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2)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2)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我今當說非法之相。若業損他而不治現過是名非法。又若業諸修道者共知此業感不愛果。又若業一切智者決定說為不善。又若業自所不欲。又若業染心所起。又若業待邪咒術方備功驗。又若業自性無記。諸如是等皆是非法。

我今當說非法之相。若業,損他而不治現過,是名非法。又若業,諸修道者,共知此業感不愛果。又若業,一切智者,決定說為不善。又若業,自所不欲。又若業,染心所起。又若業,待邪咒術,方備功驗。又若業,自性無記。諸如是等,皆是非()法。

 

邊無邊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依止世間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無邊想。俱想不俱想。廣說如經。由此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邊無邊論者,是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依止世間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無邊想、俱想、不俱想,廣說如經。由此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

 

當知此中已說因緣及能計者。是中若依斷邊際求世邊時。若憶念壞劫於世間起有邊想。若憶念成劫則於世間起無邊想。若依方域周廣求世邊時。若下過無間更無所得。上過第四靜慮亦無所得。傍一切處不得邊際。爾時則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處所起無邊想。若為治此執。但依異文義無差別。則於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想。

當知此中,已說因緣及能計者。是中若依斷邊際,求世邊時,若憶念壞劫,於世間起有邊想。若憶念成劫,則於世間起無邊想。若依方域周廣,求世邊時,若下過無間,更無所得;上過第四靜慮,亦無所得;傍一切處,不得邊際。爾時則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處所,起無邊想。若為治此執,但依異文,義無差別,則於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想。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從前壞劫以來為更有世間生起。為無起耶。若言有者。世間有邊不應道理。若言無者。非世間住念世間邊。不應道理。如是彼來有故。彼來無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從前壞劫以來,為更有世間生起?為無起耶?若言有者,世間有邊,不應道理。若言無者,非世間住,念世間邊,不應道理。如是彼來有故,彼來無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苦集滅道。便自稱言。不死亂者隨於處所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即於彼所問以言矯亂。或託餘事方便避之。或但隨問者言辭而轉。是中第一不死亂者。覺未開悟。第二於所證法。起增上慢。第三覺已開悟。而未決定。第四羸劣愚鈍。

不死矯亂論者,是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苦集滅道。便自稱言:不死亂者,隨於處所,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即於彼所問,以言矯亂,或託餘事方便避之,或但隨問者言辭而轉。是中,第一不死亂者,覺未開悟;第二於所證法,起增上慢;第三覺已開悟,而未決定;第四羸劣愚鈍。

 

又復第一怖畏妄語。及怖畏他人知其無智故。不分明答言我無所知。第二於自所證未得無畏。懼他詰問。怖畏妄語。怖畏邪見故。不分明說我有所證。第三怖畏邪見。怖畏妄語。懼他詰問故。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假託餘事以言矯亂。第四唯懼他詰。於最勝生道及決定勝道。皆不了達。於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說言我是愚鈍都無所了。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

又復第一怖畏妄語、及怖畏他人知其無智故,不分明答言我無所知。第二於自所證未得無畏,懼他詰問,怖畏妄語,怖畏邪見故,不分明說我有所證。第三怖畏邪見,怖畏妄語,懼他詰問故,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假託餘事,以言矯亂。第四唯懼他詰,於最勝生道及決定勝道,皆不了達,於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說言我是愚鈍,都無所了。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

 

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計者。并破彼執。皆如經說。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見住。若有人來有所詰問。即以諂曲而行矯亂。當知此見是惡見攝。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計者,并破彼執,皆如經說。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見住。若有人來有所詰問,即以諂曲而行矯亂。當知此見是惡見攝,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無因見論者。謂依止靜慮。及依止尋思。應知二種。如經廣說。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依止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無因生。答略而言之。見不相續以為先故。諸內外事無量差別。種種生起。或復有時。見諸因緣空無果報。

無因見論者,是謂依止靜慮,及依止尋思,應知二種如經廣說。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依止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無因生?答:略而言之,見不相續以為先故,諸內外事無量差別種種生起。或復有時,見諸因緣空無果報。

 

謂見世間無有因緣。或時欻爾大風卒起。於一時間寂然止息。或時忽爾瀑河彌漫。於一時間頓則空竭。或時鬱爾果木敷榮。於一時間颯然衰悴。由如是故起無因見立無因論。

是謂見世間無有因緣,或時欻爾大風卒起,於一時間寂然止息;或時忽爾瀑河彌漫,於一時間頓則空竭;或時鬱爾果木敷榮,於一時間颯然衰悴。由如是故,起無因見,立無因論。

 

今應問彼。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為念自我。若念無體。無體之法。未曾串習。未曾經識。而能隨念。不應道理。若念自我。計我先無後欻然生。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內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欻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欻然而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不應道理。如是念無體故。念自我故。內外諸物不由因緣種種異故。由彼因緣種種異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今應問彼,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為念自我?若念無體,無體之法,未曾串習,未曾經識,而能隨念,不應道理。若念自我,計我先無,後欻然生,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內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欻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欻然而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不應道理。如是念無體故、念自我故、內外諸物不由因緣種種異故、由彼因緣種種異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斷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乃至我有麤色。四大所造之身。住持未壞。爾時有病。有癰有箭。若我死後。斷壞無有。爾時我善斷滅。如是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廣說如經。謂說七種斷見論者。作如是計。

斷見論者,是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乃至我有麤色四大所造之身,住持未壞。爾時有病、有癰、有箭,若我死後斷壞無有,爾時我善斷滅。如是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廣說如經。謂說七種斷見論者,作如是計。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如是思若我死後復有身者。應不作業而得果異熟。若我體性一切永無。是則應無受業果異熟。觀此二種。理俱不可。是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身死已斷壞無有。猶如瓦石若一破已不可還合。彼亦如是。道理應知。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是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如是思:若我死後復有身者,應不作業而得果異熟。若我體性一切永無,是則應無受業果異熟。彼觀此二種,理俱不可,是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身死已,斷壞無有,猶如瓦石,若一破已不可還合。彼亦如是,道理應知。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蘊斷滅。為我斷滅耶。若言蘊斷滅者。蘊體無常。因果展轉生起不絕。而言斷滅。不應道理。若言我斷。汝先所說。麤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癰有箭。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不應道理。如是若蘊斷滅故。若我斷滅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蘊斷滅?為我斷滅耶?若言蘊斷滅者,蘊體無常,因果展轉生起不絕,而言斷滅,不應道理。若言我斷,汝先所說,麤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癰、有箭;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不應道理。如是若蘊斷滅故、若我斷滅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空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復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

空見論者,是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復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是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

 

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受命恒行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有人一期壽中恒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果異熟。

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受命,恒行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有人,一期壽中,恒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果異熟。

 

復見有一剎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剎帝利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陀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剎帝利等從彼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剎帝利等從此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去。

彼復見有一剎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剎帝利、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陀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剎帝利等,從彼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剎帝利等,從此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去。

 

又復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畢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壞命終。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化生眾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遂見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

又復彼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畢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壞命終,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化生眾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遂見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

 

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正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體相。

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正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體相。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有生所受業及後所受業。為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業果異熟。不應道理。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有生所受業及後所受業?為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業果異熟,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為是父母。為非父母耶。若言是父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為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為男女。是時非父母。無不定過。

又汝何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為是父母?為非父母耶?若言是父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為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為男女,是時非父母;是無不定過。

 

又汝何所欲。為有彼處受生眾生天眼不見。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眾生。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

又汝何所欲?為有彼處受生眾生,天眼不見,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眾生,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