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1)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 (1)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復有異門。謂清淨智一切智無滯智。一切煩惱并諸習氣無餘永害。遍一切種不染無明無餘永斷。是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煩惱并諸習氣畢竟斷故。名清淨智。於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智無礙轉。名一切智。

云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復有異門,謂清淨智、一切智、無滯智、一切煩惱并諸習氣無餘永害、遍一切種不染無明無餘永斷,是名無上正等菩提。一切煩惱并諸習氣,畢竟斷故,名清淨智。於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智無礙轉,名一切智。

 

界有二種。一者世界。二者有情界。事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即此有為無為二事無量品別。名一切品。謂自相展轉種類差別故。共相差別故。因果差別故。界趣差別故。善不善無記等差別故。時有三種。一過去。二未來。三現在。即於如是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如實知故。名一切智。無滯智者。暫作意時。遍於一切無礙速疾無滯智轉。不由數數作意思惟。依一作意遍了知故。

界有二種:一者世界、二者有情界。事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即此有為、無為二事,無量品別,名一切品:謂自相展轉種類差別故、共相差別故、因果差別故、界趣差別故、善不善無記等差別故。時有三種:一過去、二未來、三現在。即於如是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如實知故,名一切智。無滯智者:暫作意時遍於一切,無礙速疾,無滯智轉,不由數數作意思惟,依一作意遍了知故。

 

復有異門。謂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來無諍願智無礙解等。是名無上正等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謂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氣。一切種妙智。是諸佛法建立品中當廣分別。如是菩提名為最勝。七種最勝共相應故。由是因緣於諸菩提最為殊勝。

復有異門,謂百四十不共佛法、及如來無諍願智、無礙解等,是名無上正等菩提。百四十不共佛法者:謂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四一切種清淨、十力、四無所畏、三念住、三不護、大悲、無忘失法、永害習氣、一切種妙智,是諸佛法《建立品》中當廣分別,如是菩提名為最勝。七種最勝共相應故,由是因緣,於諸菩提最為殊勝。

 

云何名為七種最勝。一者所依最勝。二者正行最勝。三者圓滿最勝。四者智最勝。五者威力最勝。六者斷最勝。七者住最勝。由諸如來以三十二大丈夫相等莊嚴其身故。名所依最勝。由諸如來自利利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令諸天人獲得義利利益安樂而行正行故。名正行最勝。

云何名為七種最勝?一者所依最勝、二者正行最勝、三者圓滿最勝、四者智最勝、五者威力最勝、六者斷最勝、七者住最勝。由諸如來以三十二大丈夫相等莊嚴其身故,名所依最勝。由諸如來自利、利他,利益安樂無量眾生,哀愍世間,令諸天人獲得義利,利益安樂而行正行故,名正行最勝。

 

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種圓滿。謂戒圓滿。見圓滿。軌則圓滿。淨命圓滿。皆悉成就故。名圓滿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無礙解。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訓詞無礙解。辯說無礙解。皆悉成就故。名智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如前所說六種神通皆悉成就故。名威力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一切煩惱習氣永斷。及一切所知障永斷。皆悉成就故。名斷最勝。由諸如來多住無上無等三住。謂聖住天住梵住。故名住最勝。

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種圓滿,謂戒圓滿、見圓滿、軌則圓滿、淨命圓滿,皆悉成就故,名圓滿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四無礙解,謂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訓詞無礙解、辯說無礙解,皆悉成就故,名智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如前所說六種神通,皆悉成就故,名威力最勝。由諸如來無上無等,一切煩惱習氣永斷,及一切所知障永斷,皆悉成就故,名斷最勝。由諸如來,多住無上、無等三住,謂聖住、天住、梵住,故名住最勝。

 

當知此中空無願無相住及滅盡定住。是名聖住。四種靜慮四無色定。是名天住。四種無量。是名梵住。於此三住中。如來多住四最勝住。謂於聖住中多住空住滅盡定住。於天住中多住無動第四靜慮住。於梵住中多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

