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3)


瑜伽師地論卷第六 (3)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三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由境界所生。若苦若樂及由思業。并由煩惱隨煩惱等之所變異。說為受者作者及解脫者。為不由彼變異。說為受者等耶。若由彼變異者。是即諸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何須計我。設是我者。我應無常。不應道理。若不由彼變異者。我無變異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不應道理。

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所計我,為由境界所生若苦、若樂,及由思業并由煩惱、隨煩惱等之所變異,說為受者、作者、及解脫者?為不由彼變異,說為受者等耶?若由彼變異者,是即諸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何須計我?設是我者,我應無常,不應道理。若不由彼變異者,我無變異,而是受者、作者、及解脫者,不應道理。

 

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為唯於我說為作者。為亦於餘法說為作者。若唯於我。世間不應說火為燒者光為照者。若亦於餘法。即於見等諸根。說為作者徒分別我。不應道理。

又汝今應說自所欲,為唯於我說為作者?為亦於餘法說為作者?若唯於我,世間不應說火為燒者、光為照者。若亦於餘法,即於見等諸根,說為作者,徒分別我,不應道理。

 

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為唯於我建立於我。為亦於餘法建立於我。若唯於我者。世間不應於彼假說士夫身呼為德友佛授等。若亦於餘法者。是則唯於諸行假說名我。何須更執別有我耶。何以故。諸世間人唯於假設士夫之身。起有情想立有情名及說自他。有差別故。

又汝應說自意所欲,為唯於我建立於我?為亦於餘法建立於我?若唯於我者,世間不應於彼假說士夫身,呼為德友、佛授等。若亦於餘法者,是則唯於諸行假說名我,何須更執別有我耶?何以故?諸世間人,唯於假設士夫之身,起有情想,立有情名,及說自他,有差別故。

 

又汝何所欲。計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若是善者。何為極愚癡人深起我見。不由方便率爾而起。能令眾生怖畏解脫。又能增長諸惡過失。不應道理。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非顛倒。若是邪倒所計之我體是實有。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計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若是善者,何為極愚癡人,深起我見,不由方便率爾而起?能令眾生怖畏解脫?又能增長諸惡過失?不應道理。若不善者,不應說正,及非顛倒。若是邪倒,所計之我,體是實有,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無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若言是善。於彼常住實有我上。見無有我。而是善性非顛倒計。不應道理。若言不善。而一切智者之所宣說。精勤方便之所生起。令諸眾生不怖解脫能速證得白淨之果。諸惡過失如實對治。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無我之見,為善、為不善耶?若言是善,於彼常住實有我上,見無有我,而是善性,非顛倒計,不應道理。若言不善,而一切智者之所宣說,精勤方便之所生起,令諸眾生不怖解脫,能速證得白淨之果,諸惡過失如實對治,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為即我性自計有我。為由我見耶。若即我性自計有我者。應一切時無無我覺。若由我見者。雖無實我。由我見力故於諸行中妄謂有我。是故汝計定實有我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為即我性自計有我?為由我見耶?若即我性自計有我者,應一切時,無無我覺。若由我見者,雖無實我,由我見力故,於諸行中,妄謂有我。是故,汝計定實有我,不應道理。

 

如是不覺為先而起彼覺故。思覺為先見有所作故。於諸蘊中假施設故。由於彼相安立為有故。建立雜染及清淨故。建立流轉及止息故。假立受者作者解脫者故。施設有作者故。施設言說故。施設見故。計有實我皆不應理。

如是不覺為先而起彼覺故、思覺為先見有所作故、於諸蘊中假施設故、由於彼相安立為有故、建立雜染及清淨故、建立流轉及止息故、假立受者作者解脫者故、施設有作者故、施設言說故、施設見故,計有實我,皆不應理。

 

又我今當說第一義我相。所言我者。唯於諸法假立為有。非實有我。然此假我。不可說言與彼諸法異不異性。勿謂此我是實有體。或彼諸法即我性相。又此假我。是無常相。是非恒相。非安保相。是變壞相。生起法相。老病死相。唯諸法相。唯苦惱相故。

又我今當說第一義我相。所言我者,唯於諸法假立為有,非實有我。然此假我,不可說言與彼諸法異、不異性。勿謂此我是實有體,或彼諸法即我性相。又此假我,是無常相、是非恒相、非安保相、是變壞相、生起法相、老病死相、唯諸法相、唯苦惱相故。

 

薄伽梵說。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此我無常無恒不可安保。是變壞法。如是廣說。由四因。故於諸行中假設有我。一為令世間言說易故。二為欲隨順諸世間故。三為欲斷除謂定無我諸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成就功德成就過失。令起決定信解心故。是故執有我論非如理說。

