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2)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六 (2)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處自他利品第三之餘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云何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謂一切聲聞獨覺。若無漏智。若能引無漏智。若無漏後得世間智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由緣此為境。從煩惱障智得清淨。於當來世無障礙住。是故說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四聖諦。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即於如是四聖諦義。極善思擇證入現觀。入現觀已如實智生。此諦現觀。聲聞獨覺能觀唯有諸蘊可得。除諸蘊外我不可得。數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故。數習異蘊補特伽羅無性見故。發生如是聖諦現觀。

云何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謂一切聲聞獨覺,若無漏智,若能引無漏智,若無漏後得世間智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由緣此為境,從煩惱障智得清淨,於當來世無障礙住,是故說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四聖諦:一苦聖諦、二集聖諦、三滅聖諦、四道聖諦。即於如是四聖諦義,極善思擇,證入現觀。入現觀已,如實智生。此諦現觀,聲聞獨覺能觀,唯有諸蘊可得,除諸蘊外,我不可得。數習緣生諸行生滅相應慧故,數習異蘊補特伽羅無性見故,發生如是聖諦現觀。

 

云何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謂於所知能礙智故名所知障。從所知障得解脫智所行境界。當知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諸菩薩諸佛世尊入法無我。入已善淨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為最第一真如無上所知邊際。齊此一切正法思擇皆悉退還不能越度。又安立此真實義相。當知即是無二所顯。所言二者。謂有非有。

云何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謂於所知能礙智故,名所知障。從所知障得解脫智所行境界,當知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此復云何?謂諸菩薩、諸佛世尊,入法無我,入已善淨,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假說自性,平等平等無分別智所行境界。如是境界為最第一真如無上所知邊際,齊此一切正法思擇皆悉退還不能越度。又安立此真實義相,當知即是無二所顯。所言二者,謂有、非有。

 

此中有者。謂所安立假說自性。即是世間長時所執。亦是世間一切分別戲論根本。或謂為色受想行識。或謂眼耳鼻舌身意。或復謂為地水火風。或謂色聲香味觸法。或謂為善不善無記。或謂生滅。或謂緣生。或謂過去未來現在。或謂有為或謂無為。或謂此世或謂他世。或謂日月。或復謂為所見所聞所覺所知。所求所得意隨尋伺。最後乃至或謂涅槃。如是等類是諸世間共了諸法假說自性。是名為有。

此中有者,謂所安立假說自性,即是世間長時所執,亦是世間一切分別戲論根本。或謂為色受想行識,或謂眼耳鼻舌身意,或復謂為地水火風,或謂色聲香味觸法,或謂為善不善無記,或謂生滅,或謂緣生,或謂過去未來現在,或謂有為,或謂無為,或謂此世,或謂他世,或謂日月,或復謂為所見、所聞、所覺、所知、所求、所得意隨尋伺,最後乃至或謂涅槃。如是等類,是諸世間共了諸法假說自性,是名為有。

 

言非有者。謂即諸色假說自性。乃至涅槃假說自性。無事無相假說所依。一切都無假立言說。依彼轉者皆無所有。是名非有。先所說有今說非有。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遠離二邊亦名無上。佛世尊智於此真實已善清淨。諸菩薩智於此真實學道所顯。

言非有者,謂即諸色假說自性,乃至涅槃假說自性,無事無相假說所依,一切都無。假立言說,依彼轉者皆無所有,是名非有。先所說有,今說非有,有及非有,二俱遠離,法相所攝真實性事,是名無二。由無二故,說名中道。遠離二邊,亦名無上。佛世尊智於此真實已善清淨,諸菩薩智於此真實學道所顯。

 

又即此慧是諸菩薩能得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方便。何以故。以諸菩薩處於生死。彼彼生中修空勝解。善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又能如實了知生死。不於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若諸菩薩不能如實了知生死。則不能於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深心棄捨。不能棄捨諸煩惱故。便雜染心受諸生死。由雜染心受生死故。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若諸菩薩於其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尚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況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即此慧,是諸菩薩能得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方便。何以故?以諸菩薩處於生死,彼彼生中修空勝解,善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又能如實了知生死,不於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若諸菩薩不能如實了知生死,則不能於貪瞋癡等一切煩惱深心棄捨。不能棄捨諸煩惱故,便雜染心受諸生死。由雜染心受生死故,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若諸菩薩於其生死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尚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諸有情,況能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諸菩薩由習如是空勝解故。則於涅槃不深怖畏。亦於涅槃不多願樂。若諸菩薩深怖涅槃。即便於彼涅槃資糧不能圓滿。由於涅槃深怖畏故不見涅槃勝利功德。由不見故便於涅槃遠離一切清淨勝解。若諸菩薩於其涅槃多住願樂。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則便不能成熟佛法及諸有情。