當知此中,空、無願、無相住、及滅盡定住,是名聖住。四種靜慮、四無色定,是名天住。四種無量,是名梵住。於此三住中,如來多住四最勝住,謂於聖住中,多住空住、滅盡定住;於天住中,多住無動第四靜慮住;於梵住中,多住大悲住。由是如來晝夜六時,晝三夜三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增、誰減,我應令誰未起善根而種善根,廣說乃至我應令誰建立最勝阿羅漢果。

 

又諸如來所依最勝故名大丈夫。正行最勝故名大悲者。圓滿最勝故名大戒者及大法者。智最勝故名大慧者。威力最勝故名大神通者。斷最勝故名大解脫者。住最勝故名多安住廣大住者。又諸如來略有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何等為十。謂薄伽梵號為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又諸如來,所依最勝故,名大丈夫;正行最勝故,名大悲者;圓滿最勝故,名大戒者及大法者;智最勝故,名大慧者;威力最勝故,名大神通者;斷最勝故,名大解脫者;住最勝故,名多安住、廣大住者。又諸如來,略有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何等為十?謂薄伽梵號為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言無虛妄故名如來。已得一切所應得義。應作世間無上福田。應為一切恭敬供養。是故名應。如其勝義覺諸法故。名正等覺。明謂三明。行如經說。止觀二品極善圓滿。是故說名明行圓滿。上昇最極永不退還。故名善逝。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類染淨相故。名世間解。一切世間唯一丈夫。善知最勝調心方便。是故說名無上丈夫調御士。

言無虛妄,故名如來。已得一切所應得義,應作世間無上福田,應為一切恭敬供養,是故名應。如其勝義覺諸法故,名正等覺。明謂三明,行如經說;止觀二品,極善圓滿;是故說名明行圓滿。上昇最極,永不退還,故名善逝。善知世界及有情界,一切品類染淨相故,名世間解。一切世間唯一丈夫,善知最勝調心方便,是故說名無上丈夫調御士。

 

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與顯了義為開導故。與一切義為所依故。與不了義為能了故。與所生疑為能斷故。與甚深處為能顯故。令明淨故。與一切法為根本故。為開導故為所依故。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眾苦。是故說佛名天人師。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能破諸魔大力軍眾。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為實眼故、為實智故、為實義故、為實法故、與顯了義為開導故、與一切義為所依故、與不了義為能了故、與所生疑為能斷故、與甚深處為能顯故、令明淨故、與一切法為根本故、為開導故、為所依故,能正教誡教授天人,令其出離一切眾苦,是故說佛名天人師。於能引攝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法聚,於能引攝非義利、非非義利法聚,遍一切種現前等覺,故名為佛。能破諸魔大力軍眾,具多功德,名薄伽梵。

 

或有多劫無有一佛出現於世。或有一劫有眾多佛出現於世。彼彼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應知同時有無量佛出現於世。何以故。於十方界現有無量無數菩薩。同時發願。同勤修集菩提資糧。若一菩薩於如是日於如是分。於如是月於如是年。發菩提心願趣菩提。即於此日即於此分。即於此月即於此年。一切亦爾。如一菩薩勇悍策勵熾然精進。一切亦爾。於今現見此世界中多百菩薩。同時發願。同修惠施同修淨戒。同修忍辱同修精進。同修靜慮同修智慧。況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或有多劫,無有一佛出現於世;或有一劫,有眾多佛出現於世。彼彼十方無量無數諸世界中,應知同時有無量佛出現於世。何以故?於十方界,現有無量無數菩薩,同時發願,同勤修集菩提資糧。若一菩薩,於如是日、於如是分、於如是月、於如是年,發菩提心願趣菩提,即於此日、即於此分、即於此月、即於此年,一切亦爾。如一菩薩,勇悍策勵,熾然精進,一切亦爾。於今現見此世界中,多百菩薩,同時發願,同修惠施,同修淨戒,同修忍辱,同修精進,同修靜慮,同修智慧,況於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

 

