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1)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九 (1)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施品第九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菩薩次第圓滿六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云何菩薩施波羅蜜多。嗢拖南曰。 自性一切難  一切門善士 一切種遂求  二世樂清淨 如是九種相  是名略說施  謂九種相施名為菩薩施波羅蜜多。一自性施。二一切施。三難行施。四一切門施。五善士施。六一切種施。七遂求施。八此世他世樂施。九清淨施。

復次,菩薩次第圓滿六波羅蜜多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謂施波羅蜜多、戒波羅蜜多、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慧波羅蜜多。云何菩薩施波羅蜜多?嗢拖南曰:「自性一切難,一切門善士,一切種遂求,二世樂清淨,如是九種相,是名略說施。」  謂九種相施,名為菩薩施波羅蜜多:一自性施、二一切施、三難行施、四一切門施、五善士施、六一切種施、七遂求施。八此世他世樂施、九清淨施。

 

云何菩薩自性施。謂諸菩薩於自身財無所顧惜。能施一切所應施物。無貪俱生思。及因此所發。能施一切無罪施物。身語二業安住律儀阿笈摩見定有果見。隨所希求即以此物而行惠施。當知是名菩薩自性施。

云何菩薩自性施?謂諸菩薩於自身財無所顧惜,能施一切所應施物。無貪俱生思,及因此所發,能施一切無罪施物,身語二業,安住律儀阿笈摩見、定有果見。隨所希求即以此物而行惠施,當知是名菩薩自性施。

 

云何菩薩一切施。謂一切者略有二種。一內所施物。二外所施物。若諸菩薩但捨己身。是名唯施內所施物。若諸菩薩為愍食吐活命眾生。數數食已吐所飲食而施與之。是名雜施內外施物。若諸菩薩除上所說施。餘一切所應施物。是名唯施外所施物。

云何菩薩一切施?謂一切者,略有二種:一內所施物、二外所施物。若諸菩薩但捨己身,是名唯施內所施物。若諸菩薩,為愍食吐活命眾生,數數食已吐所飲食而施與之,是名雜施內外施物。若諸菩薩,除上所說施,餘一切所應施物,是名唯施外所施物。

 

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一總求身者以身施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譬如有人為衣食故強自為他而作僕使。如是菩薩無愛染心。但為速證最勝菩提。但為眾生利益安樂。但為布施波羅蜜多速圓滿故。以身施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二別求手足頭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隨其所欲一切施與。

又諸菩薩略由二相,以自內身施來求者:一總求身者以身施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譬如有人為衣食故,強自為他而作僕使,如是菩薩無愛染心,但為速證最勝菩提,但為眾生利益安樂,但為布施波羅蜜多速圓滿故,以身施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二別求手、足、頭、目、支節、血、肉、筋、骨乃至髓者,隨其所欲,一切施與。

 

又諸菩薩亦由二相。以外施物施諸眾生。一求受用者。恣彼所須如其所樂隨意受用。二求自在者。一切斷心並皆施與。又諸菩薩非無差別。以一切種一切內外所有施物施諸眾生。是諸菩薩以其種種內外施物。於諸眾生或有施與或不施與。

又諸菩薩亦由二相,以外施物施諸眾生:一求受用者:恣彼所須,如其所樂,隨意受用。二求自在者:一切斷心,並皆施與。又諸菩薩非無差別,以一切種、一切內、外,所有施物施諸眾生。是諸菩薩,以其種種內外施物,於諸眾生或有施與,或不施與。

 

云何施與云何不施。謂諸菩薩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眾生唯令安樂不作利益。或復於彼不作安樂不作利益。便不施與。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眾生定作利益不定安樂。或復於彼定作利益定作安樂。即便施與如是略說菩薩應施不應施已。次當廣辯。謂諸菩薩若有來求共為伴侶欲作非理逼迫損害誑惑。於他便不以身而施於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

云何施與?云何不施?謂諸菩薩,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眾生唯令安樂不作利益,或復於彼不作安樂不作利益,便不施與。若知種種內外施物,於彼眾生定作利益不定安樂,或復於彼定作利益定作安樂,即便施與。如是略說菩薩應施、不應施已,次當廣辯。謂諸菩薩,若有來求共為伴侶,欲作非理、逼迫、損害、誑惑於他,便不以身而施於彼,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

 