薄伽梵說:苾芻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此我無常、無恒、不可安保、是變壞法,如是廣說。由四因故,於諸行中,假設有我。一為令世間言說易故、二為欲隨順諸世間故、三為欲斷除謂定無我諸怖畏故、四為宣說自他成就功德,成就過失,令起決定信解心故,是故執有我論,非如理說。

 

計常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實常住。非作所作。非化所化。不可損害積聚而住。如伊師迦。謂計前際說一切常者。說一分常者。及計後際說有相者。說無相者。說非想非非想者。復有計諸極微是常住者。作如是計。

計常論者,是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實常住,非作所作,非化所化。不可損害,積聚而住,如伊師迦。是謂計前際說一切常者、說一分常者;及計後際,說有想者、說無想者、說非想非非想者;復有計諸極微是常住者,作如是計。

 

問何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是常住耶。答彼計因緣如經廣說。隨其所應盡當知。此中計前際者。謂或依下中上靜慮。起宿住隨念。不善緣起故。於過去諸行。但唯憶念不如實知。計過去世以為前際。發起常見。或依天眼計現在世以為前際。於諸行剎那生滅流轉不如實知。又見諸識流轉相續從此世間至彼世間。無斷絕故。發起常見。或見梵王隨意成立。或見四大種變異。或見諸識變異。

問:何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是常住耶?答:彼計因緣如經廣說,隨其所應盡當知。此中計前際者,是謂或依下中上靜慮,起宿住隨念,不善緣起,故於過去諸行,但唯憶念,不如實知,計過去世以為前際,發起常見。或依天眼,計現在世以為前際,於諸行剎那生滅流轉,不如實知。又見諸識流轉相續,從此世間至彼世間,無斷絕故,發起常見。或見梵王隨意成立,或見四大種變異,或見諸識變異。

 

計後際者。於想及受雖見差別。然不見自相差別。是故發起常見。謂我及世間皆悉常住。又計極微是常住者。以依世間靜慮起如是見。由不如實知緣起故。而計有為先有果集起。離散為先有果壞滅。由此因緣彼謂從眾微性麤物果生。漸析麤物乃至微住。是故麤物無常極微是常。

計後際者,於想及受,雖見差別,然不見自相差別。是故發起常見,謂我及世間,皆悉常住。又計極微是常住者,以依世間靜慮,起如是見。由不如實知緣起故,而計有為先,有果集起,離散為先,有果壞滅。由此因緣,彼謂從眾微性,麤物果生,漸析麤物,乃至微住。是故麤物無常,極微是常。

 

此中計前際後際常住論者。是我執論。差別相所攝故。我論已破。當知。我差別相論亦已破訖。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宿住之念。為取諸蘊為取我耶。若取蘊者。執我及世間是常。不應道理。若取我者。憶念過去如是名等諸有情類。我曾於彼如是名如是姓。乃至廣說。不應道理。

此中計前際、後際,常住論者,是我執論差別相所攝故,我論已破,當知我差別相論,亦已破訖。又我今問汝,隨汝意答。宿住之念,為取諸蘊?為取我耶?若取蘊者,執我及世間是常,不應道理。若取我者,憶念過去如是名等諸有情類,我曾於彼如是名、如是姓,乃至廣說,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緣彼現前和合色境眼識起時。於餘不現不和合境所餘諸識。為滅為轉。若言滅者。滅壞之識而計為常。不應道理。若言轉者。由一境界。依一切時。一切識起。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緣彼現前和合色境眼識起時,於餘不現不和合境所餘諸識,為滅?為轉?若言滅者,滅壞之識,而計為常,不應道理。若言轉者,由一境界,依一切時一切識起,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所執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為有變異為無變異。若言有者。計彼世間及我常住。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有一想已復種種想。復有小想及無量想。不應道理。又純有樂已復純有苦。復有苦有樂有不苦不樂。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所執之我,由想所作,及受所作,為有變異?為無變異?若言有者,計彼世間及我常住,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有一想已,復種種想,復有小想,及無量想,不應道理。又純有樂已,復純有苦,復有苦有樂,有不苦不樂,不應道理。

 

又若計命即是身者。彼計我是色。若計命異於身者。彼計我非色。若計我俱遍。無二無缺者。彼計我亦是色亦非色。若為對治此故。即於此義中。由異句異文。而起執者。彼計我非色非非色。

又若計命即是身者,彼計我是色。若計命異於身者,彼計我非色。若計我俱遍無二無缺者,彼計我亦是色亦非色。若為對治此故,即於此義中,由異句、異文,而起執者,彼計我非色非非色。

 