又於十方現有無量無數三千大千佛土。無二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於一佛土並出於世一時成佛。況有無量無數菩薩。於一世界一時成佛。又不應言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前後相避次第成佛。亦不應言一切菩薩皆不成佛。是故當知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圓滿者。於十方面無量無數隨其所淨空無如來諸佛國土。各別出世同時成佛。

又於十方現有無量無數三千大千佛土,無二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於一佛土並出於世,一時成佛,況有無量無數菩薩,於一世界,一時成佛。又不應言: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時圓滿,前後相避,次第成佛。亦不應言:一切菩薩皆不成佛。是故當知,眾多菩薩同時修集菩提資糧俱圓滿者,於十方面無量無數,隨其所淨,空無如來諸佛國土,各別出世,同時成佛。

 

由此道理多世界中決定應有眾多菩薩同時成佛。決定無有一佛土中有二如來俱時出世。何以故。菩薩長夜起如是願隨令增長。我當獨一於無導首諸世界中。為作導首。調伏有情令脫眾苦令般涅槃。如是長夜所起大願隨令增長。攝受正行得成滿故。無二如來於一世界俱時出現。又一如來於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來出世無所利益。

由此道理,多世界中,決定應有眾多菩薩同時成佛。決定無有一佛土中,有二如來俱時出世。何以故?菩薩長夜起如是願:隨令增長,我當獨一於無導首諸世界中,為作導首,調伏有情,令脫眾苦、令般涅槃。如是長夜所起大願,隨令增長,攝受正行,得成滿故。無二如來,於一世界,俱時出現。又一如來,於一三千大千佛土,普能施作一切佛事,是故第二如來出世無所利益。

 

又一如來於一佛土出現於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間唯一如來更無第二。若於此土化事已訖。或往餘方或入滅度。我等何從當修梵行。我等何從當聞正法。如是思已發起深厚欲勤精進。速修梵行速聞正法。若一佛土多佛出世。彼於所作不能速疾。故一佛土一佛出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一切如來一切功德。平等平等無有差別。 唯除四法。一者壽量。二者名號。三者族姓。四者身相。一切如來於此四法有增減相。非餘功德。

又一如來,於一佛土出現於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何以故?彼作是思:一切世間唯一如來,更無第二。若於此土化事已訖,或往餘方、或入滅度,我等何從當修梵行?我等何從當聞正法?如是思已,發起深厚欲勤精進,速修梵行,速聞正法。若一佛土多佛出世,彼於所作,不能速疾。故一佛土一佛出世,令諸有情成辦自義,極為熾盛,極為隨順。一切如來,一切功德,平等平等,無有差別。唯除四法:一者壽量、二者名號、三者族姓、四者身相。一切如來,於此四法有增、減相,非餘功德。

 

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無數劫時已捨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無上正等菩提。 如說自性應如實知。如說最勝應如實知。如說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應如實知如說出現應如實知。如說差別應如實知。又此菩提為不思議超過一切尋思道故。為無有量無邊功德所集成故。為無有上生成一切聲聞獨覺及與如來諸功德故。是故唯佛所證菩提。最上最尊最妙最勝。

又非女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一切菩薩,於過第一無數劫時已捨女身,乃至安坐妙菩提座,曾不為女。一切母邑性多煩惱、性多惡慧。非諸稟性多煩惱身、多惡慧身,能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無上正等菩提,如說自性,應如實知。如說最勝,應如實知。如說十種功德名號、隨念功德,應如實知。如說出現,應如實知。如說差別,應如實知。又此菩提為不思議,超過一切尋思道故,為無有量無邊功德所集成故,為無有上生成一切聲聞獨覺及與如來諸功德故,是故唯佛所證菩提,最上、最尊、最妙、最勝。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力種姓品第八

 

已說菩薩所應學處。如是應學。我今當說。嗢拖南曰。 勝解多求法  說法修法行 正教授教誡  方便攝三業  若諸菩薩欲於菩薩所應學處精勤修學。最初定應具多勝解。應求正法應說正法。應正修行法隨法行。應正教授應正教誡。應住無倒教授教誡方便所攝身語意業。

