顯了故。由此分別男女等相成差別故。云何行類芭蕉?如明眼人者:謂聖弟子。言利刃者:謂妙慧刀。言入林者:謂於五趣,舉意攀緣;種種自性眾苦差別,同樹法故。為取端直芭蕉柱者:謂為作者、受者我見。截其根者:謂斷我見。[*]折葉者:委細簡擇,唯有種種思等諸行差別法故。

 

彼於其中都無所獲者。謂彼經時無堅住故。何況堅實者。何況有餘常恒實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見。云何識如幻事。言幻士者。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衢道者。住四識住。造作四種幻化事者。謂象馬等。如象身等雖現可見。而無真實象身等事。如是應知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識住。雖有作者及受者等我相可見。然無真實我性可得。又識於內隱其實性。外現異相猶如幻像。

彼於其中都無所獲者:謂彼經時無堅住故。何況堅實者:何況有餘常恒實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見?云何識如幻事?言幻士者: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衢道者:住四識住。造作四種幻化事者:謂象、馬等,如象身等雖現可見,而無真實象身等事。如是應知: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識住,雖有作者及受者等我相可見,然無真實我性可得。又識於內隱其實性,外現異相,猶如幻像

 

復次已說白品異門。黑品異門我今當說。嗢拖南曰。 生老死藏等  可欣等煩惱 廣說貪瞋癡  少等差別等  所言生者。謂初結生。即名色位等生。則是胎藏圓滿。出謂出胎。現謂嬰孩乃至少年及中年位。起者。乃至極老年位。又蘊得者。謂名色位界得。即是於此位中彼種子得。言處得者。名色增長六處圓滿。諸蘊現者。謂從出胎乃至老位。命根起者。捨故眾同分。取新眾同分。

復次,已說白品異門。黑品異門我今當說。嗢拖南曰:「生老死藏等,可欣等煩惱,廣說貪瞋癡,少等差別等。」  所言生者:謂初結生,即名色位。等生:則是胎藏圓滿。出:謂出胎,現謂嬰孩乃至少年及中年位。起者:乃至極老年位。又蘊得者:謂名色位。界得:即是於此位中,彼種子得。言處得者:名色增長,六處圓滿。諸蘊現者:謂從出胎乃至老位。命根起者:捨故眾同分,取新眾同分。

 

復次言蹎蹶者。年衰邁時行步去來多僵仆故。言皓首者。髮毛變改白銀色故。言[-+]多者。皮緩皺故。言衰熟者。年衰邁時即彼黃皴無光澤故。言朽壞者。勢力勇健皆無有故。脊傴曲者。身形前僂憑杖行故。多諸黑子莊嚴身者。青黑雜黶遍支體故。

復次,言蹎蹶者:年衰邁時,行步去來多僵仆故。言皓首者:髮毛變改白銀色故。言[-+]多者:皮緩皺故。言衰熟者:年衰邁時,即彼黃皴無光澤故。言朽壞者:勢力、勇健皆無有故。脊傴曲者:身形前僂,憑杖行故。多諸黑子莊嚴身者:青黑雜黶遍支體故。

 

言惛耄者。於所作事經行住等無多能故。言羸劣者。諸根於境無多能故。言衰退者。念智慧等無多能故。遍衰退者。即諸根等經彼彼念。瞬息等位漸損減故。諸根熟者。即彼衰廢無堪能故。諸行朽者。根所依處時經久故。體腐敗者。即彼所說性衰變故。

言惛耄者:於所作事經行住等,無多能故。言羸劣者:諸根於境,無多能故。言衰退者:念、智慧等,無多能故。遍衰退者:即諸根等經彼彼念,瞬息等位,漸損減故。諸根熟者:即彼衰廢無堪能故。諸行朽者:根所依處時經久故。體腐敗者:即彼所說性衰變故。

 

復次殞者。捨身形故。終者。臨死時故。喪者。若於是時屍骸猶在。歿者。若於是時屍骸殄滅。又喪者。據色身故。沒者。據名身故。壽退煖退者。將欲終時餘心處在。命根滅者。一切壽量皆窮盡故。死者。其識棄捨心胸處故。殂落者。從死已後或一七日。或復經於二三七日。

復次,殞者:捨身形故。終者:臨死時故。喪者:若於是時屍骸猶在。歿者:若於是時屍骸殄滅。又喪者:據色身故。沒者:據名身故。壽退、煖退者:將欲終時餘心處在。命根滅者:一切壽量皆窮盡故。死者:其識棄捨心胸處故。殂落者:從死已後,或一七日,或復經於二三七日。

 

復次一切愚夫異生於其六處由執我故名藏。執我所故名護。由薩迦耶以為根本。各異世間見趣差別。我慢增上愛現行故名覆。於順樂受所有六處。有貪欲故名味。於順苦受所有六處。有瞋恚故名結。於順不苦不樂受所有六處。有愚癡故名合。於過去世所有六處。有顧戀故名隨眠。於未來世所有六處。有希望故名繫屬。