由諸菩薩寧於百反千反或百千反。捨自身命施諸眾生。終不隨他教命稱悅彼情於諸眾生非理逼迫損害誑惑。若諸菩薩於所行施意樂清淨。見有無量利眾生事正現在前。設有來求自身支節。不應施與。何以故。非彼菩薩於所行施意樂不淨心生退弱。作是念言。此應可施此不可施。此應施與此不應與故。彼菩薩為令意樂得清淨故。須捨現前利眾生事而施身分。由彼意樂已清淨故。不應棄捨正現在前利眾生事而施身分。

由諸菩薩,寧於百反、千反、或百千反,捨自身命施諸眾生,終不隨他教命,稱悅彼情,於諸眾生非理逼迫、損害、誑惑。若諸菩薩,於所行施意樂清淨,見有無量利眾生事,正現在前,設有來求自身支節,不應施與。何以故?非彼菩薩於所行施意樂不淨,心生退弱,作是念言:此應可施、此不可施,此應施與、此不應與故。彼菩薩為令意樂得清淨故,須捨現前利眾生事而施身分;由彼意樂已清淨故,不應棄捨正現在前利眾生事而施身分。

 

又諸菩薩若魔眾天懷惱亂心。現前來乞身分支節。不應分碎支節施與。何以故。勿彼當獲上品過罪及損害故。如魔眾天。如是於彼所使眾生當知亦爾。或有眾生癡狂心亂。來求菩薩身分支節。亦不應碎支節施與。何以故。由彼不住自性心故。不為義利而求乞故。其心狂亂不自在故。空有種種浮妄言說。是故不應施彼身分。除上所說與上相違。來求菩薩身支節者。隨其所欲應施彼身。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或分支節而施與之。當知是名菩薩於內所可施物。或應施與或不應與。

又諸菩薩,若魔眾天懷惱亂心,現前來乞身分支節,不應分碎支節施與。何以故?勿彼當獲上品過罪及損害故。如魔眾天,如是於彼所使眾生,當知亦爾。或有眾生癡狂心亂,來求菩薩身分支節,亦不應碎支節施與。何以故?由彼不住自性心故,不為義利而求乞故,其心狂亂不自在故,空有種種浮妄言說,是故不應施彼身分。除上所說,與上相違,來求菩薩身支節者,隨其所欲應施彼身,隨所欲為,繫屬於彼,隨順於彼,或分支節而施與之。當知是名菩薩於內所可施物,或應施與、或不應與。

 

又諸菩薩於外施物。若有眾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為自害或為害他。即不應施。若有眾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自饒益或饒益他。是即應施。又諸菩薩不以屬他非同意物而行惠施。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又諸菩薩不以有虫飲食等物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於外施物,若有眾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為自害、或為害他,即不應施。若有眾生來求毒、火、刀、酒等物,或自饒益、或饒益他,是即應施。又諸菩薩,不以屬他非同意物,而行惠施。又諸菩薩,不行媒媾以他妻妾而行布施。又諸菩薩,不以有虫飲食等物,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若有眾生來求種種能引戲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施與。何以故。若施彼時。雖暫令彼於菩薩所心生歡喜。而復令彼廣作種種不饒益事。謂因施故令彼多行憍逸惡行。身壞已後墮諸惡趣。若有種種戲樂等具雖復施與。不令眾生墮諸惡趣。亦不增長諸不善根。菩薩為欲令彼眾生因此所施戲樂等具。攝受饒益心生淨信易可化導易可成熟。隨彼所求悉皆施與。是諸菩薩若有來求諸戲樂事。何者應施何者不施。謂諸菩薩終不施人捕獵等法。

又諸菩薩,若有眾生來求種種能引戲樂、能引無義所施之物,不應施與。何以故?若施彼時,雖暫令彼於菩薩所心生歡喜,而復令彼廣作種種不饒益事;謂因施故,令彼多行憍逸惡行,身壞已後,墮諸惡趣。若有種種戲樂等具,雖復施與,不令眾生墮諸惡趣,亦不增長諸不善根,菩薩為欲令彼眾生因此所施戲樂等具,攝受饒益心生淨信,易可化導、易可成熟,隨彼所求悉皆施與。是諸菩薩,若有來求諸戲樂事,何者應施、何者不施。謂諸菩薩,終不施人捕獵等法。

 

