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 (3)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 (3)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五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又從無擾動語。乃至無邊無盡語。應知略攝為三種語。一尸羅律儀所攝語。謂一種。二等歡喜語。謂三種。三說法語。謂其所餘。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一所趣圓滿語謂初一。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三方便圓滿語謂其所餘。

又從無擾動語,乃至無邊無盡語,應知略攝為三種語:一尸羅律儀所攝語,謂一種;二等歡喜語,謂三種(悅耳、稱心、可愛);三說法語,謂其所餘。即此最後又有三種應知:一所趣圓滿語,謂初一;二文詞圓滿語,謂次二;三方便圓滿語,謂其所餘。

 

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可愛語。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於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名可欣語及可意語。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語。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即尸羅支所攝語。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三摩地語。

又於未來世可愛樂故,名可愛語。於過去世可愛樂故,名可樂語。於現在世事及領受可愛樂故,名可欣語及可意語。應知即等歡喜語,名無量眾生可愛、可樂、可欣、可意語。即說法語,名三摩呬多語。即尸羅支所攝語,名由無悔等,漸次能引三摩地語。

 

此中毒螫語者。謂毀摩他言縱瞋毒故。麤獷語者。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所餘麤惡語。翻前白品應知。復次諸綺語者者。此是總句。於邪舉罪時。有五種。邪舉罪者言不應時故名非時語者。言不實故名非實語者。言引無義故名非義語者。言麤獷故名非法語者。言挾瞋恚故名非靜語者。

此中毒螫語者,是謂毀摩他言,縱瞋毒故。麤獷語者,是謂惱亂他言,發苦觸故。所餘麤惡語,翻前白品應知。復次,諸綺語者者,此是總句。於邪舉罪時,有五種邪舉罪者。言不應時故,名非時語者。言不實故,名非實語者。言引無義故,名非義語者。言麤獷故,名非法語者。言挾瞋恚故,名非靜語者。

 

又於邪說法時。不正思審而宣說故。名不思量語。為勝聽者而宣說故名不靜語。非時而說前後義趣不相屬故名雜亂語。不中理因而宣說故名非有教語。引不相應為譬況故名非有喻語。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又於歌笑嬉戲等時。及觀舞樂戲笑俳說等時。有引無義語。此中略義者。謂顯如前說三時綺語。

又於邪說法時,不正思審而宣說故,名不思量語。為勝聽者而宣說故,名不靜語。非時而說,前後義趣不相屬故,名雜亂語。不中理因而宣說故,名非有教語。引不相應為譬況故,名非有喻語。顯穢染故,名非有法語。又於歌笑嬉戲等時,及觀舞樂、戲笑、俳說等時,有引無義語。此中略義者,是謂顯如前說三時綺語。

 

復次諸貪欲者者。此是總句。由猛利貪者。謂於他所有。由貪增上。欲為己有。起決定執故。於財者。謂世俗財類。具者。謂所受用資具。即此二種總名為物。凡彼所有定當屬我者。此顯貪欲生起行相。此中略義者。當知顯示貪欲自性貪欲所緣貪欲行相。

復次,諸貪欲者者,此是總句。由猛利貪者,是謂於他所有,由貪增上,欲為己有,起決定執故。於財者,是謂世俗財類。具者,是謂所受用資具;即此二種總名為物。凡彼所有定當屬我者,此顯貪欲生起行相。此中略義者,當知顯示貪欲自性、貪欲所緣、貪欲行相。

 

復次瞋恚心者者。此是總句。惡意分別者。謂於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為損害起決定執故。當殺者。謂欲傷害其身。當害者。謂欲損惱其身。當為衰損者。謂欲令彼財物損耗。彼當自獲種種憂惱者。謂欲令彼自失財物。此中略義如前應知。

復次,瞋恚心者者,此是總句。惡意分別者,是謂於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為損害,起決定執故。當殺者,是謂欲傷害其身。當害者,是謂欲損惱其身。當為衰損者,是謂欲令彼財物損耗。彼當自獲種種憂惱者,是謂欲令彼自失財物。此中略義,如前應知。

 