又諸菩薩由習如是空勝解故,則於涅槃不深怖畏,亦於涅槃不多願樂。若諸菩薩深怖涅槃,即便於彼涅槃資糧不能圓滿。由於涅槃深怖畏故,不見涅槃勝利功德;由不見故,便於涅槃遠離一切清淨勝解。若諸菩薩於其涅槃多住願樂,是則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則便不能成熟佛法及諸有情。

 

當知此中若不如實了知生死。即雜染心流轉生死。若於生死深心厭離。即便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深心怖畏即於能證涅槃資糧不能圓滿。若於涅槃多住願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無大方便。若能如實了知生死。即無染心流轉生死。

當知此中,若不如實了知生死,即雜染心流轉生死。若於生死深心厭離,即便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深心怖畏,即於能證涅槃資糧不能圓滿。若於涅槃多住願樂,即便速疾入般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無大方便。若能如實了知生死,即無染心流轉生死。

 

若於生死不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即不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不深怖畏。即能圓滿涅槃資糧。雖於涅槃見有微妙勝利功德。而不深願速證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方便。是大方便依止最勝空性勝解。是故菩薩修習學道所攝最勝空性勝解。名為能證如來妙智廣大方便。

若於生死不以無常等行深心厭離,即不速疾入般涅槃。若於涅槃不深怖畏,即能圓滿涅槃資糧。雖於涅槃見有微妙勝利功德,而不深願速證涅槃,是諸菩薩於證無上正等菩提有大方便。是大方便依止最勝空性勝解,是故菩薩修習學道所攝最勝空性勝解,名為能證如來妙智廣大方便。

 

又諸菩薩由能深入法無我智。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如實知已達無少法及少品類可起分別。唯取其事唯取真如。不作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於義。如是菩薩行勝義故。於一切法平等。平等以真如慧如實觀察。於一切處具平等見具平等心得最勝捨。依止此捨於諸明處一切善巧勤修習時。雖復遭遇一切劬勞一切苦難。而不退轉。速疾能令身無勞倦。心無勞倦。於諸善巧速能成辦得大念力。不因善巧而自貢高。亦於他所無有祕吝。於諸善巧心無怯弱。有所堪能所行無礙。具足堅固甲冑加行。

又諸菩薩由能深入法無我智,於一切法離言自性。如實知已,達無少法及少品類可起分別。唯取其事,唯取真如,不作是念:此是唯事,是唯真如,但行於義。如是菩薩行勝義故,於一切法平等平等。以真如慧如實觀察,於一切處具平等見、具平等心,得最勝捨。依止此捨,於諸明處一切善巧勤修習時,雖復遭遇一切劬勞、一切苦難,而不退轉,速疾能令身無勞倦、心無勞倦。於諸善巧,速能成辦得大念力。不因善巧而自貢高,亦於他所無有祕吝。於諸善巧心無怯弱,有所堪能。所行無礙,具足堅固甲冑加行。

 

是諸菩薩於生死中如如流轉遭大苦難。如是如是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堪能增長。如如獲得尊貴殊勝。如是如是於諸有情憍慢漸減。如如證得智慧殊勝。如是如是倍於他所難詰諍訟諠雜語論本惑隨惑犯禁現行。能數觀察深心棄捨。如如功德展轉增長。如是如是轉覆自善不求他知。亦不希求利養恭敬。如是等類菩薩所有眾多勝利。是菩提分隨順菩提皆依彼智。是故一切已得菩提當得今得。皆依彼智。除此更無若劣若勝。

是諸菩薩於生死中,如如流轉遭大苦難,如是如是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堪能增長。如如獲得尊貴殊勝,如是如是於諸有情憍慢漸減。如如證得智慧殊勝,如是如是倍於他所難詰諍訟,諠雜語論,本惑隨惑,犯禁現行,能數觀察深心棄捨。如如功德展轉增長,如是如是轉覆自善,不求他知,亦不希求利養恭敬。如是等類菩薩所有眾多勝利,是菩提分。隨順菩提皆依彼智,是故一切已得菩提、當得、今得,皆依彼智。除此,更無若劣、若勝。

 

又諸菩薩乘御如是無戲論理。獲得如是眾多勝利。為自成熟諸佛法故。為成熟他三乘法故。修行正行。彼於如是修正行時。於自身財遠離貪愛。於諸眾生學離貪愛能捨身財。唯為利益諸眾生故。又能防護極善防護。由身語等修學律儀。性不樂惡性極賢善。又能忍他一切侵惱。於行惡者能學堪忍性薄瞋忿不侵惱他。