又於雜穢諸祠祀中。作大方便多集眾生。損害其命獲無量罪。於彼祠祀終不自作亦不教他。亦不於彼諸天寺中殺羊祠祀。若有來求或水或陸無量眾生所依止處。為欲殺害彼生命故。菩薩知已終不施與。若有來求罩羅罝弶。為害眾生及為習學。皆不施與。若有怨家來求酬隙。為欲呵罵縛錄殺害奪財治罰。終不施與。

又於雜穢諸祠祀中,作大方便,多集眾生,損害其命,獲無量罪;於彼祠祀,終不自作,亦不教他;亦不於彼諸天寺中,殺羊祠祀。若有來求,或水、或陸無量眾生所依止處,為欲殺害彼生命故,菩薩知已,終不施與。若有來求,罩羅、罝弶為害眾生及為習學,皆不施與。若有怨家來求隙,為欲呵罵、縛、殺害、奪財、治罰,終不施與。

 

以要言之。所有一切逼迫損害他諸有情戲樂等具。有來求者。是諸菩薩皆不施與。若復種種象馬車輿。衣服莊嚴。珍妙飲食。習歌舞等。及諸樂器塗飾香鬘珍玩。眾具園林樓觀舍宅。侍女習學種種工巧業處。如是一切戲樂等具。為欲令其於菩薩所因此發起清淨信心。有來求者。悉皆施與。

以要言之,所有一切逼迫損害他諸有情、戲樂等具;有來求者,是諸菩薩皆不施與。若復種種象馬、車輿、衣服莊嚴、珍妙飲食、習歌舞等、及諸樂器、塗飾、香鬘、珍玩、眾具、園林、樓觀、舍宅、侍女、習學種種工巧業處,如是一切戲樂等具,為欲令其於菩薩所,因此發起清淨信心,有來求者,悉皆施與。

 

又諸菩薩若有病者。來求非量非宜飲食亦不施與。若有眾生食飽滿已性多饞嗜。數復來求珍妙飲食。亦不施與。若諸眾生愁憂所逼。求欲殺害歐擊自身。食毒墜巖投淵赴火。皆悉不應施其所欲。又諸菩薩若有來求父母師長。定不應施。何以故。以諸菩薩於其父母尊重師長乳哺養育微有恩者。於長夜中常思頂戴不生厭倦。恒持自身繫屬隨順任所屠害捶縛貨賣。尚自不敢竊懷施心。何況顯然施來求者。

又諸菩薩,若有病者來求非量、非宜飲食,亦不施與。若有眾生食飽滿已,性多饞嗜,數復來求珍妙飲食,亦不施與。若諸眾生愁憂所逼,求欲殺害、歐擊自身,食毒、墜巖、投淵、赴火,皆悉不應施其所欲。又諸菩薩,若有來求父母、師長,定不應施。何以故。以諸菩薩,於其父母尊重師長乳哺養育微有恩者,於長夜中,常思頂戴不生厭倦。恒持自身,繫屬隨順,任所屠害、捶縛、貨賣,尚自不敢竊懷施心,何況顯然施來求者。

 

又諸菩薩若作國王灌頂。自在統領方域。於自國界所有寮庶。終不抑奪取餘妻子而轉施餘。唯持村邑聚落川土。或全或分以用布施。而告彼曰。如我恩化。汝亦宜然。又諸菩薩於自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若不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歡喜。終不強逼令其憂惱施來求者。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歡喜生樂欲心。而不施與怨家惡友藥叉羅剎兇暴業者。不以妻子形容軟弱族姓男女施來求者令作奴婢。

又諸菩薩,若作國王,灌頂自在,統領方域。於自國界所有寮庶,終不抑奪取餘妻子而轉施餘。唯持村邑、聚落、川土,或全、或分以用布施,而告彼曰:如我恩化,汝亦宜然。又諸菩薩,於自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若不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歡喜,終不強逼令其憂惱,施來求者。雖復先以正言曉喻令其歡喜,生樂欲心,而不施與怨家、惡友、藥叉、羅剎、兇暴業者。不以妻子形容軟弱族姓男女,施來求者令作奴婢。

 