復次諸邪見者者。此是總句。起如是見者。此顯自心忍可欲樂當所說義。立如是論者。此顯授他當所說義。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者。謂由三種意樂非撥施故。一財物意樂。二清淨意樂。三祀天意樂。供養火天名為祠祀。又顯非撥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顯非撥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又顯非撥此三種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惡行二業果及異熟。

復次,諸邪見者者,此是總句。起如是見者,此顯自心忍可欲樂當所說義。立如是論者,此顯授他當所說義。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者,是謂由三種意樂非撥施故:一財物意樂、二清淨意樂、三祀天意樂。供養火天,名為祠祀。又顯非撥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顯非撥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又顯非撥此三種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說如是言:無有妙行、惡行二業果及異熟。

 

又顯非撥流轉依處緣故。說如是言。無有此世。無有他世。又顯非撥彼所託緣故。及非撥彼種子緣故。說如是言。無母無父。又顯非撥流轉士夫故。說如是言。無有化生有情。又顯非撥流轉對治還滅故。說如是言。世間無有真阿羅漢。乃至廣說。

又顯非撥流轉依處緣故,說如是言:無有此世、無有他世。又顯非撥彼所託緣故,及非撥彼種子緣故,說如是言:無母、無父。又顯非撥流轉士夫故,說如是言:無有化生有情。又顯非撥流轉對治還滅故,說如是言:世間無有真阿羅漢,乃至廣說。

 

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因時名此世間。果時名彼世間。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為自然。通慧者。謂第六。已證者謂由見道。具足者謂由修道。顯示者自所知故。為他說故。我生已盡等。當知如餘處分別。

已趣各別煩惱寂靜故,名正至。於諸有情,遠離邪行,行無倒行故,名正行。因時,名此世間。果時,名彼世間。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為自然。通慧者,是謂第六(即第六神通,漏盡通)。已證者,是謂由見道。具足者,是謂由修道。顯示者,自所知故,為他說故。我生已盡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當知如餘處分別。

 

此中略義者。謂顯示謗因謗果。誹謗功用謗真實事。功用者。謂殖種功用。任持功用。來往功用。感生業功用。又有略義差別。謂顯示誹謗若因若果。若流轉緣。若流轉士夫。及顯誹謗彼對治還滅。又誹謗流轉者。應知謗因不謗自相。謗還滅者。應知謗彼功德。不謗補特伽羅。

此中略義者,是謂顯示謗因、謗果、誹謗功用、謗真實事。功用者,是謂殖種功用、任持功用、來往功用、感生業功用。又有略義差別,是謂顯示誹謗若因、若果、若流轉緣、若流轉士夫,及顯誹謗彼對治還滅(指修行功德)。又誹謗流轉者,應知謗因,不謗自相。謗還滅者,應知謗彼功德,不謗補特伽羅。

 

復次白品一切翻前應知。所有差別我今當說。謂翻欲邪行中。諸梵行者者。此是總句。當知此由三種清淨而得清淨。一時分清淨。二他信清淨。三正行清淨。盡壽行故。久遠行故者。此顯時分清淨。諍處雪故名清。無違越故名淨。此二總顯他信清淨。

復次,白品(十善業)一切,翻前應知。所有差別,我今當說。謂翻欲邪行中,諸梵行者者,此是總句。當知此由三種清淨而得清淨:一時分清淨、二他信清淨、三正行清淨。盡壽行故、久遠行故者,此顯時分清淨。諍處雪故,名清;無違越故,名淨;此二總顯他信清淨。

 

此中或有清而非淨。應作四句。初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得勝。第二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墮負。第三句者。謂實不犯於諍得勝。第四句者。謂實毀犯於諍墮負。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名遠離生臭。不行兩兩交會鄙事故。名遠離婬欲。不以餘手觸等方便而出不淨故。名非鄙愛願受持梵行故。名遠離猥法。如是名為正行清淨具足。當知略義即在此中。

此中或有清而非淨,應作四句。初句者,是謂實毀犯,於諍得勝。第二句者,是謂實不犯,於諍墮負。第三句者,是謂實不犯,於諍得勝。第四句者,是謂實毀犯,於諍墮負。不以愛染身觸母邑故,名遠離生臭。不行兩兩交會鄙事故,名遠離婬欲。不以餘手觸等方便而出不淨故,名非鄙愛。願受持梵行故,名遠離猥法。如是名為正行清淨具足。當知略義即在此中。

 

