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2)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 (2)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二   彌勒菩薩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復次生建立者謂三種欲生。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樂化天。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是名第二欲生。

復次,生建立者,是謂三種『欲生』。或有眾生,現住欲塵,由此現住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是謂一切人、及四大王眾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或有眾生,變化欲塵,由此變化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是謂樂化天,由彼諸天為自己故,化為欲塵,非為他故。唯自變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是名第二欲生。

 

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謂他化自在天。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是名第三欲生。

或有眾生,他化欲塵,由他所化諸欲塵故,富貴自在。彼復云何?是謂他化自在天,由彼諸天,為自因緣,亦能變化;為他因緣,亦能變化。故於自化,非為希奇。用他所化欲塵,為富貴自在,故說此天為他化自在。非彼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塵;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塵者,是名第三欲生。


復有三種樂生。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

復有三種『樂生』。或有眾生,用離生喜樂,灌灑其身,是謂初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一樂生。或有眾生,由定生喜樂,灌灑其身,是謂第二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二樂生。或有眾生,以離喜樂灌灑其身,是謂第三靜慮地諸天,是名第三樂生。


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答由三種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謂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尟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

問:何故建立三種欲生、三種樂生耶?答:由三種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是說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欲求者,一切皆為三種欲生,更無增過。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有求者,多分求樂,由貪樂故,一切皆為三種樂生。由諸世間,為不苦不樂,寂靜生處,起追求者,極為尟少,故此以上,不立為生。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謂求無漏界。

若諸沙門、或婆羅門、墮梵行求者,一切皆為求無漏界。或復有一墮邪梵行求者,為求不動(指四禪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起邪分別(即把『識有』當作梵行追求的,是不知『識有』本身即是漏,故是邪分別),是謂為解脫。當知此是有上梵行求。無上梵行求者,是謂求無漏界(即知真如緣起『識有』是因業力,所作已做,業因已盡,不復追求如幻的『識有』)


復次自體建立者。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有四種得自體差別。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

復次,自體建立者,是謂於三界中所有眾生,有四種得自體差別。或有所得自體,由自所害,不由他害。是謂有欲界天,名遊戲忘念。彼諸天眾,或時耽著種種戲樂,久相續住,由久住故,忘失憶念,由失念故,從彼處沒。

 

或復有天名曰意憤。彼諸天眾。有時展轉角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或有所得自體。由他所害不由自害。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尸鍵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眾生。或有所得自體。亦由自害亦由他害。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諸根圓滿諸根成就。或有所得自體。亦非自害亦非他害。謂色無色界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來使者。住最後身。慈定滅定若無諍定若處中有。如是等類。

或復有天,名曰意憤。彼諸天眾,有時展轉角眼相視,由相視故,意憤轉增,意憤增故,從彼處沒。或有所得自體,由他所害,不由自害。是謂處羯羅藍、遏部曇、閉尸、鍵南位,及在母腹中所有眾生。或有所得自體,亦由自害,亦由他害。是謂即彼眾生,處已生位,諸根圓滿,諸根成就。或有所得自體,亦非自害,亦非他害。是謂色、無色界諸天、一切那落迦、似那落迦鬼、如來使者、住最後身、慈定(慈三昧,即四無量心)、滅定、若無諍定、若處中有,如是等類。


云何因緣果建立。謂略說有四種。一由相故。二由依處故。三由差別故。四由建立故。 因等相者。謂若由此為先此為建立。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辦或用。說此為彼因。

甚麼是因緣果建立(見卷四)?是謂略說有四種:一由相故、二由依處故、三由差別故、四由建立故。因等相者(指因緣果相),是謂若由此為先(指業識因),此為建立(指所緣真如法)。此和合故,彼法生,或得、或成、或辦、或用,說此為彼因。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生耶。答自種子為先。除種子依所餘若有色若無色依及業為建立。助伴所緣為和合故。隨其所應欲繫色繫無色繫及不繫諸法生。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得何法耶。答聲聞獨覺如來種性為先。內分力為建立。外分力為和合故。煩惱離繫證得涅槃。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生耶?答:自種子為先。除種子依,所餘若有色、若無色依,及業為建立。助伴、所緣為和合故,隨其所應,欲繫、色繫、無色繫、及不繫,諸法生。問:對不繫者,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得何法耶?答:聲聞、獨覺、如來種性為先。內分力為建立,外分力為和合故,煩惱離繫,證得涅槃。

 

內分力者。謂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內分善法及得人身生在聖處。諸根無缺無事業障。於其善處深生淨信。如是等法名內分力。外分力者。謂諸佛興世宣說妙法教法猶存。住正法者隨順而轉。具悲信者以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分力。

內分力者,是謂如理作意,少欲知足等內分善法,及得人身、生在聖處、諸根無缺、無事業障、於其善處深生淨信,如是等法名內分力。外分力者,是謂諸佛興世,宣說妙法,教法猶存,住正法者隨順而轉,具悲信者以為施主,如是等法名外分力。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耶。答所知勝解愛樂為先。宗因譬喻為建立。不相違眾善敵論者為和合故。所立義成。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辦耶。答工巧智為先。隨彼勤劬為建立。工巧業處眾具為和合故。工巧業處辦。又愛為先。由食住者依止為建立。四食為和合故。受生有情安住充辦。

問:聖道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成耶?答:所知勝解愛樂為先(即先得法住智)。宗、因、譬喻為建立。不相違眾(指信徒),善敵論者(指善知識),為和合故,所立義成。問:菩薩道,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辦耶?答:工巧智為先,隨彼勤劬為建立,工巧業處眾具為和合故,工巧業處辦。又愛為先,由食住者依止為建立,四食為和合故,受生有情安住充辦。

 