又諸菩薩乘御如是無戲論理,獲得如是眾多勝利,為自成熟諸佛法故,為成熟他三乘法故,修行正行。彼於如是修正行時,於自身財遠離貪愛,於諸眾生學離貪愛能捨身財,唯為利益諸眾生故。又能防護極善防護,由身語等修學律儀,性不樂惡,性極賢善。又能忍他一切侵惱,於行惡者能學堪忍,性薄瞋忿,不侵惱他。

 

又能勤修一切明處令其善巧。為斷眾生一切疑難。為惠眾生諸饒益事。為自攝受一切智因。又能於內安住其心令心善定。於心安住常勤修學。為淨修治四種梵住。為能遊戲五種神通。為能成立利眾生事。為欲除遣精勤修學一切善巧所生勞倦。又性黠慧成極真智。為極真智常勤修學。為自當來般涅槃故修習大乘。

又能勤修一切明處令其善巧,為斷眾生一切疑難,為惠眾生諸饒益事,為自攝受一切智因。又能於內安住其心,令心善定,於心安住,常勤修學,為淨修治四種梵住,為能遊戲五種神通,為能成立利眾生事,為欲除遣精勤修學一切善巧所生勞倦。又性黠慧成極真智,為極真智常勤修學,為自當來般涅槃故,修習大乘。

 

又諸菩薩即於如是修正行時。於具功德諸有情所。常樂現前供養恭敬。於具過失諸有情所。常樂現前發起最勝悲心愍心。隨能隨力令彼除斷所有過失。於己有怨諸有情所常起慈心。隨能隨力無諂無誑。作彼種種利益安樂。令彼怨者意樂加行所有過失及怨嫌心自然除斷。於己有恩諸有情所。善知恩故若等若增現前酬報。隨能隨力如法令其意望滿足。

又諸菩薩即於如是修正行時,於具功德諸有情所,常樂現前供養恭敬。於具過失諸有情所,常樂現前發起最勝悲心、愍心,隨能隨力,令彼除斷所有過失。於己有怨諸有情所,常起慈心,隨能隨力無諂無誑,作彼種種利益安樂,令彼怨者意樂加行所有過失及怨嫌心自然除斷。於己有恩諸有情所,善知恩故,若等若增現前酬報,隨能隨力如法令其意望滿足。

 

雖無力能彼若求請。即於彼彼所作事業。示現殷重精勤營務。終不頓止彼所希求。云何令彼知我無力非無欲樂。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乘御無戲論理。依極真智修正加行。以何道理應知諸法離言自性。謂一切法假立自相。或說為色或說為受。如前廣說。乃至涅槃當知一切唯假建立非有自性。亦非離彼別有自性。是言所行是言境界。如是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說。亦非一切都無所有。

雖無力能,彼若求請,即於彼彼所作事業,示現殷重精勤營務,終不頓止彼所希求。云何令彼知我無力非無欲樂?如是等類,當知名為菩薩乘御無戲論理,依極真智修正加行。以何道理應知諸法離言自性?謂一切法假立自相,或說為色,或說為受,如前廣說,乃至涅槃。當知一切,唯假建立,非有自性,亦非離彼,別有自性,是言所行,是言境界。如是諸法非有自性,如言所說,亦非一切都無所有。

 

如是非有。亦非一切都無所有。云何而有。謂離增益實無妄執。及離損減實有妄執。如是而有。即是諸法勝義自性。當知唯是無分別智所行境界。若於諸法諸事隨起言說。即於彼法彼事有自性者。如是一法一事應有眾多自性。何以故。以於一法一事制立眾多假說而詮表故。亦非眾多假說詮表決定可得。謂隨一假說於彼法彼事有體有分有其自性。非餘假說。是故一切假說若具不具。於一切法於一切事皆非有體有分有其自性。

如是非有,亦非一切都無所有。云何而有?謂離增益實無妄執,及離損減實有妄執,如是而有,即是諸法勝義自性,當知唯是無分別智所行境界。若於諸法、諸事隨起言說,即於彼法、彼事有自性者,如是一法、一事應有眾多自性。何以故?以於一法一事制立眾多假說而詮表故,亦非眾多假說詮表決定可得。謂隨一假說,於彼法彼事,有體有分,有其自性,非餘假說。是故一切假說,若具、不具於一切法於一切事,皆非有體有分有其自性。

 

又如前說色等諸法。若隨假說有自性者。要先有事然後隨欲制立假說。先未制立彼假說時。彼法彼事應無自性。若無自性無事制立假說詮表。不應道理假說詮表既無所有。彼法彼事隨其假說而有自性。不應道理。又若諸色未立假說詮表。已前先有色性。後依色性制立假說攝取色者。是則離色假說詮表。於色想法於色想事應起色覺。而實不起。由此因緣由此道理。當知諸法離言自性。如說其色。如是受等如前所說。乃至涅槃應知亦爾。