復次,一切愚夫異生,於其六處,由執我故名藏,執我所故名護。由薩迦耶以為根本,各異世間見趣差別,我慢增上愛現行故名覆。於順樂受所有六處,有貪欲故名味。於順苦受所有六處,有瞋恚故名結。於順不苦不樂受所有六處,有愚癡故名合。於過去世所有六處,有顧戀故名隨眠。於未來世所有六處,有希望故名繫屬。

 

於現在世所有六處。有耽染故名執著。於自攝受他身六處。執為我所。於劣中勝非自攝受他身六處。依慢種類發起於慢。於不定地欲界所繫。發起後後所有希求。於其定地色無色繫。如其所應。由廣大微妙故。發起厚重。依在家品色聲香味觸。由愛味眷屬所隨逐故。發起甘味。依出家品六處。由懈怠放逸煩惱故。遍於一切不能捨離。

於現在世所有六處,有耽染故名執著。於自攝受他身六處,執為我所。於劣、中、勝,非自攝受他身六處,依慢種類,發起於慢。於不定地欲界所繫,發起後後所有希求。於其定地色、無色繫,如其所應,由廣大、微妙故,發起厚重。依在家品,色聲香味觸,由愛味眷屬所隨逐故,發起甘味。依出家品,六處由懈怠、放逸、煩惱故,遍於一切不能捨離。

 

復次可欣可樂可愛可意者。當知此四句略顯可愛事。此可愛事略有三種。一可希求事。二可尋思事。三可耽著事。未來可愛事可希求故。名為可欣。過去可愛事唯可欲故唯可樂故。名為可樂。

復次,可欣、可樂、可愛、可意者:當知此四句,略顯可愛事。此可愛事略有三種:一可希求事、二可尋思事、三可耽著事。未來可愛事可希求故,名為可欣。過去可愛事,唯可欲故、唯可樂故,名為可樂。

 

現在可愛事略有二種。一境界事。二領受事。若境界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愛。若領受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意。如是所說諸可愛事。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境界或領受。有差別故。或名可希求事。或名可尋思事。或名可耽著事。是故宣說如是一切諸句差別。

現在可愛事,略有二種:一境界事、二領受事。若境界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愛。若領受事可愛樂故,名為可意。如是所說諸可愛事,或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或境界、或領受,有差別故,或名可希求事、或名可尋思事、或名可耽著事,是故宣說如是一切諸句差別。

 

又可欣者約未來世。可希求故。可樂者。約現在世。現可欲樂無厭足故。可意者。約過去世。隨念可意而追憶故。可愛者。約妙色相。貫通三世皆可愛故。又可欲者。悅意記念故。欲所引者。欲界繫故。或復隨順二種差別受用欲故。可染著者。貪處所故。

又可欣者:約未來世,可希求故。可樂者:約現在世,現可欲樂無厭足故。可意者:約過去世,隨念可意而追憶故。可愛者:約妙色相,貫通三世皆可愛故。又可欲者:悅意記念故。欲所引者:欲界繫故,或復隨順二種差別受用欲故。可染著者:貪處所故。

 

復次於五種事能和合故。說名為結。五種事者。一所結事。二能結事。三罪過事。四等流事。五趣向事。諸結所緣名所結事。所以者何。由愛恚等各於所緣隨相差別而和合故。即彼諸結展轉相引而和合故。名能結事。諸結因緣於現法中能生過罪。乃至領受。從彼所生心法憂苦。由此因緣能和合故。名罪過事。為當來世猛利貪等生成之因而和合故。名等流事。能生五趣於諸趣中能和合故。名趣向事。

復次,於五種事能和合故,說名為結。五種事者:一所結事、二能結事、三罪過事、四等流事、五趣向事。諸結所緣,名所結事。所以者何?由愛恚等,各於所緣隨相差別而和合故。即彼諸結展轉相引而和合故,名能結事。諸結因緣於現法中能生過罪,乃至領受從彼所生心法憂苦,由此因緣能和合故,名罪過事。為當來世猛利貪等生成之因而和合故,名等流事。能生五趣於諸趣中能和合故,名趣向事。

 

由此因緣自行惡行。遭他笞罰縛錄訶罵驅擯害等種種眾苦而生起故。名能自損。若不自遭令他遭故。名能損他。若由彼故自他俱遭。名能俱損。能生現法罪者。謂由彼故遭如所說種種苦事。然不決定往諸惡趣。能生後法罪者。謂由彼故雖於現法他所不知。然能為因往諸惡趣。能生現法後法罪者。謂具二種。於現法中多懷染著。所欲不遂廣生種種心法憂苦。復於當來往諸惡趣。

由此因緣自行惡行,遭他笞罰、縛錄、訶罵、驅擯、害等種種眾苦而生起故,名能自損。若不自遭,令他遭故,名能損他。若由彼故,自他俱遭,名能俱損。能生現法罪者:謂由彼故,遭如所說種種苦事,然不決定往諸惡趣。能生後法罪者:謂由彼故,雖於現法他所不知,然能為因往諸惡趣。能生現法、後法罪者:謂具二種;於現法中多懷染著,所欲不遂,廣生種種心法憂苦,復於當來往諸惡趣。