又翻妄語中。可信者。謂可委故。可委者。謂可寄託故。應可建立者。謂於彼彼違諍事中應可建立為正證故。無有虛誑者。於委寄中不虛誑故。不欺[*]故。此中略義者。謂顯三種攝受。一欲解攝受。二保任攝受。三作用攝受。

又翻妄語中,可信者,謂可委故。可委者,是謂可寄託故。應可建立者,是謂於彼彼違諍事中,應可建立為正證故。無有虛誑者,於委寄中不虛誑故,不欺罔故。此中略義者,是謂顯三種攝受:一欲解攝受、二保任攝受、三作用攝受。

 

復次法相差別建立者。謂即殺生離殺生等。云何殺生。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云何不與取。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復次,法相差別建立者,是謂即殺生、離殺生等。云何殺生?是謂於他眾生起殺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殺方便,及即於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云何不與取?是謂於他攝物起盜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盜方便,及即於彼盜究竟中所有身業。

 

云何欲邪行。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云何妄語。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欲邪行?是謂於所不應行,非道、非處、非時,起習近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欲邪行方便,及於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業。云何妄語?是謂於他有情起覆想說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偽證方便,及於偽證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離間語。謂於他有情起破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云何麤惡語。謂於他有情。起麤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麤語方便。及於麤語究竟中所有語業。云何綺語。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離間語?是謂於他有情起破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破壞方便,及於破壞究竟中所有語業。云何麤惡語?是謂於他有情起麤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麤語方便,及於麤語究竟中所有語業。云何綺語?是謂起綺語欲樂,起染污心,若即於彼起不相應語方便,及於不相應語究竟中所有語業。

 

云何貪欲。謂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云何瞋恚。謂於他起害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云何邪見。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污心。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云何貪欲?是謂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所有。起己有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云何瞋恚?是謂於他起害欲樂,起染污心,若於他起害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云何邪見?是謂起誹謗欲樂,起染污心,若於起誹謗欲樂決定方便,及於彼究竟中所有意業。

 

云何離殺生。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此中差別者。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如是十種。略為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云何離殺生?是謂於殺生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身業。如離殺生,如是離不與取,乃至離邪見,應知亦爾。此中差別者,謂於不與取起過患欲解,乃至於邪見起過患欲解,起勝善心,若於彼起靜息方便,及於彼靜息究竟中所有意業。如是十種,略為三種,所謂身業、語業、意業。即此三種,廣開十種應知。

 

業因云何。應知有十二種相。一貪二瞋。三癡四自。五他六隨他轉。七所愛味八怖畏。九為損害十戲樂。十一法想十二邪見。 業位云何。應知略說有五種相。謂耎位中位上位生位習氣位。由耎不善業故。生傍生中。由中不善業故。生餓鬼中。由上不善業故。生那落迦中。由耎善業故。生人中。由中善業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業故。生色無色界。

業因云何?應知有十二種相:一貪、二瞋、三癡、四自、五他、六隨他轉、七所愛味、八怖畏、九為損害、十戲樂、十一法、十二邪見。 業位云何?應知略說有五種相,謂耎位、中位、上位、生位、習氣位。由耎不善業故,生傍生中。由中不善業故,生餓鬼中。由上不善業故,生那落迦中。由耎善業故,生人中。由中善業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業故,生色無色界。

 

何等名為耎位不善業耶。謂以耎品貪瞋癡為因緣故。何等名為中位不善業耶。謂以中品貪瞋癡為因緣故。何等名為上位不善業耶。謂以上品貪瞋癡為因緣故。若諸善業。隨其所應。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應知。何等生位業。謂已生未滅。現在前業。何等習氣位業。謂已生已滅。不現前業。

何等名為耎位不善業耶?是謂以耎品貪瞋癡為因緣故。何等名為中位不善業耶?是謂以中品貪瞋癡為因緣故。何等名為上位不善業耶?是謂以上品貪瞋癡為因緣故。若諸善業,隨其所應,以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應知。何等生位業?是謂已生未滅,現在前業。何等習氣位業?是謂已生已滅,不現前業。

 

 

參考資料:

(1) CBETA 電子佛典 Big5 App (http://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2) 法雲資訊網 - 瑜伽師地論 (http://fayun.org/index.php/yog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