又如前說色等諸法,若隨假說有自性者,要先有事,然後隨欲制立假說。先未制立彼假說時,彼法彼事應無自性;若無自性,無事制立假說詮表,不應道理。假說詮表既無所有,彼法彼事隨其假說而有自性,不應道理。又若諸色未立假說詮表已前先有色性,後依色性制立假說攝取色者,是則離色假說詮表,於色想法、於色想事應起色覺,而實不起。由此因緣由此道理,當知諸法離言自性。如說其色,如是受等如前所說,乃至涅槃,應知亦爾。

 

有二種人。於佛所說法毘奈耶。俱為失壞。一者於色等法於色等事。謂有假說自性自相。於實無事起增益執。二者於假說相處於假說相依離言自性勝義法性。謂一切種皆無所有。於實有事起損減執。於實無事起增益執。妄立法者所有過失已具如前顯了開示。於色等法實無事中。起增益執有過失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

有二種人,於佛所說法毘奈耶,俱為失壞。一者於色等法、於色等事,謂有假說自性自相,於實無事,起增益執。二者於假說相處、於假說相依,離言自性勝義法性,謂一切種皆無所有,於實有事,起損減執。於實無事起增益執,妄立法者所有過失,已具如前顯了開示。於色等法實無事中,起增益執有過失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

 

於色等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壞諸法者所有過失。由是過失。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我今當說。謂若於彼色等諸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即無真實亦無虛假。如是二種皆不應理。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為壞諸法者。

於色等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壞諸法者所有過失,由是過失,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我今當說。謂若於彼色等諸法實有唯事,起損減執,即無真實,亦無虛假,如是二種皆不應理。譬如要有色等諸蘊,方有假立補特伽羅,非無實事,而有假立補特伽羅。如是要有色等諸法,實有唯事,方可得有色等諸法假說所表,非無唯事而有色等假說所表。若唯有假,無有實事,既無依處,假亦無有,是則名為壞諸法者。

 

如有一類聞說難解大乘相應空性相應未極顯了密意趣義甚深經典。不能如實解所說義。起不如理虛妄分別。由不巧便所引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唯假是為真實。若作是觀名為正觀。彼於虛假所依處所實有唯事。撥為非有。是則一切虛假皆無。何當得有一切唯假是為真實。由此道理彼於真實及以虛假二種俱謗都無所有。由謗真實及虛假故。當知是名最極無者。

如有一類,聞說難解大乘相應空性相應,未極顯了密意趣義甚深經典。不能如實解所說義,起不如理虛妄分別,由不巧便所引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一切唯假是為真實,若作是觀名為正觀。彼於虛假所依處所實有唯事,撥為非有,是則一切虛假皆無,何當得有一切唯假是為真實。由此道理,彼於真實及以虛假二種俱謗都無所有,由謗真實及虛假故,當知是名最極無者。

 

如是無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共語不應共住。如是無者能自敗壞。亦壞世間隨彼見者。世尊依彼密意說言。寧如一類起我見者。不如一類惡取空者。何以故。起我見者。唯於所知境界迷惑。不謗一切所知境界。不由此因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不為虛誑不作稽留。於法於諦亦能建立。於諸學處不生慢緩。惡取空者亦於所知境界迷惑。亦謗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能為虛誑亦作稽留。於法於諦不能建立。於諸學處極生慢緩。如是損減實有事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

如是無者,一切有智同梵行者,不應共語,不應共住。如是無者,能自敗壞,亦壞世間隨彼見者。世尊依彼密意說言:寧如一類起我見者,不如一類惡取空者。何以故?起我見者:唯於所知境界迷惑,不謗一切所知境界,不由此因,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不為虛誑,不作稽留。於法於諦亦能建立,於諸學處不生慢緩。惡取空者:亦於所知境界迷惑,亦謗一切所知境界,由此因故,墮諸惡趣。於他求法求苦解脫,能為虛誑,亦作稽留。於法於諦不能建立,於諸學處極生慢緩。如是損減實有事者,於佛所說法毘奈耶甚為失壞。

 

云何名為惡取空者。謂有沙門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為惡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可說為空。若說一切都無所有。何處何者何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說為空。是故名為惡取空者。

云何名為惡取空者?謂有沙門或婆羅門,由彼故空亦不信受,於此而空亦不信受,如是名為惡取空者。何以故?由彼故空,彼實是無;於此而空,此實是有;由此道理可說為空。若說一切都無所有,何處、何者、何故名空,亦不應言由此、於此即說為空,是故名為惡取空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