 

結雖無量就勝而言略有九結。又約不隨所欲義故。說有三縛。謂貪瞋癡依三受故。由彼因緣雖欲脫彼而不能脫。故名為縛。又煩惱品麤重種子之所隨逐。說名隨眠。是隨縛義是微細義。取其根本但有七種。又從煩惱生故。親近煩惱故。隨惱亂心故。名隨煩惱。除七隨眠。所餘一切染污心法。皆隨煩惱。又現起相續無斷絕義。說名為纏。纏有八種。謂無慚等。

結雖無量,就勝而言,略有九結。又約不隨所欲義故,說有三縛,謂貪瞋癡依三受故。由彼因緣,雖欲脫彼,而不能脫,故名為縛。又煩惱品麤重種子之所隨逐,說名隨眠,是隨縛義、是微細義。取其根本,但有七種。又從煩惱生故,親近煩惱故,隨惱亂心故,名隨煩惱。除七隨眠,所餘一切染污心法,皆隨煩惱。又現起相續無斷絕義,說名為纏。纏有八種,謂無慚等。

 

又彼能令轉成上品相續起故。能令身心無堪能故。說為株杌。如舄鹵田不任耕植。又處所別故。彼所生疑有差別故。說五心株。貪等別故。說有三種。又彼能令不清淨故。說名為垢。又於諸處門常流注故。名為你伽。常能害故。亦名你伽。又彼能令不寂靜故。說名為箭。如被毒箭若未拔時多不寂靜。

又彼能令轉成上品相續起故,能令身心無堪能故,說為株杌,如舄鹵田不任耕植。又處所別故,彼所生疑有差別故,說五心株。貪等別故,說有三種。又彼能令不清淨故,說名為垢。又於諸處門常流注故,名為彌伽。常能害故,亦名彌伽。又彼能令不寂靜故,說名為箭;如被毒箭,若未拔時,多不寂靜。

 

又能障捨故有戲論故。名為所有。又非法行不平等行現在前故。說名惡行。又能等起一切煩惱諸惡行故。說名為根。又能出生當來生故。說名為漏。又既生已由老死等令匱乏故。說名為匱。又非愛合會所愛乖離。貪求利養所燒然故。說名為燒。又能令愁歎憂苦惱故。說名為惱。又能令順流而漂溺故。說名暴流。

又能障捨故,有戲論故,名為所有。又非法行、不平等行現在前故,說名惡行。又能等起一切煩惱諸惡行故,說名為根。又能出生當來生故,說名為漏。又既生已,由老死等令匱乏故,說名為匱。又非愛合會,所愛乖離,貪求利養所燒然故,說名為燒。又能令愁歎憂苦惱故,說名為惱。又能令順流而漂溺故,說名暴流。

 

又依前際能為現法生死流轉勝方便故。說名為軛。又依現在能為未來勝方便故。說名為取。又難解故。說名為繫。又於所知事能障智故。說名為蓋。又望色無色界。欲界為下分。望其修道。見道為下分。由約此二下分差別。隨其所應說名五下分障。亦名五下分結。與此相違當知說有五上分結。

又依前際,能為現法生死流轉勝方便故,說名為軛。又依現在,能為未來勝方便故,說名為取。又難解故,說名為繫。又於所知事能障智故,說名為蓋。又望色、無色界,欲界為下分;望其修道,見道為下分。由約此二下分差別,隨其所應,說名五下分障,亦名五下分結。與此相違,當知說有五上分結。

 

又言林者。能生種種苦蘊。體性由親愛故彼得增長。說名稠林。又能發起諸鬥訟等種種忿競故。名為諍。明所治故。說名為黑。能引苦故。說名無義。無所用故。說名弊。下性染污故。說名有罪。不應習近故。說名應遠離。毀犯所受清淨戒故。名突尸羅。

又言林者:能生種種苦蘊體性,由親愛故彼得增長,說名稠林。又能發起諸鬥訟等種種忿競故,名為諍。明所治故,說名為黑。能引苦故,說名無義。無所用故,說名弊下。性染污故,說名有罪。不應習近故,說名應遠離。毀犯所受清淨戒故,名突尸羅。

 

又惡法者。謂極猛利無慚無愧。不信佛等毀謗賢聖。邪見相應故。或復種種惡法現行故。又有貪欲瞋恚心等。乃至廣說。當知此中內朽敗者。外持沙門相故。內無沙門法故。猶如大木外皮堅妙內被蟲食虛無有實。

又惡法者:謂極猛利無慚、無愧,不信佛等,毀謗賢聖,邪見相應故。或復種種惡法現行故,又有貪欲、瞋恚心等,乃至廣說。當知此中,內朽敗者:外持沙門相故,內無沙門法故,猶如大木外皮堅妙,內被蟲食,虛無有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