已說菩薩所應學處。如是應學,我今當說。嗢拖南曰:「勝解多求法,說法修法行,正教授教誡,方便攝三業。」  若諸菩薩欲於菩薩所應學處,精勤修學,最初定應具多勝解,應求正法,應說正法,應正修行法隨法行,應正教授,應正教誡,應住無倒教授教誡方便所攝身語意業。

 

云何菩薩具多勝解。謂諸菩薩於其八種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一者於三寶功德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佛法僧真實功德。具多勝解。二者於佛菩薩威力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威力。具多勝解。三者於真實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真實義。具多勝解。四者於因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因。具多勝解。

云何菩薩具多勝解?謂諸菩薩於其八種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一者於三寶功德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佛法僧真實功德,具多勝解。二者於佛菩薩威力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威力,具多勝解。三者於真實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如前所說真實義,具多勝解。四者於因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因,具多勝解。

 

五者於果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果。具多勝解。六者於應得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無上正等菩提所應得義。我有堪任定當能得。具多勝解。七者於得方便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一切菩薩學道能得方便。有此方便得應得義。具多勝解。八者於善言善語善說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契經應頌記別等法。具多勝解。

五者於果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種種如應所攝無顛倒果,具多勝解。六者於應得義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無上正等菩提所應得義,我有堪任定當能得,具多勝解。七者於得方便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一切菩薩學道能得方便,有此方便得應得義,具多勝解。八者於善言善語善說勝解依處,具足成就淨信為先,決定喜樂;謂於契經應頌記別等法,具多勝解。

 

於此八種勝解依處。應知菩薩由二因緣具多勝解。一者多修勝解故。二者積集猛利忍故。彼諸菩薩求正法時。當何所求云何而求何義故求。謂諸菩薩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當知於彼十二分教。方廣一分唯菩薩藏。所餘諸分有聲聞藏。一切外論略有三種。一者因論。二者聲論。三者醫方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謂金師鐵師末尼師等工業智處。

於此八種勝解依處,應知菩薩由二因緣,具多勝解:一者多修勝解故、二者積集猛利忍故。彼諸菩薩求正法時,當何所求?云何而求?何義故求?謂諸菩薩以要言之,當求一切菩薩藏法、聲聞藏法、一切外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當知於彼十二分教,方廣一分唯菩薩藏,所餘諸分有聲聞藏。一切外論,略有三種:一者因論、二者聲論、三者醫方論。一切世間工業處論,非一眾多種種品類,謂金師、鐵師、末尼師等工業智處。

 

如是一切明處所攝有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菩薩於此五種明處若正勤求。則名勤求一切明處。諸佛語言名內明論。此幾相轉。如是乃至一切世間工巧業處名工業明論。此幾相轉。謂內明論略二相轉。一者顯示正因果相。二者顯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

如是一切明處所攝,有五明處:一內明處、二因明處、三聲明處、四醫方明處、五工業明處。菩薩於此五種明處,若正勤求,則名勤求一切明處。諸佛語言,名內明論,此幾相轉?如是乃至一切世間工巧業處,名工業明論,此幾相轉?謂內明論,略二相轉:一者顯示正因果相;二者顯示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相。

 

因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摧伏他論勝利相。二者顯示免脫他論勝利相。聲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顯示語工勝利相。醫方明論四種相轉。一者顯示病體善巧相。二者顯示病因善巧相。三者顯示斷已生病善巧相。四者顯示已斷之病當不更生善巧相。一切世間工業明論。顯示各別工巧業處所作成辦種種異相。

因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摧伏他論勝利相、二者顯示免脫他論勝利相。聲明論,亦二相轉:一者顯示安立界相能成立相、二者顯示語工勝利相。醫方明論,四種相轉:一者顯示病體善巧相、二者顯示病因善巧相、三者顯示斷已生病善巧相、四者顯示已斷之病當不更生善巧相。一切世間工業明論,顯示各別工巧業處,所作成辦種種異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