又若見少色少非色者。彼計有邊。若見彼無量者。彼計有無邊。若復遍見而色分少非色分無量。或色分無量。非色分少者。彼計亦有邊亦無邊若為對治此故。但由文異不由義異。而起執者。彼計非有邊非無邊。或計解脫之我遠離二種。

又若見少色少非色者,彼計有邊。若見彼無量者,彼計有無邊。若復遍見,而色分少,非色分無量;或色分無量,非色分少者,彼計亦有邊亦無邊。若為對治此故,但由文異,不由義異,而起執者,彼計非有邊非無邊。或計解脫之我,遠離二種(即執色及邊)

 

又計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為觀察計極微常。為不觀察計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應道理。

又計極微常住論者,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汝為觀察計極微常?為不觀察計彼常耶?若不觀察者,離慧觀察,而定計常,不應道理。若言已觀察者,違諸量故,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諸微塵性。為由細故計彼是常。為由與麤果物其相異故計彼常耶。若由細者。離散損減轉復羸劣。而言是常不應道理。若言由相異故者。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火風之相。不同種類相故。而言能生彼類果。不應道理。又彼極微。更無異相可得故。不中理。

又汝何所欲?諸微塵性,為由細故,計彼是常?為由與麤果物其相異故,計彼常耶?若由細者,離散損減,轉復羸劣,而言是常,不應道理。若言由相異故者,是則極微,超過地水火風之相,不同種類相故,而言能生彼類果,不應道理。又彼極微,更無異相可得故,不中理。

 

又汝何所欲。從諸極微所起麤物。為不異相為異相耶。若言不異相者。由與彼因無差別故。亦應是常。是則應無因果決定。不應道理。若異相者。汝意云何。為從離散極微麤物得生。為從聚集耶。若言從離散者。應一切時一切果生。是則應無因果決定。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從諸極微所起麤物,為不異相?為異相耶?若言不異相者,由與彼因無差別故,亦應是常,是則應無因果決定,不應道理。若異相者,汝意云何?為從離散極微麤物得生?為從聚集耶?若言從離散者,應一切時一切果生,是則應無因果決定,不應道理。

 

若從聚集者。汝意云何。彼麤果物從極微生時。為不過彼形質之量。為過彼形質量耶。若言不過彼形質量者。從形質分物。生形質有分物。不應道理。若言過者。諸極微體無細分故不可分析。所生麤物亦應是常。亦不中理。若復說言有諸極微本無今起者。是則計極微常。不應道理。

若從聚集者,汝意云何?彼麤果物從極微生時,為不過彼形質之量?為過彼形質量耶?若言不過彼形質量者,從形質分物,生形質有分物,不應道理。若言過者,諸極微體,無細分故,不可分析,所生麤物,亦應是常,亦不中理。若復說言,有諸極微,本無今起者,是則計極微常,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彼諸極微起造麤物。為如種子等。為如陶師等耶。若言如種子等者。應如種子體是無常。若言如陶師等者。彼諸極微應有思慮。如陶師等。不應道理。若不如種等及陶師等者。是則同喻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彼諸極微,起造麤物,為如種子等?為如陶師等耶?若言如種子等者,應如種子,體是無常。若言如陶師等者,彼諸極微,應有思慮,如陶師等,不應道理。若不如種等、及陶師等者,是則同喻不可得故,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諸外物起為由有情為不爾耶。若言由有情者。彼外麤物由有情生。所依細物不由有情。不應道理。誰復於彼制其功能。若言不由有情者。是則無用而外物生。不應道理。如是隨念諸蘊有情故。由一境界一切識流不斷絕故。由想及受變不變故。計彼前際及計後際常住論者。不應道理。

又汝意云何?諸外物起,為由有情?為不爾耶?若言由有情者,彼外麤物由有情生;所依細物,不由有情,不應道理。誰復於彼,制其功能?若言不由有情者,是則無用而外物生,不應道理。如是隨念諸蘊有情故,由一境界、一切識流不斷絕故,由想及受變、不變故,計彼前際及計後際常住論者,不應道理。

 

又由觀察不觀察故。由共相故。由自相故。由起造故。根本所用故。極微常論不應道理。是故計常論者。非如理說。我今當說常住之相。若一切時。無變異相。若一切種無變異相。若自然無變異相。若由他無變異相。又無生相當知是常住相。

又由觀察、不觀察故,由共相故,由自相故,由起造故,根本所用故,極微常論,不應道理。是故計常論者,非如理說。我今當說常住之相:若一切時,無變異相;若一切種,無變異相;若自然無變異相;若由他無變異相。又無生相,當知是常住相

 

 

 

參考資料:

(1) CBETA 電子佛典 Big5 App (http://cbeta.org/result/T30/T30n1579.htm)

(2) 法雲資訊網 - 瑜伽師地論 (http://fayun.org/index.php/yog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