又諸菩薩若有上品逼惱眾生樂行種種暴惡業者來求王位。終不施與。若彼暴惡補特伽羅先居王位。菩薩有力尚應廢黜。況當施與。又諸菩薩終不侵奪父母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所有財物持用布施。亦不逼惱父母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以所施物施來求者。又諸菩薩以其正法。以無卒暴積集財物。而行惠施。不以非法不以卒暴。亦不逼迫損惱於他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若有上品逼惱眾生,樂行種種暴惡業者,來求王位,終不施與。若彼暴惡補特伽羅先居王位,菩薩有力尚應廢黜,況當施與。又諸菩薩,終不侵奪父母、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所有財物,持用布施;亦不逼惱父母、妻子、奴婢、僕使、親戚、眷屬,以所施物,施來求者。又諸菩薩,以其正法,以無卒暴,積集財物而行惠施。不以非法,不以卒暴,亦不逼迫損惱於他,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若在諸佛聖教出家。終不違越所有學處。而行惠施。又諸菩薩行布施時。普於一切有情之類。起平等心住福田想。而行惠施。終不分別怨親中庸有德有失劣等勝品有苦有樂品類差別。又諸菩薩如先所說如先所許。終無減少施來求者。唯有施彼或等或增。又諸菩薩終無先許勝妙財物後施下劣。唯有先許下劣財物若有勝妙後施勝妙。

又諸菩薩,若在諸佛聖教出家,終不違越所有學處,而行惠施。又諸菩薩行布施時,普於一切有情之類,起平等心,住福田想,而行惠施。終不分別怨親、中庸、有德、有失、劣等勝品,有苦、有樂品類差別。又諸菩薩,如先所說、如先所許,終無減少施來求者,唯有施彼或等、或增。又諸菩薩,終無先許勝妙財物,後施下劣;唯有先許下劣財物,若有勝妙後施勝妙。

 

又諸菩薩不以異意。不以憤怒撓濁之心而行惠施。又諸菩薩終不施已而自稱讚數數告。言我於汝所曾行如是如是惠施。攝受長養濟拔於汝。又諸菩薩於卑賤者行布施時。尚無不敬撩擲而與。況於有德。又諸菩薩若來求者。安住種種毀犯邪行掉舉躁擾不自防護。專行罵詈瞋忿呵責。終不於彼暫起邪行帶厭倦心而行惠施。唯即於彼了知為諸煩惱所媚令改本性。深更安住憐愍之心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不以異意,不以憤怒撓濁之心,而行惠施。又諸菩薩,終不施已,而自稱讚,數數告言:我於汝所,曾行如是如是惠施,攝受長養濟拔於汝。又諸菩薩,於卑賤者行布施時,尚無不敬撩擲而與,況於有德。又諸菩薩,若來求者,安住種種毀犯、邪行、掉舉、躁擾、不自防護,專行罵詈、瞋忿、呵責,終不於彼暫起邪行,帶厭倦心而行惠施;唯即於彼,了知為諸煩惱所媚,令改本性,深更安住憐愍之心,而行惠施。

 

又諸菩薩不由惡見妄有執取而行惠施。謂如廣大暴惡祠祀。不計殺生布施為法。亦不妄取吉祥瑞應相應相狀而行布施。又諸菩薩終不妄計唯一切種極善清淨而行惠施。即是世間及出世間離欲清淨。唯審了知所行布施但是離欲清淨資糧。又諸菩薩不觀其果而行布施。一切布施皆為迴向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諸菩薩,不由惡見、妄有、執取,而行惠施;謂如廣大暴惡祠祀,不計殺生布施為法,亦不妄取吉祥瑞應相應相狀,而行布施。又諸菩薩,終不妄計唯一切種極善清淨,而行惠施;即是世間及出世間離欲清淨,唯審了知所行布施,但是離欲清淨資糧。又諸菩薩,不觀其果,而行布施;一切布施,皆為迴向,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一切品類所行布施一切品類施果異熟。深生信解。不由他緣非他所引而行布施。謂施飲食能感大力。施諸衣服能感妙色。施諸車乘能感快樂。施諸燈明能感淨眼。如是等類廣說應知。又諸菩薩不為怖畏自身貧窮而行布施。唯由悲愍眾生意樂而行布施。

又諸菩薩如實了知,一切品類所行布施,一切品類施果異熟,深生信解,不由他緣,非他所引,而行布施。謂施飲食,能感大力;施諸衣服,能感妙色;施諸車乘,能感快樂;施諸燈明,能感淨眼。如是等類,廣說應知。又諸菩薩,不為怖畏自身貧窮,而行布施,唯由悲愍眾生意樂,而行布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