問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用耶。答即自種子為先。即此生為建立。即此生緣為和合故。自業諸法作用可知。何等名為自業作用。謂眼以見為業。如是餘根各自業用應知。又地能持水能爛火能燒風能燥。如是等類當知外分自業差別。

問:緣起法用,以誰為先?誰為建立?誰和合故?何法用耶?答:即自種子(指業因)為先。即此生(即『識有』)為建立,即此生緣(即真如法)為和合故,自業諸法作用可知。何等名為自業作用?是謂眼以見為業,如是餘根,各自業用應知。又地能持、水能爛、火能燒、風能燥,如是等類,當知外分自業差別。

 

因等依處者。謂十五種。一語。二領受。三習氣。四有潤種子。五無間滅。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實見。十一隨順。十二差別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礙。十五無障礙。

因等(指因緣果)依處者,是謂十五種:一語、二領受、三習氣、四有潤種子、五無間滅、六境界、七根、八作用、九士用、十真實見、十一隨順、十二差別功能、十三和合、十四障礙、十五無障礙。

 

因等差別者。謂十因四緣五果十因者。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生起因。五攝受因。六引發因。七定異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四緣者。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五果者。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繫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

因等差別者,是謂十因、四緣、五果。十因者: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生起因、五攝受因、六引發因、七定異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四緣者:一因緣、二等無間緣、三所緣緣、四增上緣。五果者: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繫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


因等建立者。謂依語因依處。施設隨說因。所以者何。由於欲界繫法色無色界繫法及不繫法施設。名為先故想轉。想為先故語轉。由語故隨見聞覺知起諸言說。是故依語依處施設隨說因。

因等建立者,是謂依語因依處,施設隨說因。所以者何?由於欲界繫法,色、無色界繫法,及不繫法施設名為先故想轉。想為先故語轉;由語故,隨見聞覺知,起諸言說,是故依語依處,施設隨說因。依領受因依處。施設觀待因。

 

依領受因依處。施設觀待因。所以者何。由諸有情。諸有欲求欲繫樂者。彼觀待此。於諸欲具或為求得或為積集或為受用。諸有欲求色無色繫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欲求不繫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不欲苦者。彼觀待此。於彼生緣於彼斷緣。或為遠離或為求得或為受用。是故依領受依處。施設觀待因。

依領受因依處,施設觀待因。所以者何?由諸有情,諸有欲求欲繫樂者,彼觀待此,於諸欲具,或為求得、或為積集、或為受用。諸有欲求色、無色繫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欲求不繫樂者,彼觀待此,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諸有不欲苦者,彼觀待此,於彼生緣、於彼斷緣,或為遠離、或為求得、或為受用。是故依領受依處,施設觀待因。

 

依習氣因依處。施設牽引因。所以者何。由淨不淨業熏習三界諸行。於愛不愛趣中牽引愛不愛自體。又即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是故依諸行淨不淨業習氣依處。施設牽引因。

依習氣因依處。施設牽引因。所以者何?由淨、不淨業熏習三界諸行,於愛、不愛趣中,牽引愛、不愛自體。又即由此增上力故,外物盛衰,是故依諸行淨不淨業習氣依處,施設牽引因。

 

依有潤種子因依處。施設生起因。所以者何。由欲色無色界繫法各從自種子生。愛名能潤種是所潤。由此所潤諸種子故。先所牽引各別自體當得生起。如經言。業為感生因。愛為生起因。是故依有潤種子依處。施設生起因。

依有潤種子因依處,施設生起因。所以者何?由欲、色、無色界繫法,各從自種子(指無明業)生愛(指識性行)名能潤,種(指真如法)是所潤。由此所潤諸種子故,先所牽引各別自體當得生起,如經言。業為感生因,愛為生起因,是故依有潤種子依處,施設生起因。


依無間滅因依處。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因依處。施設攝受因。所以者何。由欲繫諸法。無間滅攝受故。境界攝受故。根攝受故。作用攝受故。士用攝受故諸行轉。如欲繫法。如是色無色繫法亦爾。或由真實見攝受故。餘不繫法轉。是故依無間滅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依處。施設攝受因。

依無間滅因依處,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因依處,施設攝受因。所以者何?由欲繫諸法,無間滅攝受故、境界攝受故、根攝受故、作用攝受故、士用攝受故諸行轉。如欲繫法,如是色、無色繫法亦爾。或由真實見攝受故,餘不繫法轉,是故依無間滅、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實見依處,施設攝受因。


依隨順因依處。施設引發因。所以者何。由欲繫善法。能引欲繫諸勝善法。如是欲繫善法。能引色無色繫及不繫善法。由隨順彼故。如欲繫善法。如是色繫善法。能引色繫諸勝善法及無色繫善法不繫善法。如色繫善法。如是無色繫善法。能引無色繫諸勝善法及不繫善法。如無色繫善法。如是不繫善法。能引不繫諸勝善法。及能引發無為作證。又不善法能引諸勝不善法。謂欲貪能引瞋癡慢見疑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如欲貪。如是瞋癡慢見疑。隨其所應盡當知。

依隨順因依處,施設引發因。所以者何?由欲繫善法,能引欲繫諸勝善法。如是欲繫善法,能引色、無色繫、及不繫善法,由隨順彼故。如欲繫善法,如是色繫善法,能引色繫諸勝善法(指色禪諸天)、及無色繫善法、不繫善法。如色繫善法,如是無色繫善法,能引無色繫諸勝善法(指無色界諸天)、及不繫善法。如無色繫善法,如是不繫善法(指四果位),能引不繫諸勝善法(指無分別智)、及能引發無為作證。又不善法能引諸勝不善法,是謂欲貪,能引瞋、癡、慢、見、疑、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如欲貪,如是瞋、癡、慢、見、疑,隨其所應盡當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